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來論:破除寬帶壟斷,不僅要重罰更應大幅降價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1日 18: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央視網評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舒聖祥

       據央視《新聞30分》報道,國家發改委正在調查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涉嫌寬帶接入領域壟斷問題,如果事實成立,上述兩家企業或遭數十億元鉅額罰單。據有關部門的初步估算,如果能夠推動市場上形成有效競爭,未來5年可以促使上網價格下降27-38%,至少為消費者節約上網費用100-150億元。

       根據發改委的調查,在互聯網接入市場上,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佔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市場份額,肯定具有市場支配地位。而兩企業涉嫌的壟斷行為主要有價格歧視、未能充分實現互聯互通等。事實上,寬帶壟斷恐怕還不止這些,比如電信運營商與房産開發商簽署協議,在寬帶接入上形成“最後一公里壟斷”的新聞,就比比皆是而且屢禁不止。

       事實上,寬帶是否壟斷,最有説服力的還是服務水平與價格水平。根據國家信息化專家委員會的報告,我國寬帶上網平均速率位列全球71位,不及美國英國日本等三十幾個經濟合作組織國家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但是,平均一兆每秒的接入費用卻是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3—4倍——兩相比較,差距有三十到四十倍,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價高質次”。

       如果拿寬帶價格跟國民收入水平相比,發達國家互聯網使用價格不到其收入水平的1%,而我國的比例則超過10%,是發達國家的10倍以上。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發佈的報告稱,“如果考慮到收入差距的話,2008年韓國人均國民收入是我國的6.9倍,這意味著我國的寬帶資費水平相當於韓國的124倍。”如此高昂的寬帶資費,顯然不可能是充分市場競爭的結果,而只能是濫用壟斷地位的鐵證。

       經濟學上有一個詞叫規模效益,還有一個詞叫邊際成本,市場規模越大服務成本越小利潤也就越高。截至2011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4.85億,固網用戶中寬帶普及率已經高達98.3%。如此龐大的用戶群,分別為中國電信、中國聯通每年提供了500億和300億的大蛋糕。可是我們卻看不到任何規模效益的存在,一方面資費水平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連接速度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試想一下,如果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這種怪異現狀怎麼可能存在?

       因此,電信巨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形成寬帶壟斷是毋庸置疑的。發改委能重視這個問題,並且準備開出最高數十億元的罰單,是令人鼓舞的。但是,公眾還是很擔心,僅僅一張鉅額罰單,是否足以改變電信巨頭對寬帶服務的壟斷?如果不能,那麼上網價格非但不會主動下降,甚至這張鉅額罰單都有轉嫁給消費者的可能。

       因此,消費者更為期待的是,作為價格主管部門的發改委,能對被電信巨頭壟斷的寬帶價格,進行公開透明的成本審核,繼而大幅下降寬帶資費標準,讓消費者真正能從這次反壟斷行動中受益。此外,對於中國寬帶網速如此之慢,相關部門也應促使電信巨頭在技術上多投資,在非技術問題上更要有強制要求。當然,更重要的是破除壟斷,正如新華社一篇評論的標題所寫:壟斷不除,寬帶只能越來越“窄”。

熱詞:

  • 電信壟斷
  • 發改委
  • 中國聯通
  • 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