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電信聯通遭反壟斷調查 >

北京晚報:壟斷造成網速慢網費高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2日 17: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引入競爭網費或可降兩三成

  國家發改委正在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進行反壟斷調查,基本查明兩公司在互聯網接入市場上涉嫌價格壟斷,若事實成立兩公司將被處數億至數十億元的罰款。

  受此消息影響,昨天午後,中國聯通A、H股雙雙突然下跌,其中聯通A股盤中跌幅一度超過6%,H股午後開盤後直線跳水,跌幅一度達到3%。中國電信H股下午也出現跳水,股價由上漲快速變為下跌,跌幅一度達3.5%。

  對於調查進展,電信昨天表示,公司一貫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經營寬帶業務,並會全力配合相關監管機構的調查。聯通表示,正應發改委要求,提供2010年度向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出租帶寬業務的價格、數量及營業額等相關信息。

  披露

  未充分互聯導致上網貴

  據今天的人民日報報道,國家發改委稱,今年上半年,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接到有關舉報後,啟動了對中國電信、中國聯通涉嫌價格壟斷案的調查。

  調查的內容是:在寬帶接入及網間結算領域,兩公司是否存在利用自身具有的市場支配地位,阻礙影響其他經營者進入市場等行為。如果最終涉嫌價格壟斷的事實成立,兩公司將面臨鉅額罰款。

  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副局長李青介紹説,發改委已經基本查明,在互聯網接入這個市場上,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合在一起佔有2/3以上的市場份額,具有市場支配地位。在這種情況下,利用這種市場支配地位,“對於跟自己有競爭關係的競爭對手,它們給出高價,而對於沒有競爭關係的企業,它們給出的價格就要優惠一些,這個在反壟斷法上叫做價格歧視。”李青説。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直連寬帶為261.5G,僅佔兩公司擁有國際出口寬帶1078G的24.3%。從互聯質量看,兩公司2011年1至9月互聯時延為87.7至131.3ms,丟包率為0.2%至1.9%,均不符合原信息産業部《互聯網骨幹網間互聯服務暫行規定》時延不得高於85ms、丟包率不得超過1%的要求。這也就表明,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未實現充分互聯互通。此舉不僅影響了網民的上網速度,還提高了上網成本。

  據介紹,中國電信互聯網接入的收入一年大概約有500億元,中國聯通一年約有近300億元。李青表示,如果最後經過案審事實成立、定性準確,將按有關規定,對兩公司處以上一年度營業額的1%至10%的罰款。

  起因

  “斷網事件”遭舉報

  此次兩家運營商的壟斷行為之所以受到相關部門的注意,是緣于部分企業機構針對2010年下半年“斷網事件”的舉報。

  由於寬帶接入的雙軌價差,弱勢運營商紛紛通過第三方ISP進行轉接,即所謂“流量穿透”,目的在於繞過中國電信的價格門檻,以相對低廉的價格接入電信骨幹網。據中國電信一份內部材料估算,當時“流量穿透”使競爭對手單個用戶成本下降25元/月。

  2010年8月上旬,中國電信要求各省公司對高帶寬和專線接入進行清理,除骨幹核心正常互聯互通點外,清理其他所有運營商和互聯單位等的“穿透流量”接入。這一規定迅速引發行業內的震蕩。8月12日至9月9日,27天之內,僅廣東鐵通就爆發了37477件用戶投訴,38443戶用戶拒絕繳費,並有28210戶用戶面臨退網。業內人士估測,這場清理波及的互聯網用戶可能超過1000萬。

  李青在接受央視採訪時介紹:“今年上半年,接到舉報後,就立刻對中國電信、中國聯通涉嫌價格壟斷案展開調查。”至於舉報方是誰,記者電話聯絡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相關人士,但對方電話一直未接聽。

  觀點

  引入競爭打破壟斷

  電信專家項立剛介紹,在互聯網接入市場,中國一直是南電信、北聯通的格局,越是大型城市,“黑白名單”的價差越高。主管部門應該對此進行管制,指導運營商打破這種相對天然的壟斷權力。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闞凱力建議,可以通過三項措施來打破目前的“雙雄壟斷”局面:第一,可以將互聯網接入市場的骨幹運營商,從目前的兩家增加到四家,加入中國移動和廣電,以形成市場的有效競爭;第二,可以增加全國一級幹線網的互聯互通點;第三,放開“穿透流量”,改變批發價和零售價“倒挂”的現象,強制規定批發價不得高於零售價。

  解析

  “黑白名單”有政策撐腰

  在這次反壟斷的調查中,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被指責利用互聯網接入市場的支配地位,對於跟自己有競爭關係的競爭對手給出高價,而對於沒有競爭關係的企業,給出的價格就要優惠一些。

  對此,電信專家表示,兩大運營商之所以能在寬帶接入問題上形成壟斷,設“黑白名單”,其背後有相關政策撐腰。

  按照工信部規定,為補償電信和聯通的骨幹網投資,運營商之間的網絡互聯互通,只要用戶上網産生網間流量,其他運營商向它們進行單向結算。雖然,2004年、2006年和2007年,原信息産業部三度修改網間結算辦法,但由於沒有改變單向結算規則,只是下調上限價格,這為運營商的壟斷提供了土壤。

  在實際操作中,兩大運營商設立“黑白名單”,予以差別定價,以高於其他客戶的價格向具有競爭壓力的寬帶接入商(如移動、廣電、鐵通等)進行網間結算,以此抬高競爭對手的帶寬接入成本。其定價與市場價格之間,價差最高可達數倍甚至數十倍。

  算賬

  聯通、電信寬帶資費最高

  雖然作為主導運營商,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之間的互聯互通是無需結算的,但這並不代表消費者使用聯通或者電信的寬帶就便宜。

  相反,今天上午,記者諮詢了北京市的多家寬帶運營商,以1M包月為例,北京聯通和北京電信的資費分別是138元和129元,而歌華寬帶則只需要100元。

  各寬帶收費標準一覽

  名稱 費用

  1M包月 2M包月 1M包年

  中國聯通 138元 168元 1380元

  中國電信 129元 120元 1400元

  歌華 100元 135元 1000元

  長城 無 900元(2M包年)

  方正 無 900元

  中國移動(無線) 10G流量 50元/月 20G流量 80元/月

  猜想

  引入競爭網費可降兩三成

  今年7月,國家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等單位發佈的2011年中國信息化藍皮書顯示,截至去年年底,全球寬帶接入平均水平為5.6Mbps,而中國平均下行速率僅1.8Mbps,不及美國、英國、日本等三十幾個經濟合作組織國家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排名全球第71位。同時,我國寬帶市場競爭不夠充分,資費較高,平均每Mbps接入速率費用是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3至4倍。

  如果國家發改委對於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調查屬實,在互聯網接入市場隨後再增加兩家主導運營商,那麼,“四分天下”的格局能給普通老百姓帶來什麼?兩位專家在採訪中都表示,消費者的上網成本將減少。

  “現在有的互聯網運營商價格便宜,可上網速度慢。接入成本降低後,這種‘便宜不好用’的情況就能得到改善,消費者的上網費用整體上看就是下降的。”項立剛解釋。

  而闞凱力則表示,如果一級主導運營商能增加到四家,就能在現有市場引入競爭,“誰便宜誰好就用誰的。這樣一來,二級網絡運營商也全都激活了,不出倆月,寬帶上網費用就會在競爭中下降。”

  據有關部門初步估算,如果我國寬帶接入市場能夠形成有效競爭,未來5年可以促使上網價格下降27%至38%,至少為消費者節約上網費用100億至150億元。

  鏈結

  日韓寬帶普及率最高

  在全球範圍內,日本和韓國是寬帶普及率最高、網速最快的兩個國家。

  在日本,普通用戶家中基本上都實現了100M至200M的帶寬,最高可以到1G。目前,100M光纖的包月費僅為4000日元,折合人民幣300多元。

  韓國以SK為例,寬帶開通費為3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81元,如果申請的是1年以上套餐,開通費還會免掉。寬帶費用以3年套餐的合約最為合算,包月費用為2.97萬韓元。

  在歐美部分國家,主管部門對於主導運營商有強制規定,要求主導運營商必須拿出30%的帶寬,用於提供給二級的弱勢運營商。 趙瑩瑩 J201

  有話要説

  又貴又慢到底為什麼

  原始森林(471978178):網費一定要降,因為網絡設施硬體是一次性投入,平時只要維護費用。收了這麼多年的高價,為什麼現在還不降!

  790186289:上網費確實貴!在低收入群體裏佔收入的比重確實不小,有點難以承受!

  沙小易:原來自己每月支付上網費用120多元之高是因某些企業搞價格壟斷造成的,那可得好好整頓一下,整到最後上網包月費在五六十元就合適了。

  埋單的恐怕還是網民

  蔣有三:應該責成電信和聯通為廣大消費者擬定補償方案,是退費還是減免,不能讓他們賺了大頭交一點罰款了事。

  余味:按下了葫蘆,起了瓢。這些壟斷的大企業,你拿它有什麼辦法!這方面曝光後它可以“改正”,不久又會從別的地方找回來,受害的還是網民。

  王琳:把問題解決了就好,只是別罰款了,否則還得從我們身上撈回來。

熱詞:

  • 聯通
  • 中國電信
  • SK
  • 北京電信
  • 廣東鐵通
  • 壟斷行為
  • 黑白名單
  • 寬帶接入
  • 帶寬
  • 互聯互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