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電信聯通壟斷調查:與網民無關? >

我國寬帶接入市場呈現快速發展勢頭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5日 18: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寬帶用戶發展快

中國寬帶接入市場發展迅速。《中國互聯網絡熱點調查報告》的報告顯示,載至2003年6月,我國的寬帶上網用戶數字已經達到980萬,佔6800萬網民的14.4%,比半年前增加48.5%,和2002年同期相比增長了390%。載至2003年9月底,中國寬帶用戶已達到942.3萬戶。中國寬帶用戶佔互聯網用戶的比例也由2002年第三季度凈增228.6萬戶,同比增長603.6萬戶,保持高速發展勢頭,其中在廣東、浙江兩省寬帶用戶更是先後突破100萬戶大關。

寬帶服務用戶中,男性、30歲以下、受教育程度在大專以及以下的用戶佔相對主地地位,而學生、專業技術人員、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和商業/服務業人員所佔比例相對較高。有一半的非寬帶用戶在未來一年內肯定會或者可能會使用寬帶服務,我國寬帶服務的前景比較樂觀。

寬帶接入方式大比拼

從技術上看,寬帶主要有三種接入方式:LANADSL和CableModem。長城寬帶採用LAN網接入,中國電信採用ADSL,歌華有線等主要採用CableModem。被各方看好的電力線上網也正在拉開序幕。

1、ADSL發展火爆

ADSL是利用現有的一對銅制雙絞線(電話線),在兩頭裝一對ADSL Modem來進行數據傳送。ADSL接入網絡是在用戶線路接到程控交換機以前將數據信號分離出來,從用戶到局端是一個星形網絡。

在這場寬帶的角逐當中,曾被看作不是寬帶的DSL成為了最大的贏家。2003年,ADSL憑藉"快速、經濟和應用簡便"的特點,一馬當先地引導了中國寬帶接入市場的發展潮流,ADSL方式接入佔寬帶用戶70.8%。絕大多數家庭寬帶用戶採用包月或者包年的方式支付寬帶上網費用,其每月所支付的包月費用平均為92.3%.

無論是電信運營商、用戶,還是內容服務商和設備供應商,都對2003年ADSL市場的發展投入了很大的熱情。2003年10月份以來,由於北京通信大幅度調低ADSL的寬帶資費,北京通信寬帶用戶迅速從此前的10萬戶暴漲到超過30萬戶。目前,有些地區的ADSL已經開始受到用戶猛增帶來的上網速度的壓力,在部分號段地區,對ADSL新用戶的安裝申請不得不推遲辦理。

2、LAN後來居上

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網)技術主要採用以太網技術,以信息化小區的形式為用戶服務。在中心節點使用高速交換機,為用戶提供FTTZ(光纖到小區)或FTTB(光纖到大樓)+FTTH(光纖到戶)等的寬帶接入。基本做到千兆到小區、百兆到居民大樓、十兆到用戶。光纖到戶(FTTH)是把光纖鋪進每一個家庭,用光纖代替電話線聯貫互聯網,上網的數據傳輸速度比常用撥號上網要快數百倍,人們可以流暢地欣賞音樂、清晰地收看電影。

價格成本一直是制約"光纖到戶"的主要因素。2000年,中國市場上光纖每公里價格為1300元人民幣,光收發模塊價格高達千元人民幣。目前光纖到家庭的成本僅為300美元/戶(ADSL為180美元/戶),光收發模塊價格也只需200元。且有進一步下降的趨勢。光纖光纜及相關元器件的大幅降價為"光纖到戶"提供了可能。價格將不再成為FTTH發展的主要障礙,"光纖到戶"這一理想不再遙不可及。

在未來幾年,其將成為瓜分寬帶新增用戶的一大主力軍,甚至取代ADSL的地位。隨著電信用戶和互聯網用戶高速增長,及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遠程教育、網上診療、網上娛樂、網上圖書館等新業務正悄悄走進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寬成為制約互聯網性能的瓶頸。而FTTH成為實現電話、有線電視和上網的"三網合一"的最佳保證。專家預言,北京到2006年,甚至更早,就可以實現"光纖到戶";至2008年,中國大城市也將會實現"光纖到戶",而中、小城市則開始啟動。

3、Cable Modem

通過有線電視上網,但Cable Modem是將目前的450Mhz的單向CATV有線電視網絡改造成750Mhz的雙向HFC(光纖同軸混合)網後才能工作。HFC從頭端到各個光纖節點模擬光纖連接,構成一個星形網。光纖節點不是同軸電纜組成的樹形總線網。一個光纖節點可以支持500-2000個用戶,光纖節點到頭端的距離25Km,到用戶的距離不超過2-3Km。

在中國的寬帶用戶中,以xDSL接入為主,再是以太網接入,而Cable Modem接入僅在幾個大城市發展了少量用戶,遠遠低於國際寬帶市場的平均水平。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複雜和多方面的,但是政策準入是主因。載止到2001年低,中國的有線電視光纜幹線網已達到40萬公里,接入網為300多萬公里,有線電視用戶達到了9700萬,有線電視網絡的覆蓋率超過了50%,入戶率也突破了25%。隨著互聯網的興起,有線電視運營商紛紛對原先的單向傳輸的閉路電視線路進行改造,以提供Cable Modem寬帶接入服務。比較有實力的運營商有中信國安、歌華有線、電廣傳媒和上海廣電等。目前,制約中國Cable Modem接入發展主要有三大因此因素:政策準入、線路改造、技術缺陷。假如能解決這三大問題,中國的Cable Modem接入市場增長潛力將不可估量。

4、PLC

電力線上網(PLC,英文全稱Power Line Communication即電力線通信)在我國也已拉開序幕。目前北京已進入商用,運作電力寬帶的中電飛華通信的後臺便是國家電網。北京地區電力寬帶上網費已經殺到400元包半年,算下來每天平均才2.2元,北京網通被迫跟進。電力線上網優勢有二,一是接入費用低,僅為ADSL和易太網的33%。以300戶住戶的小區為例,要做到全覆蓋目前接入成本約為6萬元,用時一個月,而改用電力線接入,成本則在1.8萬元或更低,耗時僅需三四天;其次是使用方便,只要在房間有電源插座的地方,用戶即可享受高速網絡接入。換言之,寬帶接入到戶後,無需在室內進行網線佈置。

當家庭安裝電力寬帶後,無論你身在何處,都可以通過手機實現對熱水器、微波爐、電冰箱等家用電器開關進行控制,下班時遙控啟動電飯煲,回到家便可開飯了。

價格戰愈演愈烈

目前在北京經或寬帶接入的運營商主要有三大公司:北京網通、歌華有線和長城寬帶。而擁有更多的用戶,是每一個寬帶運營商的最終目標。於是,為了爭奪市場,他們使出了降價這一"殺手锏"。早在2002年,北京網通就推出了ADSL"半年半價"政策,20小時、40小時、100小時、200小時的資費分別下降到了300元。現在,如果你在北京通信營業廳或鴻利多數碼量販購買5400元上網卡,他們將免費為你安裝ADSL,你還能獲得一台電腦和長達3000小時的網時。

北京網通、歌華有線紛紛出招,北京長城寬帶公司的有關負責人表示,價格戰會導致國有資産的流失,且為了保障用戶利益,長寬不參與價格戰,包月費仍將維持在150元,20003年10月份推出的"金秋手牽手"活動只是一種優惠政策。長寬在原來150元的包月費基礎上,推出了計時收費。其新的繳費優惠政策有季交、半季交和一年交三種方式,金額分別為450元、900元、1800元,季交的用戶可獲贈100元IP話費,半年交的獲贈一個月網時的基礎上再得150元話費,而一年交的用戶則不但贈送三個月網時,還贈送300元IP話費。其實這是一種變相的降價行為。

歌華有線、北京網通、長城寬帶三家激戰,寬帶接入價格有所下調,但是和一些城市相比,仍屬中上水平。在華南和華東很多城市,寬帶包月費60元至100元不等。在浙江寧波,網通、聯通的寬帶包月費為600元,電信則是80元且免初裝費;在安徽阜陽等地,當地電信公司推出了包年600元的優惠套餐,而在離北京不遠的山西太原,其廣電系統推出的寬帶包月價僅40元。

ADSL勝出的理由

1、價格下降

電信運營商在發展寬帶接入的時候,更多的是採用低價策略,原本"高高在上"的寬帶接入更貼近大眾的消費水平,互聯網用戶中的窄帶用戶也逐漸接受並使用寬帶業務。上海電信和上海有線通的初裝費至少經歷了兩次"大跳水"。2001年9月,上海電信突然把ADSL的初裝費由當年年初的1300元降到900元。目前,電信實際執行的ADSL初裝費標準只有310元。長城寬帶則最早把初裝費降到200元以內。而有線通的初裝費在前年年初還高達2000多元,2002年9月已經降到580元。有線通目前仍正在進行的"包年制"促銷,乾脆把初裝費給免了。在當今的寬帶競爭中,價格仍是網民選擇寬帶的首要因素。

2003年11月,上海長城寬帶掀起"上寬帶送電腦"風暴,預存一定時間的寬帶上網費就可以把市場價5000多元的電腦抱回家。長期困擾上海長城寬帶的一個問題是,在長城寬帶光纖覆蓋的小區中,有不少是屬於中低收入用戶較為集中的小區,這些用戶有上網的需求,但可能家中連電腦都沒有。"上寬帶,送電腦"則可以讓一部分市民提前圓上"寬帶夢"。

2、投資回報高

和其它電信業務相比,寬帶業務以其相對較高的投資回報率成為電信運營商的重點發展目標之一。中國電信從上到下已經取得了空前的一致,認為致力發展基於DSL的寬帶接入網絡是目前中國電信的業務重點。以電信運營為首聯合設備製造商、網絡內容服務商的寬帶産業鏈各環節帶將利用自己的核心資源和核心能力,形成一個産業的整體力量推動ADSL業務高速增長,繼續支撐起ADSL産業的一片新天地。

價格戰推動ADSL結構調整

價格戰是淘汰小規模與不規範從業者的有力武器,對未來寬帶市場的健康發展有推動作用。從2001年中國電信開始推行"寬帶極速之旅",就是為了與更多的廠商結成一種聯盟關係,在價格、服務、內容等方面實現更多的共識。從2003年11月開始一次ADSL統談,中國電信決心將極速之旅發揮到極至,把聯盟做得更緊湊。這一次的統談完成之後,中國電信ADSL網絡上的廠商將由原來的近20家減少到7家,分別是華為、上海貝爾阿爾卡特、中興通訊、UT斯達康、港灣、西門子和愛立信。中國電信ADSL使用的主要手段是使用價格杠桿:迫近成本價的ADSL價格讓許多中小廠商沒有能力繼續這個遊戲,而大廠商們不但扛得起,而且還會繼續提供不打折扣的服務。為此,集團公司要求每個參加統談的省分公司只能上報四個合作廠商,這樣一來,就根本沒有多餘的名額留給中小廠商了。在此次統談中,能夠入圍的廠商報價幾乎都在成本價350元/線之下,ADSL已經進入微利時代。

熱詞:

  • 寬帶
  • 市場
  • 快速發展
  • 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