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郭鑫:“脹包”天橋是“精華版”的豆腐渣工程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9日 08: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2011年3月,深圳鹽田區6座鄰近的人行天橋完成翻修。其中5座半年來不斷出現脹包、破裂等問題,市民斥之為“豆腐渣”工程。官方稱,質量問題是因天氣條件差和通行過早。記者發現該工程被層層轉包,原預算為每平米400元,而最終施工放獲得的工程造價為每平米115元。(11月8日《京華時報》)  

       天橋翻新、整修沒幾個月,就大病小病不斷,脹包、破裂不斷出現,修修補補成了家常便飯。如此“脹包”的天橋,難怪被市民稱為“豆腐渣”工程。

       但細觀這座豆腐渣天橋,發現它還有些不一般,竟然囊括了之前“問題”工程的諸多特點,成了一個濃縮了“精華”的豆腐渣工程。 

       首先,趕工期。對於天橋為什麼出現脹包等問題,深圳交委的有關人員給出的理由中有這麼一條,“多個天橋未到養護期就被迫提前開放通行,嚴重影響工程質量”。也就是説,天橋整修還未完工或達標,就提前通行。這種趕工期,提前啟用的問題工程有很多,比如,號稱“世界最長跨海大橋”的青島膠州灣大橋尚未完工就通車,大橋上很多隔離護欄的螺栓沒有擰緊。京滬高鐵南京南站開通不到10天即返工。原因是京滬高鐵要趕在“七一”前通車,原先鋪設的地磚為“臨時設施”。工程建設需要一定的週期,趕工期,縮短時間,程序就難以遵守,質量就沒有保證,出現問題也就難免。  

       其次,怨天氣。工程出現事故或質量問題,施工方經常歸罪于老天爺。被稱為“史上最短命公路”的雲南新三公路試通車第二天發生坍塌事故,造成2死2傷。結果,調查組認為屬於“強降雨引發的自然災害”。這次,有關方面也有樣學樣,認為天橋有問題,天氣寒冷,降雨頻繁都難逃干系。雖然不能否認有的工程出現問題,確實有天氣方面的原因,但如果事前科學規劃,事後注重防範,天氣的負面影響想必不會這麼大。現在一齣事紛紛把責任丟給自然和天氣,讓公眾不免替老天爺叫屈。  

       再次,分轉包。此次問題天橋,主觀方面不承認有轉包現象。但這與記者的調查結果以及承包商的證言相抵觸。記者調查發現,該工程被層層轉包,原預算為每平米400元,而最終施工方獲得的工程造價為每平米115元。而工程層層轉包,簡直成了工程建設領域的一個頑疾,比如上海起火高樓工程,就存在多次違法轉包的情況。層層轉包,導致建設資金被攤薄,越到底層拿到的錢越少,真正用到工程的錢嚴重短缺,為了完成工程,只能偷工減料,剋扣工人工資,導致質量、事故、欠薪等情況的發生。據北京市海淀區檢察院公佈的數據顯示:重大責任事故,四成以上與工程發包、轉包給無資質的單位和個人施工有關。  

       豆腐渣工程的外形雖各不相同,但問題的成因卻大同小異。趕工期、提前啟用,多半是為了謀取政績;層層轉包,猶如雁過拔毛,給權力尋租,攫取利益提供了多重空間。而出現問題後,把責任推給老天爺,不過是以天災之名掩藏人禍之實。  

       工程不論大小,都關係著民生安危。對每一個工程問題都嚴肅查處,才能避免問題工程的屢次出現。“脹包”天橋雖小,卻好比五臟俱全的“麻雀”,必須徹查其中的問題,剖析問題的成因,擠凈工程中的膿包,讓這個豆腐渣工程好好曬曬太陽,散散它的酸臭味,也好給預防問題工程的出現提供一些借鑒。

熱詞:

  • 深圳
  • 人行天橋
  • 脹包
  • 豆腐渣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