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覃劍:一個人的學校,偏見下的“愛心”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4日 09: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在遼寧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的一個村莊,小學生小峰7年前被檢出患有艾滋病,其他學生家長知他與自己孩子同在一所學校,便用罷課、上訪的方式來表達恐懼與不滿。隨後,村委會騰出一間辦公室,聘請一位退休老師單獨為小峰授課。(11月3日《鄭州晚報》)

    因為“那個病”,身份特殊的他,人人避而遠之。偌大的村子內,沒有朋友,沒有歡樂,有的僅僅是其他人異樣的眼光。這一切都是偏見使然。自打上學第一天起,歧視、嫌棄、排斥,這些冷酷的“非常禮遇”就紛至沓來,一次次痛刺著小峰的心。罷課退學,上訪投訴,開會表決。更有甚者直言,“要是他來學校學習,那俺們孩子只能轉學”。

    因為知識匱乏,因為恐懼,所以偏見。正因為村民們不了解艾滋病,不知道艾滋病病毒不會通過空氣、食物、水傳播,不知道和艾滋病患者一起吃飯、握手、擁抱等不會傳染上艾滋病,才避他,遠離他,隔離他……在他們的理解中,得了“那種病”,似乎就成了死神的幫兇,隨時會不聲不響的帶走身邊人。

    想必,村民們也不可能都沒有聽過艾滋病的三種傳播途徑。只是,在談艾色變的語境裏,任何解釋都是蒼白的。

    也難怪,一些醫院、醫生面對艾滋都信心不足,何況是此處的鄉野村民?抱著“不怕一萬,只怕萬一”的緊張與忌憚,眾家長為小峰挪出了一間村委辦公室,並譽之為“愛心小學”。“愛心”二字,足見眾人之心安理得。一來,將“病源”隔離,保證了自己孩子的安全,圖個放心;二來,名譽上滿足了小峰受教育的權利,彰顯眾人“愛心”。

    表面上看,“愛心教室”已經是最好的結局。殊不知,這個名為“愛心”的鐵門後,是一雙落寂的眼睛,是一顆封閉的心。

    坦率地説,“愛心教室”不是義舉,是補償。從法理層面來説,村民異樣相待,是擅自劃區,這些行為已經嚴重侵犯了小峰的合法權利。而且小峰也具有不可剝奪的受教育權,所以説“愛心教室”應該算是先侵權,再補償。

    然而,此處的教室儼然已被冠上了“愛心”的名頭,甚至還泛有幾分神聖的光輝。更值得深思的是,基於此前分析,“愛心教室”竟成最好結局,村民侵權行為,一時間還會獲得不少人的寬容與“理解”。這是不正常的。很多人對於艾滋之偏見已經深入骨髓,以至於,對於艾滋病患者正常權益的維護,都看成了一種福利;對艾滋患兒上學讀書,都看成了一種幸運。

    抹去艾滋歧視,我們的路還有很遠。

熱詞:

  • 愛心小學
  • 學校學習
  • 艾滋病患者
  • 患有艾滋病
  • 轉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