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如何把青壯年請回來種地?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05日 10: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秋糧豐收,預計全年糧食總産量有望超過1.1萬億斤,實現連續8年增産。然而,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流入城鎮,在許多地方,老年人成了種地主力軍。年輕人都不願種糧了,也不會種糧了,這不禁讓人擔憂,明天的糧食誰來種?(10月4日《光明日報》)

  媒體報道,“十二五”期末,我國人口總量將達到13.9億左右,城鎮人口將首次超過農村人口突破7億。更重要的是,突破7億的城鎮人口,還不包括常年在城市打工的龐大的農民工群體,而在這個群體中,有相當一部分人雖然未在城鎮入戶,但實際上已脫離農村,成為一個“準城鎮居民”。現在,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大都外出打工,真正從事農業生産的,是那些留守的老弱病殘。這已成為一種不容忽視的社會現象。

  筆者老家在湖北省一個村子,伯父七十有餘了,還要下地勞動,因為堂兄堂嫂都打工去了。 伯父告訴我,不僅堂兄堂嫂,連高考落榜的侄兒、侄女也都打工去了。伯父説,祖孫三代好幾口人,就這十來畝田地,種得再好,也只能解決溫飽問題。全村都是這樣,年輕人大都外出打工去了,留守的要麼是那些有拖累暫時脫不了身的少數年輕人,要麼就是我們這些老小。 我擔憂: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都不種地了,那土地不就荒廢了?伯父説,荒廢倒不會,但靠我們這些老人去種地,一沒力氣,二沒科學,能有什麼好收成?

  可見,人多地少,是造成農村勞動力青黃不接的根本原因。在有限的耕地上從事糧食生産,僅能解決溫飽問題,很難實現發家致富奔小康的目標。於是,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爭先恐後地向城市轉移,成為城市建設和工業生産的主力軍。而真正的“剩餘勞動力”——農村的老弱病殘者,卻挑起了農業生産的重擔。

  其次,新一代農民厭惡農業生産,也是造成農村勞動力青黃不接的主要原因。時下,80後乃至90後農民,對農村缺少感情,一門心思考取大學跳出“農門”;實在考不取大學的,也寧願到城市做一個廉價的農民工。

  農村勞動力斷層的矛盾已日益突出,有關方面應迅速拿出應對措施,規範和引導農村勞動力合理流動,避免城市農民工過剩,而農村土地無人耕種的“錯位”現象發生。同時,國家應制定更直接、優惠、實在的“三農”政策,感召和吸引更多青年農民回鄉務農。(張西流)

責任編輯:張鑫

熱詞:

  • 青壯年
  • 種地
  • 擔憂
  • 十二五
  • 農業生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