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聯播 >

[視頻][科學發展 轉變方式]江蘇:魚米之鄉邁向高效農業時代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3日 19: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8cb1bed674a74da8ae013d81bc59294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科學發展 轉變方式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新聞聯播):江蘇是我國傳統的魚米之鄉。在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當地也遇到工業與農業爭土地、爭人力的矛盾。面對工農業在效益上的落差,怎樣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如何保持農業的競爭力呢?記者在江蘇進行了調查。

    在江蘇省太倉市的東林村,村民們告訴記者,村裏幾乎所有青壯年勞動力都在打工,種地的吸引力越來越小,會種地的人也不多了。

    江蘇省太倉市東林村 村民 邵學林:像以前那個一家一戶的那個,有的技術沒有的,都拋荒的。

    面對新情況,太倉市近幾年引導土地適度規模經營。但隨後發現,農業要發展,光土地集中還不夠。東林村去年成立村集體合作農場後,農田改造的投入就讓村裏很犯難。太倉的新辦法是,把財政資金向農業傾斜,工業反哺農業。

    記者:每畝地8000塊錢的農田建設投入裏頭村裏面要拿多少?

    江蘇省太倉市城廂鎮東林村 黨委書記 蘇齊方:村裏大概零頭,一個零頭,大概幾百塊,500塊左右。

    農田改造後,東林村的稻田每畝年收入達到三千多塊。有錢賺,幹勁就足,村裏的農業投入不斷加大。在太倉市,40多萬畝基本農田中,一半以上已經改造為高標準農田。農業不但沒拖經濟發展的後腿,還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江蘇省太倉市副市長 王永林:去年(農業)産出是80億,每年按照30%的速度在遞增,今年預計要超過100個億,它涉及到糧食,油料,休閒食品。

    而農民自種為主的蘇北地區,則通過社會化服務來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農民播種、施肥、防蟲,都有專業合作社服務。在泰州市,當地政府還建立了120多個現代農業園區,低成本吸引農戶入駐,發展高效農業。

    記者:這裡是江蘇泰州的胡莊鎮,現在這裡正在建設的是縣政府財政出資興建的育秧大棚,由於當地很多農民現在發展的實力相對弱小,政府財政提供的這種公共服務就為高效農業的發展帶來了一個加速度。

    江蘇泰州市胡莊鎮 鎮長 邵劍峰:在你的水果和蔬菜種植的過程當中我們有技術指導,走上市場的時候,我們有營銷人員。

    現在,耕地面積在全國排名第十的江蘇省,糧食産量己升至全國第四位;綠色食品産品數量居全國首位;農民人均收入8980元,居全國前列。

    江蘇省農委主任 吳沛良:江蘇耕地面積比較少,工業優勢比較強,所以我們要揚長避短髮揮我們的優勢,要走一條土地節約型,投資密集型,科技創新性的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路子。

    十二五,江蘇省將實施農業現代化工程。到2015年,高標準農田比重將達50%,成為現代農業強省。

    視頻編輯:杜卓 文字編輯:程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