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楊朝清:明碼標價的情感節目傷真情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5日 08: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為電視臺收視大戰的又一塊陣地,近年來情感訪談類節目已成“標配”,越玩越過火,兩性話題、婚外戀等話題成為收視法寶。更有電視臺虛構劇情,找臨時演員灑狗血演出博眼球。臨時演員酬勞從80元-120元每場不等,而編劇則是以1000元起跳,為的就是將情感節目全面娛樂化。(9月14日《華西都市報》)

  有人説,“人生如戲”,所以生活中從來都不缺乏演員,不管是專職的還是兼職的;也有人説“談什麼別談感情”,物質越來越豐富了,感情卻越來越稀薄了。富有創意的導演們卻擁有“發現”的眼光,他們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情感節目也在全國各地爭相上演,如火如荼。

  編劇們別出心裁,演員們完美演繹,情感節目的虛火就越燒越旺。從表面上看,電視臺“收視長虹”,影響力大幅度提升;編劇、演員也是進賬不斷、“荷包鼓鼓”,雙方各取所需,皆大歡喜。

  然而,明碼標價的情感節目卻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傷害。首先,虛構的感情,讓社會信任的鏈條更加脫節。一些人習慣了去懷疑、去揣測,卻不願意去相信。虛情假意的情感節目,則加劇了信任的流失;如果連情感都是虛構的、人造的,我們還有多少東西可以去相信?其次,利益的追逐,坍塌了底線倫理。按理説,臨時演員也要穿衣吃飯,靠自己的本事掙錢無可非議;問題就在於臨時演員打著“真實”的幌子,給老百姓上演了一幕幕滑稽的鬧劇。以《情感密碼》為例,“生了兒子就得養到老”,荒唐的言語,刺激了公眾關於生兒育女的那根脆弱神經,也挑戰了“養兒防老”的傳統倫理。此外,標桿效應,加劇了社會心態的浮躁。《非誠勿擾》火了,相親節目便一哄而上;《愛情保衛戰》紅了,情感節目便接踵而至。拜金主義喧囂塵上,功利主義大行其道,通過大眾媒介的傳播,浮躁的情緒進一步傳染。

  在泛商業時代,一切具有賣點的商業符號,都被搬上熒幕,成為“眼球經濟”的作料。兩性話題也好,婚外戀也罷,口水越多也好,爭議越大越妙,有話題才會有注意力,有注意力才會有“生産力”。明碼標價的情感“演員”,論斤論兩的感情,都只不過是文化快餐中的一道添加劑。在有些人看來,現實收入、物質利益“比泰山還重”,而底線倫理、社會公德卻“比鴻毛還輕”。

責任編輯:趙春曉

熱詞:

  • 情感節目
  • 臨時演員
  • 編劇
  • 生産力
  • 標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