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胡鞍鋼:中國的制度優勢何在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2日 16: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講話精彩語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

  公眾關切:改革開放30多年來所取得的經濟成就舉世矚目,那麼這种經濟成就是由於我國實行了市場經濟、對外開放等政策而形成經濟增長上的“洼地效應”,還是由於我國獨特的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産生的綜合製度效應?對此,各界有不同的看法。

  這次“七一”講話首次提出並闡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概念,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一道並列為中共建黨90年所取得的“三大成就”,回答了有關“中國奇跡”的制度優勢。

  中國崛起的根本優勢是制度優勢,具有大國的人口規模和自然資源還只是必要條件,只有擁有政治優勢才能形成實現民族復興的充分條件。中國社會主義道路,其根本上的革命意義,在於創新了中國傳統政治體制,結束了近代以來中國四分五裂、一盤散沙的局面,這是我們創造全球化時代最有效率的政治組織的歷史基礎。中國超越了所謂“歷史終結論”與“華盛頓共識”。

  中國的制度優勢何在?回答這個問題乃是回答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中國為什麼能的關鍵。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社會主義中國是一個有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的國家,因此,也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間奇跡都能創造出來”的國家。社會主義中國的國家組織能力主要表現為:

  組合和動員人民群眾的能力。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把中國現有的資源,最大程度地調動起來,整合起來,為中國的發展所用,為人民所用。在《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中,馬克思曾把小農比喻成土豆,是不能聚集起來的馬鈴薯;中國共産黨成功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把所謂“土豆”聚集起來了,造成了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這樣一種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政治局面。

  堅持群眾路線,立足基層,進行民主決策的能力。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尤其表現為其決策機制的優越性,決策機制的基礎是群眾路線,即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決策要不斷地接受群眾和實踐的檢驗。當今的中國已經形成了一個在中央與基層群眾之間運行的高效靈活的決策機制,連“歷史終結論”的倡導者福山也不得不承認,2009年,在各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過程中,中國的決策能力和決策效率遠比美國更高,儘管他一直否定共産黨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

  眾所週知,奧巴馬總統2009年剛上臺時,便提出了雄心萬丈的醫改計劃,為實現美國人人享有質優價廉的醫療服務的原則,醫療改革刻不容緩,不可耽擱,不能再拖一年。戲劇性的是,儘管2010年3月23日奧巴馬即簽署美國醫療保險改革法案,但是這一法案的推行不但步履維艱,更隨時有流産的可能。這是因為,聯邦與州之間的制衡,黨派政治的糾葛與扯皮,利益集團的遊説,使得美國政府已經被地方利益、黨派利益、既得利益所俘獲,從而使美國陷入了醫改僵局。可悲的是,2011年1月美國國會以245票對189票,通過了廢除奧巴馬醫改立法的議案,醫改法案前景堪憂。

  中國共産黨以為人民服務為唯一宗旨的執行能力。長遠的戰略和發展規劃如何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得以實施,對於各地條件差異非常大的中國而言,自然是一個巨大的難題。在政府、人大、政協等國家機構體系之外,紀律嚴明的中國共産黨各級組織,成為貫徹國家戰略意圖、執行中央政策、確保戰略實施的強有力保證。由於有中國共産黨作為各級政府、各個國家機構的核心領導力量,由於中國共産黨始終把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宗旨,時刻清醒地把屁股坐在最基層的廣大人民群眾一邊,方才保證了各機構、各地區朝著社會主義道路和國家發展戰略目標前進。

  對於共産黨人通過鑒定的實踐,將理想轉化為現實的能力,英國前首相布萊爾也曾給予了高度的肯定:“中國制定的目標非常具有挑戰性,絕非輕而易舉就可完成。但是,中國是個‘言必行’的國家。中國的情況是,一旦制定了目標,它就會信守承諾,直至最後實現目標。而在我們的政治文化裏,確定目標有時就是表達一種大體上的願望而已。”

  布萊爾一舉説中了西方文化特別是基督教文化的要害。在基督教文化中,理想僅僅是理想,這就意味著它僅僅停留在彼岸世界,甚至可以流於政客們競選時愚弄選民的大言不慚,而這就是對什麼是民粹主義的準確定義。對於那些懷著各種用心指責我們的戰略目標和政策而陷入民粹主義的人們來説,他們對民粹主義的真正內涵不甚了了。

  “摸著石頭過河”是中國改革的一個基本理論與方法。毛澤東同志1937年便提出“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致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陳雲同志在1980年也指出,“我們要改革,但是步子要穩”,“要從試點入手,隨時總結經驗”,也就是要“摸著石頭過河”。在1984年他又重申“摸著石頭過河”。“摸著石頭過河”是要使改革有利於經濟調整,也有利於改革本身。改革之“河”的對岸,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宏觀目標——基本實現現代化。“石頭”的標準是發展、穩定;根據發展的速度、穩定的程度確定改革的力度,選擇、調整改革的戰術、策略、步驟,在經濟學上,這稱為“試錯法”,在中國的實踐中,這稱為“試點法”,即在個別地區、個別部門或個別産業、個別行業率先試點,看到效果、取得經驗後,方才作為制度進行整體推廣。每一步選擇,都取決於前一步或前幾步的選擇與結果,這就是博弈論思維的應用。

  “試錯法”最大的特點是解決信息和知識不完全性、不對稱性,降低了獲取信息的成本和風險,它的決策方式,既是漸進的,也是穩步的,但又是連貫的、連續的;符合“幹中學、學中乾”的過程,是實現戰略目標的成功戰術經驗。

  (作者為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更多專家解讀

  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內容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秦宣:講話中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論述,至少有以下幾點重要意義:其一,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內涵。從黨的十六大以來胡錦濤同志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眾多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由“旗幟”、“道路”、“理論體系”、“制度”、“共同理想”構成的統一整體。這種論述使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內涵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其二,對制度作層次的劃分,對於我們堅

  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重要的意義。“七一”重要講話告訴我們,根本的制度和基本制度是必須堅持和完善的,否則會亡黨亡國。但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不是抽象的,而是由具體體制構成的,因此,具體體制的變革必須有利於堅持和完善基本的制度。其三,有利於我們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變的情況下,繼續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改革創新,繼續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