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朱昌俊:“自購私車”的公車改革示範意義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8日 10: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荊楚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公車改革有多難?全國人大代表葉青在兩會間隙接受早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他自2003年從中南財經大學調任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之後,連續8年就公車改革上交議案,但收效似乎不大,自己雖因率先車改被網友稱為“用車成本最低的清官”,卻“只影響到兩個半人效倣”。(東方早報2011-3-7)

  儘管連續8年上交公車改革議案,得到的都是“意見很好,正在考慮”的尷尬回應;儘管8年率先車改,“只影響到兩個半人”。但在公車改革聲浪四起而實效卻捉襟見肘的當下,“用車成本最低的清官”——葉青的做法,應該要為全國性的公車改革起到“多面開花”的示範作用。

  與人們普遍對於公車談之色變的原因,諸如浪費、腐敗、彰顯特權等不盡相同的是,私自進行自我改革的葉青的最初動力,只是“就覺得公車是個巨大的浪費,於是就想進行改革。”初看這理由未免有點過於“單純”,但減少浪費這一改革初衷,實際上是抓住了公車問題的最大辮子。

  因為,無論是濫用還是耍特權等種種公車使用弊端,都必然是建立在對公務車的浪費使用之上。而一旦從最功利角度考量的“節約公車使用成本”的目的能夠實現,其他歪風惡習也勢必將納入有效控制的範圍。如此一來,能夠最大程度上減少公務車的使用成本,公車改革也可以説是成功了一半。

  連續8年時間就公車改革建言,並率先自我改革,卻只影響到了“兩個半人”。葉青的遭遇令人同情的同時,也足以説明目前公車改革的困境之深。也可能有人據之將這種“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説吧”的行動,看作是“茶杯裏的風暴”。但筆者以為,在公車改革的大形勢裹足不前的境遇下,以減少浪費為宗旨的“葉青之政”雖然只能每年“減少8萬塊錢”,雖然還不能起到規模效應,但這種理念和大膽實踐,實在不能淹沒在責全求備的非議之中。至少,對於葉青個人而言,他做到了最好。

  無論是昆明啟動“黨政機關公務用車專用卡定額包乾管理”試點,廣州的公車有償使用,還是重慶榮昌縣的公車標簽,雖然都未引起廣泛認同,但在另一個層面上反映出,公車改革之急迫和各地方的努力。事實上,對於公車改革這一系統工作,要做到全國一盤棋在目前的形勢下,困難顯而易見。由此,更能明確反映出各地實際環境差異地方之政,未嘗不是一種可供借鑒和參考的形式。

  能否減少公務用車的財政消耗,應該成為公車改革成效的最核心衡量標準之一。而葉青之政的最大意義,就是莫過於為公車改革提供了上述制度設計上的目標理念。同時,也昭示出地方先行的改革方向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