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盛克勤:幹部之德重在“怎麼考”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8日 09: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德是選拔幹部的核心和首要標準。一個時期以來,各地圍繞幹部“考德”課題作了不少探索。但焦點往往集中于“考什麼”,而對“怎麼考”的關注和實踐還不夠。

  在當代社會,人們對幹部、人才評價標準日趨多元的情況下,大家對幹部“德”的範疇亦多有定見、不乏共識。其中,久已納入人們視野的就有政治品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私德。而在德的這麼多概念的集合裏,包含有哪些具體內容,見之於制度,明之於人心。前段時間,曾在網上引起過熱議的“孝養父母”、“忠誠配偶”等內容,實質上就是引入傳統道德、家庭美德,豐富考德的選項。

  另一方面,知易行難,貴在力行,如何將紙上的“細條條”變成選人用人的“硬杠杠”,怎樣把幹部德的表現情況考實、考準,這是各級黨委和組織部門需要用心探索破解的關鍵所在。

  考察幹部之德,猶如用多棱鏡觀物,每一個角度都呈現一個側面,不同的側面組成了真實的全貌。幹部考德,不是“單打一”,應是“多打一”,貴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審視幹部。

  從成長軌跡看幹部。所謂“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三歲一看,到老一半”,一個人的德性,是在長期成長過程中形成的,其道德品性、行為規範如何,一般都會在各自人生路上留下特定軌跡。“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認識一個幹部,既要看他的現在,也要了解他的過去,從中辨析幹部的道德品質。若只憑一次發言、一次會面、一次演講便輕下結論,難免會看走了眼。

  以群眾眼光評幹部。幹部德的表現有其特殊性。一個幹部在工作場合、在公眾面前,與其在私密場所、在小眾範圍的表現,可能判若兩人;有的幹部臺上説的和台下幹的、對他人的要求和對自身的要求,有時也迥異。這就需要我們在考察中盡可能地延伸觸角、擴大範圍、廣開言路。尤其對幹部八小時以外的表現、對幹部公職管轄範圍以外的表現,要力求多找知情人聽知情話。有時還要善於從看似不經意的片言只語中聽出“弦外之音”,更要不惜從民間的閒言碎語中追蹤事實真相,通過各種民主、公開的方式,蒐集、了解、綜合基層幹部群眾的評價意見。

  靠常態監測管幹部。對幹部德的考察了解,不能總是臨陣磨槍,總是寄希望於幹部提拔前的一次考察就能搞準。既然幹部標準“德為先”,那麼在平時就對幹部德的表現作經常性的跟蹤了解,平時就重視幹部成長過程的介入監督,就應成為組織部門準確了解、隨時掌握幹部德的情況的主動作為,成為組織部門日常工作的應有安排。常態監測不僅利於組織對幹部德的表現的掌握更及時、更直接,而且對幹部在平時就注意養德、正德,也是一種無形的鞭策。

  考察幹部的德,説到底還是要建立在熟悉幹部、了解幹部、從嚴要求幹部的基礎之上。“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如果我們的領導同志和組織部門平時勤往下走、勤與民談、勤向眾問,在考察時又能出以公心,注意傾聽求證,那麼,把幹部的德考實、考準,還是不難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