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近日,由國家發改委組織、晉冀魯皖豫5省參加的中原經濟區規劃編制啟動會在鄭州召開。在國務院出臺《關於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近一年之際,啟動中原經濟區規劃編制工作,標誌著中原經濟區建設進入關鍵階段。
去年3月5日,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建設中原經濟區,順利寫入國家“十二五”規劃。去年9月28日,《國務院關於支持河南省加快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指導意見》發佈。今年8月,中原經濟區規劃編制工作正式啟動,這一步步堅實而明晰的腳印,傳遞出一個值得欣慰的信號:中原經濟區正在從藍圖變成地圖。而國家部委、中央單位的鼎力支持,大中原民眾的厲兵秣馬,意味著,接下來中原經濟區要進入飛速發展的快車道。
中原經濟區以河南為主體,包括與河南毗鄰的晉東南、魯西南、冀南、皖北的部分區域,共覆蓋30個地級市和2個縣,區域面積達28.9萬平方公里,涉及人口約1.7億,面積比英國還大,人口相當於巴西。溫總理在河南調研時曾強調:“河南是中國的縮影,也象徵著祖國的發展,我對中原經濟區建設、對河南發展寄予厚望。”更寬泛地説,中原經濟區是中國的縮影,中央之所以把發展中原經濟區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正是因為它的發展與未來具有戰略性意義。
中原經濟區大踏步發展,是我國全面實現小康的需要。大中原地處我國中部,經濟發展水平普遍不高,總體上看,中原經濟區內,各地區經濟收入、財政收入都處於中等水平,許多指標在全國處於中下游。按照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的説法,中原經濟區是“窮哥們的聯合”。這一區域能不能發展好,發展得有多好,如何實現又好又快地發展,關係到我國全面實現小康的速度與質量。據預計,2020年我國可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中原經濟區能不能到2020年與全國同步實現小康,涉及中原民眾的福祉。沒有中原經濟區的發展,中國就談不上共同富裕,也談不上現代化。
中原經濟區大踏步發展,是保證國家糧食生産和安全的需要。“中原熟,天下足”,河南被稱為“中國糧倉”,用全國1/16的耕地生産全國1/4的小麥、1/10的糧食,總産量已連續10多年穩居全國第一。河南糧食生産不僅滿足本省上億人需求,亦是我國6個糧食調出省之一。不獨河南,大中原所涵蓋的區域皆是糧食生産重要之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糧食一穩天下安”,糧食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政治問題,也是社會問題,更是關係國家安危的大問題。此次中原經濟區提出農業現代化,既有現實性又有前瞻性。
中原經濟區大踏步發展,將成為我國經濟新的增長極。中原經濟區具有諸多優點,比如人口眾多,勞動力資源極為豐富,這是勞動力優勢;各種礦産和農業資源充足,這是資源優勢;承東啟西,連南貫北,這是地理優勢;民眾致富慾望強烈,且勤勞奮進,這是內在驅動力;城鎮化、工業化前景廣闊,這是發展潛力。如果將現實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釋放出發展潛能,不僅能夠迅速使當地民眾走上富裕之路,更為其他區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和增長點。中原經濟區之所以以“三化”(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為發展目標,正在於此。以“三化”為目標,沿著正確的發展路徑,穩步前進,中部崛起絕不遙遠。大中原一旦崛起,我國經濟發展便能形成新的增長極,潛力無限。
中原經濟區是我國繼“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經濟區”四大經濟區之後的第五大綜合經濟區,與四大經濟區相比,有著明顯特點,各大經濟區齊頭並進,互相補充,是縮小我國區域差距的巨大抓手。對於中原經濟區來説,沿著怎麼樣的路徑發展,發展到什麼地步,勢必為其他四個經濟區提供借鑒價值。正如業內人士所稱,以前,一些地方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忽視和削弱了農業及糧食生産,而建設中原經濟區,承載的不僅僅是相關區域老百姓謀求富裕的迫切願望,從全國層面來看,更能夠為其他類似地區的發展提供相關經驗。
“甘雨應時而生,草木蔚秀勃發”,中原經濟區不僅站在了新的地理坐標上,更處於時代發展的新坐標,蓄勢勃發,百舸爭流,用十足的幹勁和穩妥的步伐,必能走出一條新路,也必能在更廣闊的舞臺上展翅翱翔。
胡澎,史學博士,民盟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1997年畢業于日本富山大學人文科學研究科日本東洋文化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2004年5月獲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
馮昭奎,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中日關係史學會副會長。1983年改行搞日本研究和國際問題研究。他的作品總是蘊含著一個道理:不懂科技,不懂辯證法,就不懂國際關係,不懂戰爭。
在官方難以提供足夠完善的孤兒福利救濟的情況下,是否給民間力量一個規範生長的空間和支持?問題是時代的符號,對問題的求解是對時代的注解。[詳細]
無論是司機還是行人,有太多的陋習需要去修正;有太多不完善的道路設施需要去修葺,車輪滾滾,文明不要被落在身後。[詳細]
要堅持推進改革,釋放個人的自由,讓更多人發展自己的夢想,中國的未來必定是“長風破浪會有時”。[詳細]
日本一直仰視著它身旁所有的強者,從盛唐到歐美,從中華文明到工業科技。一路走來,大和民族時而謙卑恭謹,饑渴地學習一切新知只為讓自己變得更強;時而自大傲慢,以變強為圭臬,不斷擴張、征伐。[詳細]
“美國夢”已經成就了一個國家和無數國民。無論美國人如何討論它,都不是考慮是否放棄“美國夢”,而是如何修復它。其所代表的富裕、繁榮和背後的精神內涵,都值得正在發展中的國家去學習和借鑒。[詳細]
橫跨歐亞兩大洲的俄羅斯,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在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交替作用下,成為一個具有特殊的雙重矛盾性質的國家。俄羅斯,屬於東方,還是西方?[詳細]
理性的德國沉穩、嚴謹;激情的德國把國家與榮譽看得無比崇高。在短暫的統一歷史中,德國國內一直在按照自身認為正確思路審慎前行。[詳細]
無論這些邪教吹得有多神,不變的是他們控製成員,瘋狂斂財的本質。但只要看清他們的本質,相信正常的信仰是教人向善的,就不會被他們迷惑。[詳細]
大和民族是世界上很奇異和獨特的民族,他們一手捧著柔美秀麗的菊花,一手提著鋒利的刀劍,總是神情緊張地聳立在地球之顛。[詳細]
擅長政治平衡手腕的安倍晉三如果再次上任,相信對中日關係而言不會是一件壞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