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相關新聞:
習近平強調:空談誤國 實幹興邦
習近平:民族復興是最大中國夢
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發表重要講話,“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
1955年9月,當錢學森登上“克利夫蘭總統號”駛向新中國時,他的夢想是科技興國;“水稻長得比高粱還高,穗子比掃帚還長,穗粒有花生籽那麼大”,這是袁隆平的中國夢;而著名法學家江平説過,“我的中國夢,就是法治天下。”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儲藏夢想的空間,無論斑斕還是素樸,無論雄渾還是纖細,這個夢都在生長。我們都是追夢人,都希望圓夢。
夢想曾是卑微的,也是奢侈的。當大好河山被異族的鐵騎碾過,當“餓莩在道,犬獸食屍”成為活生生的現實,當個體尊嚴破碎一地,有多少人做過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即便做過,夢想也過於遙遠,遙遠得看不到影子。而今天,我們卻敢自信地説,“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這種自信不是盲目,更不是虛妄,這是對國家發展的準確審視,對發展階段的準確定位,對未來發展的準確判斷。
當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前行的步伐依然穩健;當神舟九號載人飛船飛向渺渺太空,刷新“中國高度”,當“蛟龍”號深海載人潛水器創造新的“中國深度”;當航空母艦“遼寧艦”正式交接入列,當殲—15瀟灑起降;當倫敦奧運會上的體育健兒奮力拼搏,獲得38枚金牌的境外參賽最好成績;當民生財政越來越清晰,在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持續用力。我們有理由認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並不遙遠。而十八大制定的路線圖,從美麗中國的提出,到“五位一體”的統籌;從建設小康社會,到建成小康社會,這就為中國夢的實現提高了持續的動力。
這是一個開放的時代,變革的時代,飛速前行的時代,也是一個多元化的時代。惟其如此,我們的人生才有了多種可能性,不僅擁有熱氣騰騰的夢想,更擁有了夢想變為現實的機會。無論是小夢想還是大夢想,都無法與時代割裂,都無法回避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國家富強、社會進步,就為公民實現個體夢想提供了梯子。而公民個體的努力,匯聚起來,又必然推動民族復興的步伐。把個體價值融入到民族復興的軌道之中,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得以圓夢的保障。講述好屬於自己的美麗故事和精彩人生,中國夢便不遙遠。
百年中國經歷了太多的滄桑和苦難,再也經不起折騰。只有找準道路,並踏實踐行,才有希望和未來可言。路阻且長,因此,我們既要有“乘風破浪會有時”的自信,也要有“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實幹;既要有“風物長宜放眼量”的從容,也要有“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使命感和緊迫感。
歷史的接力棒已經交到我們手裏,美好的路線圖已經鋪就,把夢想揣在懷裏,出發!
胡澎,史學博士,民盟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1997年畢業于日本富山大學人文科學研究科日本東洋文化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2004年5月獲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
馮昭奎,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中日關係史學會副會長。1983年改行搞日本研究和國際問題研究。他的作品總是蘊含著一個道理:不懂科技,不懂辯證法,就不懂國際關係,不懂戰爭。
在官方難以提供足夠完善的孤兒福利救濟的情況下,是否給民間力量一個規範生長的空間和支持?問題是時代的符號,對問題的求解是對時代的注解。[詳細]
無論是司機還是行人,有太多的陋習需要去修正;有太多不完善的道路設施需要去修葺,車輪滾滾,文明不要被落在身後。[詳細]
要堅持推進改革,釋放個人的自由,讓更多人發展自己的夢想,中國的未來必定是“長風破浪會有時”。[詳細]
日本一直仰視著它身旁所有的強者,從盛唐到歐美,從中華文明到工業科技。一路走來,大和民族時而謙卑恭謹,饑渴地學習一切新知只為讓自己變得更強;時而自大傲慢,以變強為圭臬,不斷擴張、征伐。[詳細]
“美國夢”已經成就了一個國家和無數國民。無論美國人如何討論它,都不是考慮是否放棄“美國夢”,而是如何修復它。其所代表的富裕、繁榮和背後的精神內涵,都值得正在發展中的國家去學習和借鑒。[詳細]
橫跨歐亞兩大洲的俄羅斯,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在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交替作用下,成為一個具有特殊的雙重矛盾性質的國家。俄羅斯,屬於東方,還是西方?[詳細]
理性的德國沉穩、嚴謹;激情的德國把國家與榮譽看得無比崇高。在短暫的統一歷史中,德國國內一直在按照自身認為正確思路審慎前行。[詳細]
無論這些邪教吹得有多神,不變的是他們控製成員,瘋狂斂財的本質。但只要看清他們的本質,相信正常的信仰是教人向善的,就不會被他們迷惑。[詳細]
大和民族是世界上很奇異和獨特的民族,他們一手捧著柔美秀麗的菊花,一手提著鋒利的刀劍,總是神情緊張地聳立在地球之顛。[詳細]
擅長政治平衡手腕的安倍晉三如果再次上任,相信對中日關係而言不會是一件壞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