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央電視臺主辦的2012年“尋找最美鄉村醫生”大型公益活動頒獎晚會近期播出。本次“尋找最美鄉村醫生”活動以全國一百多萬紮根農村、服務農民的鄉村醫生為對象,通過尋找、發掘、宣傳他們中間的典型代表,呼籲全社會關心、了解、尊重、幫助鄉村醫生,關心農村衛生醫療事業,關注億萬農民的健康。
長期以來,中國鄉村醫生處於一種非常窘迫的境地,他們幾乎是一個被遺忘的群體,但他們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專業人群。因為,中國的8.96億農民的健康和醫療靠著102萬鄉村醫生來服務和維持,中國鄉村醫生的特點可以一言以蔽之:奉獻和堅守。儘管奉獻和堅守在今天令人糾結,在一些人看來是陳詞濫調,是矯情,並且讓很多人不屑,但是中國鄉村醫生實實在在的奉獻和堅守足以感動中國和世界,就他們對民眾醫療保健和公共衛生的貢獻和成就而言,甚至超越了歷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以及無國界醫師。
中國鄉村醫生的奉獻和堅守的最大體現是,他們是在賠本或用自己其他勞動的收入來為農民診療和服務。今天,人們的行為已經物化為“經濟人”,即每一項勞動和行為都要獲得足以維持生存的經濟利益時,人們才會投入到一項職業、勞動或行動中去。但是,中國鄉村醫生一直是在賠本為村民服務。
鄉村醫生收入來源主要包括藥品診療收入、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和財政對村衛生室補助三個方面。然而,中國鄉村醫生普遍收入不高,有的只能糊口。對河南、山東、湖南三省的100個自然村的100位鄉村醫生的調查發現,月收入最高的1000元,最低的50元,平均月收入342.7元。對雲南、貴州和四川鄉村醫生的調查發現,鄉村醫生月收入大多在500元至800元,部分鄉村醫生收入甚至低於500元。因此,鄉村醫生的奉獻可以表述為,他們吃著自家飯、幹的卻是公家活。
中國鄉村醫生儘管診療技術水平較低,但正是這樣一個只有基本或較低醫療技術水平的專業群體卻擔負著8.96億農民全科醫生的重任,一個人需要為約900人服務。這是中國鄉村醫生另一個不為人知的重大奉獻和堅守。中國鄉村醫生的責任重,任務繁雜而多樣,他們除了要為農民提供力所能及的醫療服務外,還要做好農民的健康普查、保健工作、計生工作以及提供疾病防控等公共衛生服務。
僅僅是在提供醫療服務上,就需要鄉村醫生肩負起全科醫生的角色。在專業上,他們不僅要掌握內、外、婦、兒等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且還必須懂得心理、人文、地理、社會、歷史等方面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給予農民不只是醫療服務,而且能提供心理和人文關懷。在西方,一名醫學生畢業後沒有10年的時間是不可能做到全科醫生的,但是,中國鄉村醫生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做到了,儘管水平有待提高,但這樣的奉獻是任何國家的醫生都做不到的。
中國鄉村醫生的奉獻和堅守還體現為,他們是農民健康的“第一守護人”,也是流行病的第一道防火墻,還是公共衛生的最基本防禦力量。在突發重大疫情時,他們的守護人、防火墻和基本防禦力量的特點得到充分體現。2003年“非典”流行,如果不是鄉村醫生以簡陋的一支體溫計、一個白口罩不辭辛勞地在廣袤的鄉村第一線巡視和排查,中國公共衛生的防線就會在基層出現決堤,中國也不會很快就戰勝“非典”。
儘管中國鄉村醫生的奉獻和堅守也出於故土難移,鄉情難別,但支持他們堅守于貧困的農村社區和貧瘠的鄉村土地的還是仁心和仁愛。很多時候,當微薄的收入不足以養家糊口而致使他們不願再以鄉村醫生的職責和身份堅守下去時,面對病人焦急的神態、渴求的眼神,他們不得不禦下那份因工作得不到應有報酬的委屈和煩惱,再次背上藥箱,匆匆出診,因為他們是離村民最近的醫生,病人只能在第一時間依靠他們,村民能在最短的時間得到救治就是他們的天職。
中國鄉村醫生用他們的行為詮釋了治病、救人、濟世的三位一體,也傳承了“夫醫之為道,君子用之以衛生,而推之以濟世,故稱仁術”的仁醫和人道,這種精神不僅古今相通,而且中外相同,正如希波克拉底誓言中所説,竭盡全力,救治病人,不能給病人帶來痛苦與危害。正因為如此,廣大的農民需要他們,並且尊敬他們。這一切也讓鄉村醫生感到些許滿足和自豪。
然而,對中國鄉村醫生的奉獻和堅守如果不能提供動力和支持,他們也會難以為繼。鄉村醫生面臨的問題是,收入薄弱、養老無保障和醫療風險高等主要難題。當民辦教師、農業科技員、牲畜獸醫員都陸續列入了農村“六員”,接受政府補助之時,鄉村醫生更應當獲得身份認同,也就是需要從制度上獲得納稅人所納稅收的固定補貼,無論這種補貼以工資的形式還是其他什麼形式支付。如果能獲得制度保障,實際上也解決了鄉村醫生的養老之憂。與此同時,以各種方式培訓和提高鄉村醫生的診療水平不僅可以讓他們更好地為患者服務,也能規避大量的因醫療事故帶來的風險和糾紛。
面對鄉村醫生,所有中國人都要心存感激,他們是9億農民的健康守護人、流行病的防火墻和公共衛生一線防禦力量,也因此,解決他們的身份、養老和提高他們的醫術刻不容緩。
胡澎,史學博士,民盟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1997年畢業于日本富山大學人文科學研究科日本東洋文化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2004年5月獲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
馮昭奎,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中日關係史學會副會長。1983年改行搞日本研究和國際問題研究。他的作品總是蘊含著一個道理:不懂科技,不懂辯證法,就不懂國際關係,不懂戰爭。
在官方難以提供足夠完善的孤兒福利救濟的情況下,是否給民間力量一個規範生長的空間和支持?問題是時代的符號,對問題的求解是對時代的注解。[詳細]
無論是司機還是行人,有太多的陋習需要去修正;有太多不完善的道路設施需要去修葺,車輪滾滾,文明不要被落在身後。[詳細]
要堅持推進改革,釋放個人的自由,讓更多人發展自己的夢想,中國的未來必定是“長風破浪會有時”。[詳細]
日本一直仰視著它身旁所有的強者,從盛唐到歐美,從中華文明到工業科技。一路走來,大和民族時而謙卑恭謹,饑渴地學習一切新知只為讓自己變得更強;時而自大傲慢,以變強為圭臬,不斷擴張、征伐。[詳細]
“美國夢”已經成就了一個國家和無數國民。無論美國人如何討論它,都不是考慮是否放棄“美國夢”,而是如何修復它。其所代表的富裕、繁榮和背後的精神內涵,都值得正在發展中的國家去學習和借鑒。[詳細]
橫跨歐亞兩大洲的俄羅斯,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在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交替作用下,成為一個具有特殊的雙重矛盾性質的國家。俄羅斯,屬於東方,還是西方?[詳細]
理性的德國沉穩、嚴謹;激情的德國把國家與榮譽看得無比崇高。在短暫的統一歷史中,德國國內一直在按照自身認為正確思路審慎前行。[詳細]
無論這些邪教吹得有多神,不變的是他們控製成員,瘋狂斂財的本質。但只要看清他們的本質,相信正常的信仰是教人向善的,就不會被他們迷惑。[詳細]
大和民族是世界上很奇異和獨特的民族,他們一手捧著柔美秀麗的菊花,一手提著鋒利的刀劍,總是神情緊張地聳立在地球之顛。[詳細]
擅長政治平衡手腕的安倍晉三如果再次上任,相信對中日關係而言不會是一件壞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