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相關評論:
人權行動計劃:一切為了國民更有尊嚴
監督權是基本人權,也是落實人權的保障
尊重和保障人權是國家的發展歸宿
對人權的渴求與嚮往是人類走向文明發展過程中的永恒動力,然而人權保護的重心無法脫離特定的時空背景,不可避免的刻上鮮明的時代烙印。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類已經進入到了以互聯網為標誌的信息時代。同時,以工業文明為代表的現代化進程伴隨著人類對環境的過度開發與破壞,生態的急劇惡化對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構成了嚴重的挑戰和威脅。人類對自身生存環境的關切與反思可以追溯到1972年斯德哥爾摩會議《人類環境宣言》,該宣言的第一原則指出,“人類環境的兩個方面,即天然和人為的兩個方面,對於人類的幸福和對於享受基本人權,甚至生存權利本身,都是必不可少的。人類有權在一種能夠過尊嚴和福利的生活環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條件的基本權利,並且負有保護和改善這一代和將來的世世代代的環境的莊嚴責任。”1992年《裏約環境與發展宣言》宣佈:“人類處在普受關注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的中心,他們應享有以與自然相和諧的方式過健康而富有生産成果的生活權利”。人類逐步認識到人與自然應該和諧共生。因此,我們又處在一個以生態文明為特徵的時代。
在這兩大時代主題背景下,十八大報告正式確立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國家重要發展戰略,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和綠色發展的路徑。剛剛閉幕的第五屆北京人權論壇以“科技、環境與人權”為主題探討三者的關係,反映了在科技與環境問題空前強大的時代背景下對人的回歸和關切。
人權是科技發展的出發點與歸宿。科技的發展與進步為人權保護提供不可缺少的物質保障,方便快捷的信息時代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然而,在強大的科技力量面前,人類不應被弱化和迷失。人是科學技術的中心和目的,一切科技手段首先應為人類過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而服務。
科學技術與生態文明為特徵的時代主題又不斷豐富和完善著人權的內涵和邊界,擴張著人權享有的廣度和深度。漫長的人權發展歷史表明,人權的內涵和範圍是一個不斷延伸擴大的過程。經歷了從19世紀對自由的爭取、20世紀對平等的訴求,從對個體權利的關注擴展到涵蓋各類群體的權利。網絡空間的開拓把我們的視野延伸到虛擬世界,工業文明的發展帶來相應的環境後果。如何在互聯網時代加強人權保護,如何解決環境對人權的損害,需要從權利的角度進行法律規制和道德倡導。
人類已經進入到科技與環境的權利時代,人權可以為科技發展與環境保護提供新的視角與路徑選擇。
胡澎,史學博士,民盟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1997年畢業于日本富山大學人文科學研究科日本東洋文化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2004年5月獲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
馮昭奎,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中日關係史學會副會長。1983年改行搞日本研究和國際問題研究。他的作品總是蘊含著一個道理:不懂科技,不懂辯證法,就不懂國際關係,不懂戰爭。
在官方難以提供足夠完善的孤兒福利救濟的情況下,是否給民間力量一個規範生長的空間和支持?問題是時代的符號,對問題的求解是對時代的注解。[詳細]
無論是司機還是行人,有太多的陋習需要去修正;有太多不完善的道路設施需要去修葺,車輪滾滾,文明不要被落在身後。[詳細]
要堅持推進改革,釋放個人的自由,讓更多人發展自己的夢想,中國的未來必定是“長風破浪會有時”。[詳細]
日本一直仰視著它身旁所有的強者,從盛唐到歐美,從中華文明到工業科技。一路走來,大和民族時而謙卑恭謹,饑渴地學習一切新知只為讓自己變得更強;時而自大傲慢,以變強為圭臬,不斷擴張、征伐。[詳細]
“美國夢”已經成就了一個國家和無數國民。無論美國人如何討論它,都不是考慮是否放棄“美國夢”,而是如何修復它。其所代表的富裕、繁榮和背後的精神內涵,都值得正在發展中的國家去學習和借鑒。[詳細]
橫跨歐亞兩大洲的俄羅斯,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在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交替作用下,成為一個具有特殊的雙重矛盾性質的國家。俄羅斯,屬於東方,還是西方?[詳細]
理性的德國沉穩、嚴謹;激情的德國把國家與榮譽看得無比崇高。在短暫的統一歷史中,德國國內一直在按照自身認為正確思路審慎前行。[詳細]
無論這些邪教吹得有多神,不變的是他們控製成員,瘋狂斂財的本質。但只要看清他們的本質,相信正常的信仰是教人向善的,就不會被他們迷惑。[詳細]
大和民族是世界上很奇異和獨特的民族,他們一手捧著柔美秀麗的菊花,一手提著鋒利的刀劍,總是神情緊張地聳立在地球之顛。[詳細]
擅長政治平衡手腕的安倍晉三如果再次上任,相信對中日關係而言不會是一件壞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