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帝之死:我們還要不要學文史哲

2014年05月04日 20:19

4月16日晚,中山大學歷史系研究生二年級碩士蔡潔挺用自縊的方式“解脫”了自己。在此之前,他留給老師和同學的印像是“學術帝”,還曾因成績優異而被免試保送讀研。他並非性格憂鬱之人,但在生命的最後一週,情緒低落到了極點,常常苦笑、發呆。

在寢室書桌上的遺書裏,蔡潔挺吐露了做出這個決絕選擇的最後心跡:“找不到工作,也無法按時畢業,無顏以對。”

“痛不欲生,惶惶終日”

蔡潔挺遺書的最後寫著“痛苦啊”。見過他遺書的姑父印象深刻:這三個字用巨大的字體寫了兩遍。對於想不開的原因大致寫了兩點:無法按時畢業,找不到工作。

出事前一週,蔡潔挺得知自己將會因畢業論文未能按時完成而延期畢業。隨後,他變得心事重重,和親朋打電話的次數日益頻繁,經常獨自唉聲嘆氣,以及苦笑、發呆。

據《新京報》報道,蔡潔挺的論文是關於孫中山故居翠亨村的地方文獻。這一論文資料不易收集,難度較大。面對難度大的論文,蔡潔挺曾去翠亨村的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實習,但仍沒做好材料蒐集工作,手頭所有材料就只有四本書,不足以完成論文。而且他去年還把大多時間花在了找工作上。

直到出事前兩三天,蔡潔挺都在起早貪黑地整理論文。有同學勸他應付了事,但蔡潔挺容不得給論文“注水”。而根據中山大學的規定,4月17日是碩士研究生提交畢業論文的最後期限,如果不能按時提交,必須提交延期畢業申請,延期畢業後,可以有半年到一年時間完成論文,取得畢業證。

4月9日,蔡潔挺給身在日本的導師寫了一封題為“無從開口的延期申請”的長信,他寫道:“自知延期答辯將是此生永難彌補的缺憾”,此外“于求職方面亦不如意,自我鄙薄之下漸生自暴自棄之念,兼之家中親人稍欠安康,自此學生日益陷入逃避與謊言的泥潭之中,難以自拔”。

他還在通過QQ與導師聯絡時,用“痛不欲生,惶惶終日”描述自己的境況。導師曾勸他不要自責,但蔡潔挺在信中寫道,“自己永遠不停在找尋退路,即使退路有時無異於絕路。”

“倍感傲嬌的專業”

除了無法按時畢業,找不到工作是蔡潔挺陷入絕望的另一個原因。

據同學回憶,進入3月後,蔡潔挺“神色很壓抑”。之前應聘上一家海口的公司,但嫌遠,沒去,他想在珠三角找工作。但對於歷史系畢業生,找工作壓力不小。歷史系一直是中山大學的強勢學科,但這個讓學生們“倍感傲嬌的專業”在面對市場時就不那麼強勢了。

蔡潔挺的專業是文物與博物館專業,專業對口的工作基本集中在博物館、紀念堂,但其中機會非常“難得”。去年從中山大學歷史系畢業,進入廣東佛山一家博物館工作的張東介紹,省級博物館對想從事文博專業的學生非常有吸引力,但“省級博物館一般要博士以上學歷”。而且博物館、紀念堂編制難求。他所在的佛山一家博物館,雖沒有省博物館那麼熱門,當年招考因為有編制,也是許多學生擠破頭。

蔡潔挺家裏可以在潮汕老家為他安排工作,但他曾告訴同學,他不想回老家,也不滿意家裏安排的工作。在出事前,蔡潔挺的一位同學了解,除了被他拒絕的那份海口的工作,蔡潔挺沒有找到別的工作。

據中山大學歷史系提供的資料,到今年4月底,文物與博物館專業2014屆畢業生11人裏,蔡潔挺去世,另有一人延期畢業,今年將要畢業的9名學生中,已有5人基本上落實了就業單位;其他4人正在積極求職。

“千萬別學文史哲”

著名媒體人林楚方曾在一篇文章中講過一段往事:有個小朋友(大概是高中生)問他,想做傳媒人該報什麼專業。林楚方毫不猶豫地告訴他:理工科,如果有做傳媒的興趣,就應該一直保持,學成之後如果興趣還在的話,就考慮去傳媒謀職,謀職之前,一定要仔細了解這個行業再決定。

但那個孩子告訴林楚方,已經選了文科,他只好建議選個經濟法律類,多少有點技術含量的專業,不要選文史哲。

筆者曾在國內某985大學接受過四年哲學教育,對林楚方的感慨可謂感同身受。筆者在大學裏最大的收穫是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和尚算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考慮到目前國內高等教育現狀,能做到這點已屬不易。但問題是,這一收穫主要得益於師生等周圍環境的耳濡目染而非課本。除進入對口專業工作的部分理科生外,其實任何專業都是如此,學的不應該是考試技巧,而是學習能力、社交能力和良好的習慣。從大了説,其實我們從小學到大學,乃至進入社會,這都是安身立命之本。

筆者在求職過程中也曾屢屢受挫。當面試官得知筆者專業是哲學時,都會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但一次成功的面試應該讓面試官對你感興趣,而不僅僅是你的專業。也許在你滿足他們對哲學的好奇心之時,就是他們拒絕你之刻。我相信類似的情況蔡潔挺生前應該也遇到過。

儘管中國的理工科教育也是問題成堆,但和文史哲比起來還是強很多,畢竟前者有一套強迫學生完整地學習一門學科的教育體系。而目前的文史哲教育,很難讓人有這樣的經歷。相當多的經過魔鬼高考的人,往往管不住自己,四年文史哲下來,基本武功全廢。

筆者身邊有著太多的高考勝利者,他們從獨木橋上一路走來,以市縣狀元的身份進入名校學習,但現有的文科教育方式使他們疏于自勉,業荒于嬉。走出校門時,只能靠列舉康德休謨朱熹王陽明的只言片語來忽悠外行人。“我們不生産論文,我們只是CNKI的搬運工”成了文科生畢業前夕的生動寫照。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蔡潔挺是一個文科學霸,他能考出不俗的成績,能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對待本專業學習,這已遠在平均水平之上,但有著完美主義性格的他,卻無法直視順逆境,用死亡來逃避壓力,這也拷問著大學教育的初衷。

“為什麼要學習文史哲”,龍應臺1999年在台灣大學的演講給出了精彩的闡述,“文學讓你看見水裏白楊樹的倒影;哲學使你從思想的迷宮裏認識星星,從而有了走出迷宮的可能;歷史讓你知道,沒有一個現象是孤立存在的。”

可惜文字的雋永不能阻擋你返回生活世界的腳步,“讀書不為稻粱謀”不過是理想主義的鏡花水月,與其説讀文史哲更像是一次賭博,不如説在大學象牙塔裏,應該及早規劃人生,應該更早認識到如何不與社會脫軌。(央視網 作者:關開亮)

網絡新聞聯播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