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國家的春聯是啥樣?

2014年01月21日 22:55

央視網(記者 江易易)貼春聯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習俗之一,但也非中國獨有。千百年來,隨著文化交流的深入,春聯這一文化表現形式,逐漸在越南、朝鮮半島和新加坡等地紮下了根。

越南:春聯有落款,多用拼音

越南人也有春節貼春聯的習俗,形式與中國的春聯相似,有門聯、門心、斗方、春條等。

越南的春聯有寫在紅紙上的,也有寫在白紙上的,大多有落款。自從越南的文字拼音化以後,現在大部分春聯也改用拼音書寫,自成風格。

當然,漢字春聯在越南也不少見。每年春節前幾天開始,河內文廟附近道路上都會舉辦書法展。諸多書法家們在這條街上紛紛擺出攤位,挂出自家的漢字春聯字畫,供遊客們欣賞選購。他們也會隨身攜帶著自己的“文房四寶”,現場為來客寫定製版的新年祝福。不難發現,中國老百姓春節時經常貼的“福”字,也是越南民眾的摯愛,許多攤位上都有售。

除了傳統手寫春聯外,近年越南市面上也有一些印刷的春貼出售。在大城市可以看到許多售賣印刷春貼的店舖,亦有些用其他物料製造、可多次使用的新式春聯。

朝鮮半島:“立春榜”用漢字書寫

貼春聯的習俗亦常見於朝鮮半島,通常稱為“立春榜”、“立春書”、“立春帖”、“立春祝”等。雖然朝鮮半島在日常生活中已普遍使用諺文(即朝鮮半島最早的表音文字“訓民正音”),但“立春榜”仍然用漢字書寫。

與中國的春聯相同,朝鮮半島“立春榜”的其中一個由來也是延祥詩。金邁淳《洌陽歲時記》記載,朝鮮王朝時期,承政院的正三品以下官員和侍從每人在立春幾天前要給國王呈五言絕句一首,然後再擇好句貼于宮內柱子上,這就是初期的“立春榜”。起先,只有兩班貴族府邸和宮廷才會貼“立春榜”,後來傳至民間。因此,朝鮮半島有句俗語“店舖門前的立春帖”,引申為“格格不入”。

至於成對的春聯,據朝鮮王朝末年曆史學家柳得恭所著《京都雜誌》記載,在現今韓國首都首爾,人們有在立春這一天貼對聯的習俗,如,“父母千年壽,子孫萬代榮”、“國有風雲慶,家無桂玉愁”等,多貼于門柱上;也有成對的短句如“壽如山,富如海”、“去千災,來百福”、“立春大吉,建陽多慶”等,多貼于門上或樑上,且常會直貼或對稱斜貼呈尖角形,對句不一定合乎平仄。

此外,朝鮮半島的春聯中也有單句張貼的短句,如“春到門前增富貴”、“春光先到古人家”、“一家和氣滿門楯”、“人情富貴如將得”、“玉洞桃花萬樹春”等;也有一些是三至四字的單句如“雨順風調”、“開門萬福”,甚至還有單字的斗方(書畫裝裱樣式),如“龍”、“虎”等。

新加坡:書法家開辦春聯個展

新加坡人白志光在銀行業供職。在他看來,因為新加坡有許多華人,所以年味還是很濃的。他稱,在新加坡,從春節前一週開始,家家戶戶就忙著大掃除,同時採買年貨;家家都要蒸年糕、貼春聯、逛花市。

最近,新加坡著名書法家林書香還開辦了春聯個展。配合春節,林書香這次書寫的均是在中國流傳百年、春意洋溢的字詞,如“豐年”、“稻穀香千里,春風暖萬家”、“吉祥如意”、“福壽安康”、“春暖花開”等,還有為迎接馬年而書寫的“萬紫千紅迎新歲,駿馬健蹄得先機”等。

林書香回憶説,多年前他所在村子裏有一名寫得一手好字的木匠。木匠每到春節都會為村廟寫春聯,很受村裏人愛戴。但隨著功利主義的抬頭,這樣的傳統已逐漸消失。但林書香仍堅持年年春節寫春聯。他稱,希望借自己的綿力為傳統“續命”。

日本的門松與中國的春聯有異曲同工之妙

明治維新以前,日本和中國一樣實行陰曆,維新後徹底改用陽曆,春節只能在唐人街能見到了。

當然日本也過新年。日本的基督徒人數並不多,但每到聖誕節,像點樣的商店街都會擺聖誕樹,在樹上挂滿綵燈,讓人錯以為這裡是個以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但聖誕節還沒有過完,家家戶戶的門口已擺上了門松。就是住公寓的人,也會在門上挂一個像聖誕節挂在門前的松枝與金鈴一樣,挂著一棵微型門松。

日本的門松與中國的春聯或門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一方面辟邪,另一方面烘托節日氣氛,抒發對新年的美好願景。門松是一種由松枝、竹子做成的裝飾品,在日本是新年擺設中最重要的。松、竹、梅這三種植物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象徵高尚人格,傳到日本後又被冠上長壽的含義,為日本人所尊崇。

日本人用竹撐出一個支架,內裹松枝,最後再用扎成梅花結的草繩將竹、松捆在一起,用這種方法把歲寒三友的用意發揮得淋漓盡致。不過,日本人更在意的是在松枝上挂上橘子。橘在中國南方口音中與“吉”相近,取其吉利之意,日本“進口”了這個概念。特別是那些挂在門上的微型門松,橘子佔了很大一塊地方,松竹梅則不那麼顯眼了。

與春聯一樣,門松通常成雙成對地出現在大門兩側。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