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記者 裴彤)飛行員、空少、空姐,這些在外人看來光鮮亮麗的職業,近幾年卻頻曝令人心酸的黑幕。選拔的不公、待遇的落差等,都讓公眾以新的態度和眼光審視這些行業。
飛行員飛行經歷造假
曾有媒體報道稱,2008年到2009年,中國民用航空局曾在民航系統對飛行人員的資質進行全面檢查,查出飛行經歷不實、飛行經歷造假的飛行員達200多名。
“新航空公司的成立,需要配備一定數量、有一定資質的飛行員,而目前真正擁有一定資質的飛行人員供給又相對偏緊,挖人也難,因此在急需用人之際,航空公司對於一些飛行員的資質審核,在某些方面可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一位資深人士表示。
在飛行員界流傳著這樣一句名言:飛行員的培養難於開採鐵礦石。也就是説,中國航空市場猶如鋼鐵市場,對飛行員的需求就像對鐵礦石一樣,迫切而力不從心,而一個飛行員從培養到成熟,更是比開採出一噸鐵礦石還困難。
一名合格的飛行員必須飛行滿2700個小時,然後還要接受航空公司和民航局代表的聯合考核,考核之後才能決定這名飛行員是否能夠擔任正駕駛,最後再由航空公司決定能否成為機長。由於民航局規定飛行員一年的飛行時間不能超過1000小時,所以一般來説,這個過程需要5到7年。
一個航空公司一般要配備4到5個機組,每個機組4個人,當中至少有一個是機長,因此一架飛機需要4到5名機長。但是,由於符合條件的飛行員總量很少,而一名飛行員成為機長又要等7年的時間,在航空公司競爭如此激烈的背景下,有的航空公司就篡改飛行員飛行時間。
然而,造假並非想象中的那樣容易,業內人士要想對技術檔案進行篡改的話,必須要有三方的聯手合作才能完成:飛行員本人、航空公司以及航空管理局。航空法律師張啟淮説,由此可以看出飛行員想獲得更高的報酬,航空公司為了利潤最大化,而個別官員為了得到一些灰色收入,是導致飛行員造假事件的原因。
在交通運輸部部長政策諮詢小組成員田保華看來,要解決飛行員特別是機長緊缺的狀況,就要想辦法儘快突破現有空域管理體制對飛行員培養的限制。
中國飛行員的培養成本非常高,而且培養機制比較單一,主要是從航空院校培養。這是因為中國實行嚴格的空域管理,堵住了通過通用航空市場大規模培養飛行員的道路。一些航校學員和航空公司的飛行員要進行飛行訓練,在申請空域的時間和空間上,都嚴重受限于空域管理體制的封閉現狀。
空乘入行需“疏通費”
相對於飛行員還算嚴格的審核流程,空乘行業似乎混亂得多。近幾年,各大航空公司的梯隊不斷擴充,黑仲介隨之氾濫,甚至許多民辦學校也紛紛開設空乘專業。大多航空公司的空乘崗位甚至被黑仲介明碼標價,所謂“疏通費”在7到20萬元不等。
2013年某航空公司空姐面試現場
在黑仲介的參與下,面試幾乎變成了烏七八糟的賄選。“面試過程,就是第一輪的普通面試,主要是看學歷、身高,以及目測。第一輪如果不過就完全沒有當空姐的希望了,如果首輪面試通過的話還好一點,這樣就是把錢交給老師,讓老師再轉給航空公司的招聘人員。”知情者小陳稱,“但是你花了錢並不能説明你就能通過第二輪面試,其實每個前來面試的人都有給錢的。”陪同前來應聘的家長也都表示願意花這個錢,“多少錢都可以,只要能當上空姐就可以了”。
退役空姐小佳説,在每年的招聘大軍中,如果想要進入航空公司當空姐,首先就要有關係,其次就是要有錢。“每年學校的模擬面試都會有兩次,如果你第一次沒有通過的話,中間休息的4到5個小時,就是給你走關係的,這個時候你就要打電話給所認識的航空公司的人員,第一次面試主要是關係。而到第二次體檢沒有通過的話,就要給航空公司送錢,一般都是8萬到15萬左右。”
如此昂貴的“疏通費”,那麼該行業的收入又如何呢?“如果應聘者花20萬元到航空公司當乘務員,按照最低收入5000元來計算,一般都要幹3年以上才能撈回本。”某航空公司的一名現役空姐稱。
目前,國內航空公司普通崗位的空姐月薪大致為5000多元,根據“多飛多得”的機制、國際國內航線的調整以及職位的變更,收入會有不同程度的浮動。據了解,乘務員工資收入的80%來自飛行小時數,每向上晉陞一級,飛行一小時的收入也會相應增加。剛放單飛的乘務員每月收入有5000到6000元,2到3年後升為資深乘務員,收入每月8000元左右。如晉陞為乘務長、主任乘務長,收入有120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