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評論頻道 > 央視網評

建立在牢固經濟基礎上的中德關係穩步向前

特約評論員 中國社科院歐洲所 胡琨  2013年05月26日 09:36

相關新聞:

[視頻]李克強抵達柏林對德國進行正式訪問

李克強開始訪德 將在波茨坦會議舊址發表講話

中德建交以來,兩國關係的總體特徵可用“友好”與“良好”來形容,這其中兩國間不斷強化的經濟互惠關係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首先,處於經濟體制轉軌與産業結構轉型進程中的中國,對運輸設備、機械設備、電子與電氣産品、光學産品、化工産品的需求巨大,這些都是德國企業具有優勢競爭力的領域,也是近年來德國向我國出口的大宗産品門類。中國經濟的發展,尤其是“新四化”的提出,將繼續為德國的優質企業提供巨大的市場機會。其次,我國正致力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更加注重環境、能源與氣候變化問題,而德國早就視相關産業為未來的立國之本而加以大力發展,兩國在這些領域的合作對於雙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再次,隨著我國經濟各類成本的逐漸上升,競爭壓力開始顯現,而德國的優質産品與設備、科技技術與管理經驗,對於提高我國勞動生産率與競爭力大有裨益;且隨著我國科技水平不斷提高,中德研究合作也日益增多,兩國的科技創新能力與經濟競爭力都將從中受益。另外,來自德國的投資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的改革開放事業,而我國對德日益增多的各類投資,也將會為德國經濟發展帶來更多活力。最後,兩國經濟結構都呈現較強的出口導向特徵,在國際經濟事務上,例如打破貿易壁壘等方面,兩國有許多共同利益與關切。

在極強經濟互補性與合作必要性的背景下,兩國經濟聯絡勢必日益緊密。目前,中國是德國在亞洲最大的經貿夥伴,而德國也同樣是中國在歐洲最重要的貿易國。兩國關係也隨著經貿關係的發展逐步升溫。2004年,中德結成“具有全球責任的戰略夥伴關係”,2010年6月,兩國達成一年一度的中德政府磋商機制,高層頻繁互訪。同時,兩國間還建立了約60個各類對話機制,以增進雙方了解與認識。

對於我國來説,發展與德國的關係意義重大。除了經濟領域的互惠與合作之外,德國不同於典型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市場經濟制度、法治國家模式以及各領域發展經驗,都可為我國在黨的十八大後的進一步改革提供不可多得的借鑒與啟示。另外,德國也是中國的“通往歐洲之門”。作為法德軸心的一員,德國是“老歐洲”國家的典型代表;同時,日益崛起的“新歐洲”,歷史上也一直受德國影響;加上德國坐擁歐洲最強大的經濟實力,無疑是歐洲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之一,緊密的中德關係對於中歐關係的發展至關重要。

最新文章

責任編輯:魯楊 熱詞: 中德建交 德國 中國 貿易

打印 | 我要糾錯 | 複製鏈結 | 轉發郵件 | | 分享到: CNTV微博

channelId 1 1 1
專欄作家

文言文聽力“闖入”考試?

專欄作者:劉浩睿
央視網評論員,關注社會娛樂

深泉學院比哈佛更難進的牛校

專欄作者:關開亮
央視網評論員,關注民生影視

五一齣遊:“人比XX都多”

專欄作者:王二丫
媒體人,關注社會民生。

騰訊新浪開微博,只是討罵?

專欄作者:雷世遠
央視網記者,關注社會熱點。

挺一挺政協委員的編劇情結

專欄作者:陳方
《燕趙都市報》評論部主任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