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7期:計生部門“贊助”公安,一場涉嫌違法的利益分贓
(2014-05-20)
相關新聞:
福州十邑:晚會投入不低於100萬無商業贊助僑胞出資
江蘇衛視:力保省級春晚收視第一高投入帶來高産出?
元旦跨年、春節長假的熒屏上,各地方檯都會推出耗費心力打造的晚會,但觀眾卻總覺得“千台一面”,各臺晚會的品牌識別度較低。究其原因,不過是固定的熟臉遊走在不同的舞臺上;幾家財大氣粗的商家壟斷各臺的廣告時段。
當物質和精神文明得到雙豐收的時代,“吃得好”取代“吃得飽”成為了民眾參考標準的首選。那麼,僅僅靠比拼財力來爭搶演員和廣告資源,能否在收視率之爭中取得完勝?能否因此樹立具有識別度的媒體品牌形象?同質化競爭是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嗎?
如今,各地方檯在經過多年的摸索後基本形成了晚會的節目套路,而歌舞、語言類節目及主持人等領域的頂級人選屈指可數。因此,在不同頻道上看到相同的臉龐成為了必然。觀眾的口味會在密集的時段內對相對熟悉的形式感到厭倦,進而形成審美疲勞。地方檯下了“捨不得孩子套不到狼”的決心、進行重金投入後,卻未能收穫預期的效果,這就到了轉變節目形態、走差異化競爭之路的時刻。
砸錢、搶明星的同質化晚會,其實是一種懶惰的、直白的競爭方式,是商業利益驅使下産生的浮躁心態——看不到主創人員的創意和智慧,體現不了各臺自身的定位和屬性,將電視晚會這一藝術形態粗暴地理解為明星秀場。從當年某些明星搭乘直升機在各衛視間趕場錄製晚會,到去年韓國“鳥叔”大熱導致幾大衛視競相邀請來自韓國的頂級組合和明星……一場熒屏混戰,除了令觀眾看得疲憊不堪、支離破碎外,一無所獲。
當然,也有地方檯在悄然改變著思路:例如2012年底的“衛視跨年火拼”,安徽衛視因播出國劇盛典而成為投入産出比最高的衛視。國劇盛典針對2012年在省級衛視和主要門戶網站播出的上千部電視劇進行總結和梳理,邀請專家、業內人士及網友等參評,頒獎晚會在跨年夜時段進行了播出,被觀眾喻為“跨年王的宴”,網絡點擊也高達2000多萬次,微博轉發量高達400萬條。又如今年的“福州十邑”春晚,就將收視群體牢牢鎖定旅居海外的數百萬鄉親,突出自身僑鄉的特色,呈現閩劇、伬藝、評話、十番音樂等非物質文化遺産,避開同質化競爭的怪圈。這樣一台鄉情濃郁、文化氣息豐沛的晚會,投入在100萬元左右,而一些同質化競爭的晚會,僅租用高清屏幕的費用便高達560萬至2500萬左右。在全國自上而下貫徹落實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精神的時刻,動輒將上千萬元投入到娛樂過度、模倣成風的晚會中,是資源的極大浪費。
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跨年晚會、春節晚會的功效是讓觀眾感知節日的喜慶,心懷對來年的美好希冀。智者為王、創意為王的時代,對電視這門綜合性的藝術的要求也益發增高,只有秉持誠懇、嚴肅的創作態度,才能製作出叫好又叫座、高投入産出比的節慶晚會。
(2014-05-20)
(2014-05-19)
(2014-05-19)
(2014-05-18)
(2014-05-17)
(201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