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評論頻道 > 央視網評

沒有教育自主空間 健全人格無從談起

特約評論員:熊丙奇   2013年01月20日 11:52

相關新聞:

南京:三成被調查的中小學生偶爾有自殺念頭

18日,是強強(化名)的"頭七"。上週五17時27分39秒,14歲的強強背著書包從11樓跳下,書包裏裝著剛剛從學校領回的成績和排名單。強強是呼和浩特市實驗中學初一某"火箭班"的學生。成績單上,他的期末考試排名從全年級的290多名落到了600多名。

    因考試成績下降就自殺,不少輿論認為孩子的心理太脆弱了。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這並不是個案,而是帶有一定普遍性的問題。去年6月,河南信陽息縣一名19歲高三女生在查完分數後離家出走不知去向。3天后,信陽南灣派出所民警在黨校附近的河水中將其打撈上岸,經確認,女孩已經死亡。去年9月,山東蓬萊一名13歲的女孩,因為摸底考試成績失利,趁父母不在家時,將家門反鎖喝下50毫升百草枯。更有甚者,深圳6名小學生稱成績不好留遺書出走欲自殺。

    在強強的悲劇發生後,網民"寶貝能行"的話引起網友共鳴,這位網民説,"孩子,一路走好!天堂沒有作業,沒有考試,也沒有排名,那裏有你祈盼的自由,你再也不用早起晚睡、沒日沒夜地上課和學習了。你可以幹自己喜歡的事情,至少有自己的週末了,終於可以不用補課睡個懶覺了。"這是對現實的責問,然而卻不利於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某種程度上説,這暗含著鼓勵學生以生命來對抗現實的意味。與之類似的還有去年一女生因學校要求其剪髮而自殺的事件,也有很多網友對這一行為加以美化,以抨擊學校管理規定的不合理。對現實的問題要批評、質疑,但是這不能讓學生錯誤地理解可以選擇極端的對抗方式,反過來,老師、父母應該告訴學生,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應該珍惜生命,有堅強、樂觀的生活態度。

    當前的學校和家庭教育,普遍重視知識教育,忽視學生的人格、心理髮展。比如,在家庭中,很多父母和孩子的關係變為分數與成績的關係,父母包辦孩子的一切,只讓孩子專心學習--很多父母不讓孩子做家務,認為這浪費孩子的時間,實際上這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自立能力。孩子的爺爺奶奶生病了,大多家庭選擇讓孩子讀書,不去看望爺爺奶奶,認為只要學習好,就是對爺爺奶奶最好的孝敬,這能培養孩子的孝敬之心嗎?結果是到了大學,學校還得對學生開展所謂的"感恩教育"。

    再就是,學生沒有任何自主空間,都被學校和家庭安排滿了,這樣的學生,不要説身心健康發展,就連生活的樂趣也喪失了。據媒體報道,北京一所學校的孩子突然起床不能走路,媽媽取消了一些補習課,孩子第二天就能下床了。這則新聞中的孩子是以裝病的方式,抗議父母給其報那麼多的補課班,可這一次"得逞",下次還可能得逞嗎?他的母親會不會繼續逼他上補課班呢?

    強強的母親悲痛地懺悔,如果再給一次他們做母子的機會,她決不會逼著孩子學習,決不會讓孩子非上"名校"不可,決不會再搶走孩子的週末。這聽上去令人動容,可有多少家長能由此改變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呢?其實,我們不要指望每個家長都能做到"三個決不",而只要稍微給孩子一些自主空間。就如一直放在室內的花草,如果希望她們不早早枯萎,就要讓她們到室外去感受陽光雨露。

最新文章

責任編輯:李漢森 熱詞: 教育 自殺 學生 悲劇

打印 | 我要糾錯 | 複製鏈結 | 轉發郵件 | | 分享到: CNTV微博

channelId 1 1 1
專欄作家

文言文聽力“闖入”考試?

專欄作者:劉浩睿
央視網評論員,關注社會娛樂

深泉學院比哈佛更難進的牛校

專欄作者:關開亮
央視網評論員,關注民生影視

五一齣遊:“人比XX都多”

專欄作者:王二丫
媒體人,關注社會民生。

騰訊新浪開微博,只是討罵?

專欄作者:雷世遠
央視網記者,關注社會熱點。

挺一挺政協委員的編劇情結

專欄作者:陳方
《燕趙都市報》評論部主任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