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杜飛進:積極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30日 10:0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國的發展實踐和成功經驗,蘊含著先進思想理論的偉大創造,蘊含著對人類文明進步的積極貢獻。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以之解讀中國實踐、中國道路、中國經驗,不僅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本質要求,而且是增強馬克思主義的創造力、説服力、感召力,對內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對外講好講活講深“中國故事”,提高國際話語權、影響力,增強文化軟實力的重大舉措。

  中國特色話語體系是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于一體的、多層次的話語系統,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科學性、民族性、開放性、大眾性

  中國特色話語體系,是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話語方式和話語體系,是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于一體的、多層次的話語系統。

  就其具體內容而言,中國特色話語體系包括四個方面: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的內核與靈魂;二是以高度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在總結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經驗、學習借鑒人類文明成果的基礎上,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是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的形成基礎;三是準確、深入、生動地反映中國實踐、中國道路,立足中國實踐、解答中國問題,樹立良好國家形象,增強國家軟實力,向世界貢獻新理念新智慧,是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的功能定位;四是理論聯絡實際的、科學的、開放融通的,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話語語匯、知識概念和話語規則,是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的表現形式。

  就其邏輯結構而言,中國特色話語體系包括核心層、中間層、外圍層等多個層次。其核心層的範疇、表述和話語邏輯反映的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思想內容,其中間層的範疇、表述和話語邏輯反映的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的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的理論內容,其外圍層是來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生産、生活語言。核心層的範疇、表述和話語邏輯,對中間層和外圍層起著統攝和引領的作用;而外圍層的生産、生活語言,則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豐富和發展,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的創新和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思想和話語源泉。這樣多層次的話語體系結構,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指導地位,符合實踐為第一性的馬克思主義實踐觀點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馬克思主義認識路線。

  概括來看,中國特色話語體系具有以下五個特徵:一是時代性。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的時代性,表現在它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順應時代潮流、體現時代特徵、反映時代精神、回答時代課題。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和理論成果的話語體系,具有雄渾壯麗、自強奮進的時代特色,成為實踐經驗的概括提煉和實踐課題的科學解答。二是科學性。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的科學性,既表現在其概念準確、話語邏輯嚴密,亦即話語本身具有科學性,又表現在它所反映的內容亦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具有科學性,還表現為它的構建方式具有科學性。三是民族性。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的民族性,表現在它是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話語體系。它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元素,與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質、思維模式、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相結合,與中國文化融為一體,既體現時代要求,又具有民族特色。四是開放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中國特色話語體系是開放包容的話語體系,具有海納百川、兼收並蓄的胸襟和氣度。五是大眾性。馬克思主義從來就不是書齋裏的學問,而是人民群眾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

  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必須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堅持以實踐為源泉,以解答實踐課題為指向,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價值追求,不斷概括出理論聯絡實際的、科學的、開放融通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不斷昇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成果、理論成果、制度成果

  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應當堅持以下路徑:

  一是立足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同時也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最新認識成果,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成果、理論成果、制度成果等語言成果的中國特色話語體系,同樣屬於認識的範疇,必須以立足實踐、表達實踐、推動實踐為構建話語體系的主要路徑。立足實踐,就是要面向火熱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面向群眾的生産生活實際;表達實踐,就是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經驗給出有力的解釋和描述;推動實踐,就是要對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思想和話語作進一步的概括提煉,提升思想,創新表達,助力發展。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認識真理永無止境,理論創新永無止境,與之相對應的話語體系的構建也同樣永無止境。應當在準確把握世界發展大勢,深入研究中國實際情況和實際問題,深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性認識和不斷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鮮明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的過程中,豐富和完善中國特色話語體系。應當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在話語體系構建中自覺堅持群眾立場,充分滿足群眾的話語需求,充分反映群眾在實踐中創造的好經驗、好做法、好語言。

  二是注重文本。馬克思主義的創立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成果的創立和發展,形成了豐富的文本寶庫。作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內核和靈魂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其所包含的概念、提法、判斷、表述以及由此構成的理論表達,是構成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的核心元素,把它們完整地納入話語體系是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科學性、系統性、完整性的根本保證。注重文本,不能離開本國實際和時代發展來談馬克思主義,必須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努力推動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注重文本,必須既防止漠視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丟掉老祖宗,又防止教條式地對待馬克思主義文本,堅持嚴格地以客觀事實為依據,以實際問題為中心,在理論上不斷擴展新視野,作出新概括。注重文本,要求我們以科學的態度進一步整理、研究中華傳統文化典籍,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並賦予傳統文化以更多的時代元素。

  三是面向世界。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中國特色話語體系,應當遵循開放的原則,用恰當的話語和形式表達中國觀點、中國立場,在國際重大事件上發出響亮的中國聲音,充分展現我和平發展、民主進步、文明友善的國家形象。應當大膽學習借鑒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在與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交流中加深理解,擴大共識,增進友誼,推進合作,為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作出新貢獻。需要指出的是,我們絕不能盲目照搬所謂流行的概念、分析框架、理論體系,而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從實際出發,批判地吸收借鑒。對於那些可以借鑒的提法,比如民主、人權等,也要根據我國國情和人類文明發展規律,賦予其更加科學的含義,並在此基礎上納入中國特色話語體系,增強話語體系的科學性和感染力;而對於那些不符合我國國情的提法,則應從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角度加以堅決的捨棄甚至抵制。

  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必須著眼于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及時總結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創造的新鮮經驗,解答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不斷提高中國的國際話語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黨和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中不斷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中不斷完善,這一過程必將為理論創新開闢廣闊空間,這一過程也必將對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的構建與完善提出更高要求。在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過程中,我們必須著眼于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及時總結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創造的新鮮經驗,解答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不斷提高中國的國際話語權,切實把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作為對內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對外提高國際話語權、國際影響力的一項戰略舉措。

  第一,著眼于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話語體系的説服力、影響力固然與話語表達有關,但更重要的決定原因是話語體系所反映的意識形態特別是價值觀是否具有吸引力,其根本上取決於思想體系的科學性和以之為指導的實踐的成功性。因此,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始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生機和活力;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性和獨特價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優勢,是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的根本所在,也是成功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的前提和基礎。以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為著眼點來構建話語體系,就應當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以高度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不斷深化對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在這一過程中,中國特色話語體系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行深入透徹的研究和闡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進行科學的概括和提煉,對我們黨提出的科學發展、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包容性發展等重要理念進行深入闡釋,注重對中國道路、中國實踐、中國經驗的提煉和總結。

  第二,著眼于及時總結黨領導人民創造的新鮮經驗。黨領導人民創造的新鮮經驗,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用於實踐後取得的認識上的昇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的重要依據,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向前發展的巨大動力。這些新鮮經驗,如果不能以準確的話語及時總結出來,勢必阻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進程。因此,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應當特別注重吸收來自基層的思想和語言,注重對基層經驗的總結和提煉。理論工作者不能閉門造車,從理論到理論,而應當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了解最鮮活的實踐經驗,並善於歸納和分析,總結出具有普遍意義的思路和做法。實際工作者也應當注重對本地實踐經驗的總結和歸納,不能只做不説,而應當有了成功經驗就及時總結、及時歸納。總結、提煉的過程,實際也是錘煉和豐富中國特色話語體系,進而提高其時代性、民族性、大眾性的過程。

  第三,著眼于解答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應當加強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及時解答諸如實現科學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縮小收入差距、縮小地區差距、建設生態文明等人們普遍關心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結合我國實際和時代特點,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人文社會科學。應當堅持以重大現實問題為主攻方向,加強對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的研究,提出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發展戰略。應當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不斷提出切合實際、針對性強、滿足群眾需求的科學答案。還要看到,對現實問題提出正確解答只是認識世界的第一步,要讓理論在實踐中發揮巨大威力,除了需要做好理論研究工作,增強理論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還應做好理論的大眾化工作,增強理論成果表達和對現實問題解釋的通俗性,使之更貼近群眾的生産生活語言。只有把這兩個方面有機結合起來,才能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的內容、層次和結構。

  第四,著眼于提高中國的國際話語權。國際話語權是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既取決於一國的綜合國力,也取決於一國話語體系對外的吸引力、感染力、傳播力、影響力。掌握了國際話語權,在國際競爭中就能更多地佔據主動地位,獲得較大競爭優勢。當今世界,誰能擁有國際話語權,最終要看誰的意識形態特別是價值觀能夠正確回答世界性時代課題、有力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反映了以人為本、追求公平正義、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人類社會進步方向,其提出的對中國的發展問題的解決辦法,對各個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都有借鑒意義,並且因而具有取得國際話語權的內在優勢。然而不同的話語表達對於思想理論體系和知識體系增強吸引力、感染力、傳播力、影響力的效果大不相同,在國際傳播中尤其如此。要提高國際話語權,僅有科學的思想理論體系和知識體系還不充分,還必須在構建話語體系上主動作為,在對外傳播方式方法上與時俱進。在內容上,要講清楚中國基本國情、發展道路、發展理念、內外政策,同時對穩定經濟增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全球經濟治理機制改革,推進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加強環境治理以及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糧食危機、氣候變化以及重大自然災害挑戰等人類發展共同面對的重大問題作出具有説服力的理論回答,增強設置國際議題和制定國際規則的話語能力。在方式上,要研究對外傳播藝術,運用國外受眾易於理解和接受的話語、形式和手段,努力做到“中國立場、國際表達”,講好、講活、講深“中國故事”,不斷增強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的吸引力、感染力、解釋力、影響力。

  (作者係人民日報政治文化部主任)

熱詞:

  • 話語規則
  • 新範疇
  • 科學發展觀
  • 話語系統
  • 話語表達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