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毛穎穎:控制通貨膨脹是長期艱巨任務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19日 10: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物價是普通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之一。控制通脹,特別是控制民眾對通脹的不安預期和不良感受是一項長期艱巨任務。只有時時直面通脹隱患,才能讓中國經濟的復蘇之路走得更穩健,讓民眾感受與發展速度更合拍。

  9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1.9%,重新跌回“2”以內。1-9月,全國CPI同比上漲2.8%,全年完成“保4”的物價調控目標幾無懸念。

  從年初到現在,CPI漲幅自4.5%的高點一路回落,近幾個月更在低位徘徊,這當然是值得高興的事。不過我們不能忘了,穩定物價的原則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保障民生、穩定預期”,全國CPI指標暫時走低,並不意味著物價已經完全得到控制,宏觀調控可以偃旗息鼓,更不意味著所謂中國經濟轉而面臨通縮風險,出臺大規模刺激政策的時間窗口正在打開。

  物價是普通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之一,對中低收入群體特別是困難群體來説就更是如此。不能對通脹掉以輕心,最直接的原因是大部分人並沒有感覺到眼下居家過日子有多“便宜”,還是覺得挺貴的。這不能算作誤解,畢竟,CPI同比上漲1.9%,只能説是物價在“低速上漲”,加上去年這時候物價基數頗高,儘管同比漲幅是不大,但總體價格水平不算低。

  此外,由於食品價格在我國CPI構成中所佔權重偏大,而住房、穿衣、出行、教育、醫療、服務等一幹開銷沒有被十分充分地計入,CPI指標的漲跌跟人們對生活成本的切身感受往往不很相稱。打個比方,肉價上漲30%與房租上漲30%,擱統計學意義上講,前者對現行CPI指標的拉動作用可能更為明顯,但對於市民尤其是大中城市的年輕人而言,後者才是影響最大最讓人著急上火的。再看房價,9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裏有31個房價環比上漲,這給社會帶來的焦慮是顯而易見的。因此,CPI漲幅數字降低了,並不説明民生負擔減輕了、通脹預期減弱了。

  再往深層追究,不能對通脹掉以輕心,更重要的原因是這種相對溫和的物價狀況並不穩定。9月份CPI跌回“2”以內,主要靠的是菜價漲幅縮水、豬肉價格下降。而鮮菜、肉類價格受季節、天氣、節慶因素的影響很大,這兩天溫暖晴好跌掉5毛,過兩天颳風下雨可能漲上去1塊。隨著冬天的腳步越來越近,新鮮蔬果的價格反彈很難避免。而消停了好長一段時間之後,新一輪“豬週期”會不會更加兇猛地到來,也著實讓人捏一把汗。

  當然,通脹預期隱憂不僅僅來源於季節,不僅僅來源於國內。應當看到,今年雖然我國糧食生産喜獲“九連增”,但是國際玉米、大豆等糧食價格連連暴漲,由此給國內産品如農畜産品價格造成的衝擊不能不防。同時,儘管國際經濟依然萎靡不振,石油、鐵礦石等大宗商品的需求不會迅速放大,可這些商品的價格原本就處於高位,只要稍稍震蕩上揚,就會給中國控制通脹增添不小麻煩。還需要提高警惕的是,目前,美、歐、日這些全球主要經濟體都在搞量化寬鬆、印鈔救市,放眼望去,流動性如此氾濫,打起十二萬分精神來應對輸入性通脹將變得越來越關鍵。

  物價基本平穩,通脹壓力猶存。正如央行副行長易綱近日指出的那樣,央行必須不斷地警示通脹風險,“控制通脹是我們的頭號工作”。可以説,如何在保持物價穩定和保護市場供應積極性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如何在保證實體經濟不缺血和確保信貸泡沫不上升中找到一個平衡點,是始終擺在決策層面前的重大課題。

  目前來看,中國經濟雖然還有許多困難,但築底企穩信號已經出現,如出口轉暖,消費增長,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回升,全國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PPI)降幅收窄,而這些成績,恰恰都是在“沒有採取過大刺激政策”、“沒有動搖房地産調控”的前提下取得的。因此,能夠肯定的是,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和動力源沒有改變,無論是基於此前深刻的經驗教訓,還是基於社會心理層面的共識,中國的貨幣政策都不應隨風搖擺,不應靠濫發票子來保增長。宏觀調控政策也不應就此掉頭轉向,讓來之不易的樓市調控成果、産業調整成果功虧一簣。

  穩定物價是民眾之需,更是政府之責。現在,千家萬戶的菜籃子拎起來不那麼費勁了,但方方面面的生活成本確實還在上升。各級政府還得繼續繃緊神經,未雨綢繆,多琢磨怎樣在更長時期,通過更加市場化而非簡單行政命令的方式,儘早、盡好、盡可能主動地解決價格問題,避免菜價、肉價、蛋價、油價、房價再次坐上火箭,避免重陷火燒眉毛了再想方設法調控的窘境。

  對中國來説,控制通脹,特別是控制民眾對通脹的不安預期和不良感受是一項長期艱巨任務,既需要就價格本身做文章,也需要從穩定政策環境、明確未來導向,從提高收入水平、縮小分配差距、完善民生福利等諸多方面做文章。只有時時直面通脹隱患,才能讓中國經濟的復蘇之路走得更穩健,讓民眾感受與發展速度更合拍。毛穎穎

熱詞:

  • CPI
  • 通貨膨脹
  • 漲幅
  • 時間窗口
  • 房價
  • 製造業採購經理人
  • 央行
  • 菜價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