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張泰欣:樓市調控亟須加強預期管理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24日 10: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近期有關部門重申了樓市調控限購不放鬆,並表示未來將徵收房産稅。分析人士認為,除了從稅費、行政調控手段出發外,亟須把樓市的預期管理納入到調控工具箱內。有效引導當前樓市購買預期,從而更好起到疏導作用,對於樓市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從9月以來各地的成交和價格情況看,房地産銷售開始環比下降,不過依然處於高位,此外,價格上漲的態勢有所抬頭。從17個主要城市的成交量看,上周為313.2萬平方米,環比下跌5.4%,同比上漲47.7%。一線城市成交量全面下跌,二三線城市成交量跌多漲少。不過,各地出臺的土地財政刺激計劃、公積金調整計劃等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地價和房價繼續維持高位。

  可以説目前的樓市變化非常敏感,一旦放鬆,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價量報復性反彈的局面。梳理目前出臺的樓市調控措施,更多的是“治堵”的方法,而“疏導”的措施比較少。如果能更加明確政府的調控目標,扭轉購房人未來樓市可能還有投資、投機機會的預期,則有利於維護樓市平穩。

  對樓市進行預期管理首先要更明確政府的調控目標。2010年樓市調控以來,雖然有各地政府出臺了當年的樓市調控目標,但很多政府的目標都與GDP、CPI增長直接挂鉤,這些價格指數的變化導致市場産生未來房價依然會上漲的預期,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當期的購房行為。分析人士認為,有關部門應該從長遠角度出發,出臺國家整體的房地産發展和調控計劃,從一個行業産業的發展角度,給房地産定位,並細化不同階段、不同地區的房地産發展規劃,從而使市場對未來房地産發展産生更理性的預期。目標上的明確,對於制止盲目的投資、投機行為有根本的效用。

  其次,對樓市進行預期管理應採用市場手段,而不單單是行政手段。不容否認,行政手段的效力和效果在短期顯而易見,但是對市場和價格的扭曲效應也值得注意。細細研究便可發現,目前採用的行政調控手段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市場方式取代。如在房産稅的徵收上,可採用全民申報、開設虛擬賬戶進行徵收,然後區別對待、分別返還。同時對於別墅、高端項目,應該徵收更高的稅率來彌補中低端住房的需求等。總之,除了行政的手段,還應納入市場化的管理方式,從行為上改變市場主體的預期,對投機者、高端群體、中低端群體進行區別化對待,從而影響其市場行為。

  第三,對樓市進行預期管理需要對市場主體做好風險提示。沒有只漲不跌的市場,同樣也沒有風險不變的市場。中國近十年來地産市場的發展,得益於城鎮化和人口紅利的變化,而投資渠道的單一,也是助漲當前樓市投機行為的客觀因素。從國外各個時期樓市起伏看,房地産市場的風險不亞於股票市場的變化,樓市的單邊上漲在一定的拐點期後,有可能步入常年單邊下跌的態勢。這種風險意識和風險教育在當前的中國地産市場是缺失的。當前人們看到更多的是房地産市場的價值貯藏和物理、地理的屬性,對其金融屬性的把握還沒有看到本質。如果監管層在預期管理上能更好地向投資者傳遞這一點,那麼對於緩解樓市爆炒行為將有一定的積極效應。(張泰欣)

熱詞:

  • 樓市
  • 房地産發展規劃
  • 人口紅利
  • 調控措施
  • 疏導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