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曲子:扭曲的土地財政會動搖國家的根基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6日 09: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媒體報道顯示,自從1999年至2011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總額約12.75萬億,幾乎年均一萬億。2011年,房地産調控最嚴厲的一年裏,全國土地出讓收入達到了3.15萬億元。

  財政部公開數據也證明,土地出讓金收入佔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從1999年的9.19%上升到2009年的43.76%。最高的年份達到55.04%,成為地方財政最重要的財源。

  中國現行的土地出讓金制度是由計劃經濟演變過來,借鑒了香港的土地批租制中賣地方式。這種批租制度是前殖民地制度遺留下來的。中國的借鑒僅有其表,全無其“裏”。屬於典型選擇性借鑒,僅借鑒了其“表”——怎樣賣土地。而怎麼“花”錢、怎樣接受監督和約束卻並無一點借鑒和學習。香港賣地收入進入土地基金專戶管理,而中國賣地收入歸入預算外收入,連軟約束都沒有。

  在地方政府的眼裏,土地出讓金制度就是“天上掉餡餅“。而且一下子掉了兩個“餡餅”:一個是,似乎有賣不完的土地;另一個是,地價打滾似往上翻。

  這到底是怎樣的“餡餅”。簡單地説,土地出讓金就是地方政府出讓了未來40-70年的所“賣”土地的使用權。也就是40-70年土地使用權的金額,實際上就是這麼多年的地租。

  簡單的背後是複雜的問題:未來40-70年裏還可以收稅嗎?40-70年以後是否還可以再賣使用權嗎?簡單的問題並不好回答。

  當然,土地不能白賣,在未來40-70年時間裏,地方政府要負責提供所賣土地上70年的公共産品和服務。理論上講,也就是以後的歷屆政府都不可能在所賣土地上再産生現金流——天下從來就沒有免費的午餐,以後的歷屆政府怎麼辦,也沒人願意回答。

  回頭來看,西方或其他國家是如何處理“土地財政”的。他們的“土地財政”每年收取房産稅和其它稅收向社會提供每年的公共産品和服務的費用。但中國地方政府一下子收取了未來40-70年,而且全花光並還借錢來化——城市擴張和經營名義。

  在中國,不論從經濟學角度看還是財務原理上講,地方政府每一筆土地出讓金都是購地者的支出。這筆支出對購地者而言是投資的一筆資産。同樣,投資和資産所對應的是一筆負債。這筆負債實際上是未來40-70年的地租,卻是一次性支付了。未來需要在40-70年裏的收益中扣除的。換句話説,就是以犧牲或透支未來40-70年的收益所換取的。這種做法按最通行的説法就是“寅吃卯糧”或“透支未來”。

  很顯然,土地出讓金對於購地企業是屬於負債經營,對於購房者而言是負債消費或投資。這種做法成立有三個前提,一是有足夠的正現金流;二是土地價格或房價持續上漲;三是銀行提供融資或按揭。沒有銀行信貸擴張支撐,土地財政就是虛幻的。銀行信貸對土地財政、開發商、購房者就是杠桿和金融放大器。

  到此一切明了,過去十多年的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促進經濟增長模式,完全建立在土地價格持續上漲而且是暴漲的基礎之上的。如果土地價格上漲是非理性的,而且有巨大泡沫,土地財政的結果一定是災難性的,就如同現在的日本一樣,失去20多年經濟增長的成果,至今仍在泡沫破滅之後的陷阱裏掙扎。

  如果過去土地價格存在巨大泡沫,那麼,目前土地財政“天上掉餡餅”的經濟增長模式,肯定就是“天上掉炸彈”毀滅未來的經濟增長模式。

  經濟學家華生日前對媒體説,“房地産價格居高不下最主要的原因是土地財政制度,我個人認為現在是下決心改變土地財政的時候了。拖下去不僅會葬送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前景,還會動搖國家的根基。”對此,筆者深信不疑。(曲子)

  中國經濟網評論頻道正式開放網友投稿,原創經濟時評可發至cepl#mail.ce.cn(#改為@)。詳見中國經濟網評論頻道徵稿啟事

熱詞:

  • 土地出讓金
  • 土地價格
  • 曲子
  • 土地批租
  • New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