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四川是紅軍長征三大主力經過地域最廣、行程最遠、時間最長的省份,是黨中央在長征途中召開會議最多的省份,是長征中發生重要戰役戰鬥最多的省份,是紅軍長征途中經歷自然條件最為惡劣的地區。四川也是鑄就紅軍長征精神的重要地區。惡劣的自然條件和嚴酷的軍事政治鬥爭環境,讓四川成為長征精神的凝結地。長征中史詩般的重大事件,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彝海結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等,都發生在四川境內。正因為四川在紅軍長征中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突出貢獻,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把“紅軍長征紀念碑”建立在了四川松潘,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了“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在“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中,“學習中國”小編隨媒體團隊走進了大美四川,沿著當年紅軍的足跡,尋紅軍長征中的壯烈史實,憶革命先烈的光輝事跡,對長征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體會。
一、紅軍長征鑄就長征精神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隨後,紅軍第25軍、紅軍第四方面軍和紅軍第二方面軍也分別離開原來的根據地進行長征。在兩年時間裏,各路紅軍以無與倫比的英雄氣概,粉碎了國民黨上百萬軍隊的圍追堵截,戰勝了自然界無數的艱難險阻,縱橫14個省,跨越萬水千山,終於相繼到達陜甘革命根據地。1936年10月,紅一、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會師,長征勝利結束。這次驚心動魄的遠征,歷時之長,規模之大,行程之遠,沿途自然環境之惡劣,敵我力量之懸殊,在人類戰爭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紅軍長征勝利,不僅創造了可歌可泣的戰爭史詩,而且譜寫了豪情萬丈的精神史詩,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習近平指出:“紅軍長征創造了中外歷史的奇跡。革命理想高於天,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面對形形色色的敵人決一死戰、剋敵制勝,這些都是長征精神的內涵。我們要繼承和弘揚好偉大的長征精神。”
革命理想高於天。長征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憑藉的是共産黨人對革命理想信念的堅信不疑,憑藉的是共産黨人對奮鬥目標的矢志不渝。紅軍是中國共産黨締造和指揮的人民軍隊。從創建開始,中國共産黨就用馬列主義武裝這支軍隊,把共産主義思想灌注到這支軍隊之中。為工農大眾而戰,為中華民族而戰,為共産主義而戰,成為廣大紅軍將士的共同信念和自覺行動。紅軍長征,既要同圍追堵截的幾十萬國民黨軍浴血奮戰,又要與黨內的錯誤思想展開鬥爭,還要克服無數道大川高山天然屏障的阻隔困扼,特別是爬雪山過草地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造成的那種世所罕見的艱難困苦。廣大紅軍將士靠的就是對革命事業的無比忠誠和對黨能夠領導革命勝利的堅定信念。這是戰勝敵人克服險阻、度過艱難的原動力。習近平指出:“革命理想高於天。中國共産黨之所以叫共産黨,就是因為從成立之日起我們黨就把共産主義確立為遠大理想。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經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歸根到底是因為我們黨有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長征的勝利靠的就是艱苦奮鬥精神和一往無前、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長征是在極端殘酷、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實施的戰略轉移。從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紅軍長征歷時兩個寒暑,縱橫14個省,進行了600多次重要戰役戰鬥,渡過了近百條江河,越過了約40座高山險峰,經過了苗、彝、回、瑤、藏等10多個少數民族地區,總里程達到6.5萬餘裏。長征中紅軍將士遇到的艱難險阻,經受的痛苦磨難,可以説完全超越了人的心理和生理極限。長征中,在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的情況下,幾乎每天都有一場遭遇戰,平均走365華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軍74華里。有時候一夜之間,成團的紅軍將士犧牲在草地;由於高山缺氧,許多人坐下去就沒有再站起來。紅一、二、四方面軍和紅25軍參加長征的共有20多萬人,到達陜北後,四支隊伍加起來只有3.34萬人,近18萬紅軍將士犧牲在長征路上。在強大的敵人和險惡的自然環境面前,紅軍官兵表現了為國家、為民族勇於犧牲、勇於奉獻、無私無畏的革命精神。
面對形形色色的敵人決一死戰、剋敵制勝。長征是革命與反革命兩種力量、光明與黑暗兩種命運的一場大搏鬥。長征路上多艱難,大自然的一道道關隘、一條條江河、一座座雪山,國民黨軍隊的一次次轟炸、一回回圍追堵截,黨內的“左”傾教條主義、右傾分裂主義,行軍中的缺衣少食,缺醫少藥等。所有這些艱險並沒有壓垮英勇的紅軍,卻鍛造了紅軍面對形形色色的敵人決一死戰、剋敵制勝的精神。長征中的作戰,是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進行的殊死搏鬥。紅軍實行戰略轉移後,國民黨先後投人上百萬中央軍和地方軍,動用了空軍的大部,對紅軍實行圍追堵截。紅軍兵力、裝備都居於絕對劣勢,而且處於無後方依託的流動作戰中。然而,各路紅軍以一往無前、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頑強戰鬥,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孤舟強渡大渡河,22勇士飛奪滬定橋,紅二、紅六軍團轉戰烏蒙山,紅四方面軍激戰嘉陵江,紅25軍血戰獨樹鎮……。紅軍長征中,經歷了大約120次主要戰役、戰鬥,共殲敵40個團,擊潰敵軍數百個團,俘虜國民黨少將以下的官兵24000多人,擊落敵機4架,繳獲長短槍3萬多支、輕重機槍330多挺、火炮20多門、騾馬約2000匹。長征雄辯地説明,紅軍是真正的英雄好漢。
二、接續奮鬥走好新長征路
回望源頭汲取智慧營養;面向未來思考使命擔當。長征精神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無論歲月如何更替,條件如何變化,長征精神都要發揚光大。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正在進行的新長征,儘管已取得巨大成就,但仍不過是新長征的第一步。習近平指出:“當年的長征,是中國共産黨帶領人民奪取政權的長征,我們現在是改革開放新時期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新長征,這是接續進行的。我們這一代人要走好我們這一代的長征路。”
弘揚長征精神,走好新長征路。長征勝利已經80年了。長征中形成的長征精神,依然放射著璀璨的光芒。新長征路上,歷史任務更為艱巨,道路更為坎坷。擺在我們面前的仍有“雪山”、“草地”、“大渡河”、“臘子口”等高山險阻、急流險灘。戰勝新的征途上的種種險阻,必須繼承和發揚克長征精神,書寫敢於面對困難、勇於戰勝困難的新篇章。習近平指出:“我們黨領導的紅軍長征,譜寫了豪情萬丈的英雄史詩。偉大的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産黨人革命風範的生動反映,我們要不斷結合新的實際傳承好、弘揚好。”
堅持黨的領導,走好新長征路。長征勝利,充分證明中國共産黨是我們攻堅克難的主心骨,是我們剋敵制勝的領導核心。全面深化改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凝聚改革共識,匯聚改革力量,才能乘風破浪、勇往直前。我們必須像革命前輩那樣,對黨絕對忠誠,聞令而動,聽令而行,不管面對什麼困難都毫不動搖地貫徹落實中央的改革部署,不管面對什麼考驗都毫不鬆懈地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實踐中的改革派,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擁護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習近平指出:“對黨絕對忠誠要害在‘絕對’兩個字,就是唯一的、徹底的、無條件的、不摻任何雜質的、沒有任何水分的忠誠。”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走好新長征路。為人民而戰則戰無不勝,為正義而戰則攻無不克。心中裝著人民,跟著共産黨走,所以長征才能勝利。長征路上所形成軍民魚水情是黨和人民不斷取得新勝利的重要法寶。人民是歷史的締造者、現實的建設者、未來的創造者,在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路上,必須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尊重人民選擇、滿足人民需要,憑藉人民智慧、依靠人民力量、開創人民事業,讓人民有更多的獲得感。2012年習近平在當選黨的總書記後,首次與中外記者見面時就説:“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2012年11月習近平在《求是》雜誌發表文章指出:“密切黨群、幹群關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始終是我們黨立於不敗之地的根基。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和命運最終取決於人心向背。如果我們脫離群眾、失去人民擁護和支持,最終也會走向失敗。”習近平強調:“全黨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使我們黨始終擁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堅持開拓創新,走好新長征路。長征是前無古人後啟來者的創舉,是艱苦的征程、勝利的征程,也是創新的征程。長征中每一個戰略方向的合理選擇,每一項戰略任務的科學確定,每一套戰略戰術的正確實施,每一次戰鬥的重大勝利,無不是中國共産黨人開拓創新的結果。創新也是對舊事物的否定與革新,需要智慧和勇氣,要有敢於勝利的長征精神。當前,我們正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而全面深化改革。形勢更加複雜,困難更加艱巨,正需要勇往直前、堅韌不拔、攻堅克難的長征精神。要使我們的改革和建設不斷取得勝利,必須堅持開拓創新,像當年長征一樣,闖出一條符合中國實際的嶄新道路。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學習鄧小平同志敢於開拓創新的政治勇氣,細心觀察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尊重地方、基層、群眾首創精神,果斷作出決策,把開拓創新作為一種常態,不斷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又從實踐中作出新的理論概括,敢破敢立、敢闖敢試,義無反顧把改革開放不斷向前推進。”
長征事跡代代傳頌,長征精神永放光輝!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80年前紅軍將士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長征精神依舊熠熠生輝,激勵著我們堅定理想、砥礪意志,不忘初心、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