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深改之力  夯實人才之基

特約評論員鄧海建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這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第一個聚焦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文件,是新時代我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綱領性文件。

  國運興衰,繫於教育。立德樹人,在於基礎。以法制化、制度化確保義務教育的核心地位,是現代國家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今天的中國,9年義務教育寄寓著最深的關切、聚集著最大的焦慮、凝聚著最多的共識;而“起跑線”上的義務教育質量,事關億萬少年兒童健康成長,事關國家發展,事關民族未來。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中國義務教育現狀,當一分為二考量:一方面,成就舉世矚目。我國義務教育已經實現了全面普及,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達到99.95%,初中階段毛入學率達100.9%,通過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的縣(市、區)佔比已達92.7%,我國義務教育正由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邁進。另一方面,問題仍較突出。教育理念相對滯後、評價導向不夠科學、素質教育尚未有效落實、教師隊伍建設亟待加強等問題仍有待紓解。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教學應進行制度供給側改革。於此而言,《意見》的出臺,因時而動、因時制宜,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新時代教育觀。

  綱舉目張,執本末從。“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因此,高質量的義務教育,先得找準站位。《意見》強調,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念,堅持德育為先、全面發展、面向全體、知行合一,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站在歷史唯物主義視角觀之,這是以人為本的基礎教育發展觀: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總而言之,就是要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改革與提質,已成為數輪研討後的共識。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旨在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而義務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又必會推動義務教育的全面改革。有了方向之後,便是路徑選擇。《意見》分列出了五張任務圖:一是堅持“五育”並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二是強化課堂主陣地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三是按照“四有好老師”標準,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四是深化關鍵領域改革,為提高教育質量創造條件。五是加強組織領導,為新時代提高義務教育育人質量提供堅強保障。按圖施工,循序漸進,中國義務教育必會加速從“有學上”向“上好學”轉身,邁入“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的內涵發展新階段。

  古人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國際競爭的實質、民族夢想的根基,在於人才、源於教育。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高屋建瓴地強調:“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而今細讀這份《意見》,不僅彰顯制度設計的善與智,更彰顯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義務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對少年兒童全面發展的親切關懷。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需久久為功。更直白些講,它是一場事關全局、極為複雜、影響深遠、深刻牽動各方面的教育變革。立德樹人、強國固本,在整個國民教育體系中,義務教育具有奠基性意義;而夯實人才之基石,離不開全面深改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激活之力。支持並理解這場改革、迎接並參與這場改革,我們方能迎來中國義務教育“大河奔流開新路”的壯美格局。(特約評論員 鄧海建)

網友立場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