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G20多個“首次”意味著什麼

國內 來源:新京報 2016年09月04日 10:06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 觀察家

  2016年以來,G20會議首次聚焦全球增長中長期動力,首次將發展問題置於全球宏觀政策框架突出位置,制定全球首個多邊投資規則框架……這些“首次”合成了G20合作機制的新走向。

  中國近年來主辦的級別最高、規模最大的國際峰會——G20杭州峰會,正在進行時。G20是公認的全球經濟治理主要平臺,其人口占全球三分之二,國內生産總值佔全球85%,貿易額佔全球80%。在世界經濟復蘇仍然乏力、不確定性增多的大背景下,各方都期待G20杭州峰會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最大的金磚國家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中國舉辦G20杭州峰會,將扮演著將G20從危機機制變成全球經濟治理的長效機制的關鍵性作用。中國的議題設置能力、感召力,決定了G20杭州峰會的成效乃至G20的前景。

  這次G20杭州峰會,將會圍繞G20的合法性、有效性做文章。先説合法性,就是確立以聯合國為中心、大國協調為機制的全球治理機制。杭州峰會,成為G20歷史上發展中國家參與最多、代表性最廣泛的一次峰會。在中方推動下,“包容和聯動式發展”成為杭州峰會重點議題之一。

  峰會第一次圍繞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定系統性行動計劃;峰會還將發起支持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合作倡議。對“發展”和“可持續”的高度重視,不僅是中國為推動世界經濟復蘇作出的獨特安排,也讓個別發達國家回到G7或G7+治理結構的企圖變得不可能,為推動國際秩序朝向更加公正、合理、包容、可持續方向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再説有效性,就是要有效解決世界經濟增長和全球治理的核心關切,切實為世界經濟走出危機、進入可持續發展軌道指引方向與路徑。在峰會主題下,各方將圍繞“加強政策協調、創新增長方式”“更高效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強勁的國際貿易和投資”“包容和聯動式發展”“影響世界經濟的其他突出問題”等重點議題展開討論。這些議題既著眼當前又旨在長遠,既圍繞增長動力又圍繞治理體制,重點突出發展問題,可謂切中肯綮。

  2016年以來,G20會議已經並將繼續産生多個“首次”——首次聚焦全球增長中長期動力;首次將發展問題置於全球宏觀政策框架突出位置;首次制定結構性改革優先領域、指導原則和指標體系;制定全球首個多邊投資規則框架;首次把綠色金融議題引入G20議程;發表G20歷史上第一份關於氣候變化問題的主席聲明,並準備在峰會前完成批准《巴黎協定》的國內法律程序。

  在這些“首次”中,中國發揮了積極作用。中國一直遵循“把國內治理好再把世界治理好的原則”,如今要內外統籌、系統解決了。現在很多國家習慣於將國內問題往外延,甚至搞以鄰為壑的貨幣政策、貿易保護等,包括在安全問題上製造麻煩,這非常不可取。進入21世紀以後,國際外交不該再像傳統那樣相互博弈、拉幫結派,而是要加強合作,實現共贏。

  近年來,中國外交越來越著眼于國際公共産品的提供,這主要包括三大類:器物層面,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平均三成的世界經濟增長來自於中國經濟的拉動,超過第二位美國貢獻的一倍,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成立60週年峰會上宣佈:中國將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國際發展知識中心。制度層面,亞投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和“一帶一路”,是“源於中國而屬於世界”的制度設計貢獻。精神層面,無論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一帶一路”激活的絲路精神,還是助推亞洲乃至世界擯棄零和博弈思維的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都是觀念性公共産品。

  而G20杭州峰會的舉辦本身,就是個意義浮標:積極為國際社會提供公共産品的中國,超越了和平崛起的層面,更超越了韜光養晦的外交戰略,首次主導議題,也在為有效推動和完善全球治理機制做出更大的貢獻。

  □王義桅(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