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營觀察丨57幅素描背後的士兵故事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 2024年12月23日 07:32
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 2024年12月23日 07:32
原標題:軍營觀察丨57幅素描背後的士兵故事
正在加載

  ■解放軍報記者  程 雪

  近些年,每當退伍季到來,第82集團軍某旅八連都會出現一個場景。深夜的會議室裏,一名指導員凝神專注,靜靜地為退伍老兵畫素描。

  這名指導員名叫于瑋國,日常工作之餘,他有一個愛好:喜歡畫素描。

  初中時,家人帶他到姨父家做客,客廳墻壁上的一幅水墨畫吸引了他。水墨畫中,池塘裏的鯉魚活靈活現,與一朵朵綻放的荷花相映成趣。“畫得好像真的一樣,這也太酷了。”得知這幅畫出自姨父之手,于瑋國十分驚訝。

  于瑋國也想像姨父一樣,畫出這樣的畫。自此,從初中時報名參加美術特長班,到大學時就讀新媒體專業,他的生活再沒離開繪畫這件事。

  繪畫,也不知不覺地融入他的工作中。

  素描是繪畫的基礎,也是于瑋國的強項。成為排長的第3年,他決定開始為連裏每名退伍老兵畫一幅素描,定格和紀念老兵們的軍旅時光。

  11月30日,連隊裏又有幾名老兵即將退伍。此前一週,夜深人靜的時候,于瑋國拿起鉛筆,鋪好紙張,一筆一畫仔細琢磨,細細勾勒出這幾名戰友的素描畫像。

  從當排長的第3年到現在,于瑋國已經連續多年為退伍老兵畫素描,累計達57幅。

  第82集團軍某旅2024年度冬季士兵退役儀式。高俊偉攝  

  記者問他:“你一直堅持為退伍老兵畫素描的意義是什麼?”

  “我想多年後的某一天,當他們看到這幅畫時,能回憶起人生有過這樣一段寶貴的軍旅生涯,想到曾經和戰友們一起奮鬥的日子,抑或是在日後的某一天遇到困難挫折時,這幅畫能帶給他一些精神力量,這就足夠了。”于瑋國回答。

  “我一直在想,你會送我一幅什麼樣的素描畫”

  11月23日深夜,第82集團軍某旅八連會議室的燈一直亮著。

  會議室裏,于瑋國右手輕握鉛筆,靜靜地坐在畫板前,畫紙上是已經勾勒好的人物肖像輪廓。于瑋國喜歡在夜晚畫畫:“晚上安靜,可以靜下心來。”

  這是他今年畫的最後一幅素描畫,也是他為退伍老兵畫的第57幅素描畫。

  畫中的人物,是即將退伍的老兵馮海軍。

  就在前幾天,馮海軍還半開玩笑地問他:“指導員,我一直在想,你會送我一幅什麼樣的素描畫?”

  聽了這句話,于瑋國很高興。不知不覺間,他的畫在戰士眼裏,已經成為一份重要的禮物,在某種程度上激勵著大家在平時的工作訓練中不斷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馮海軍2006年入伍,曾是連隊的一名底盤技師。于瑋國腦海裏浮現著兩人共同經歷的時光,畫筆下的人物就有了生動具體的樣子。

  衝在第一線、幹在第一線,只要是任務多的地方,于瑋國總能看到馮海軍的身影。今年駐訓期間,馮海軍和戰友預想可能出現的各類底盤故障,出場前排查一遍裝備、機動途中檢查一遍裝備、返場後及時檢修裝備,確保裝備無故障。

  對繪畫對象的了解有多深,素描畫像就有多生動。于瑋國記得,自己第一幅素描畫,畫的是一個蘋果:“我的老家山東煙臺盛産蘋果,畫起來比較好理解它的結構。”

  第一次給退伍老兵畫素描畫源於一次巧合。那年,連隊讓于瑋國負責出板報。他和另外幾名戰友一起創建了一間小小的文創室,以連隊日常訓練為主題,畫了許多漫畫。再後來,正好趕上老兵退伍,一位班長深受大家好評,于瑋國注意到這一點,給他畫了一幅素描畫留作紀念。

  于瑋國為退伍老兵畫的素描畫。受訪者供圖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別人看到素描畫後也來找他。“排長,能不能給我也畫一幅?”就這樣,于瑋國的思路慢慢打開:“何不把那些最能體現戰友奮鬥精神的場景定格在素描畫裏?”從那時起,于瑋國觀察連隊生活的視角似乎更敏銳也更細膩了,而捕捉戰友拼搏的精彩瞬間、記錄大家的高光時刻,成了于瑋國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對於這些素描畫,于瑋國有自己的繪畫步驟:先從輪廓畫起,慢慢過渡,最後再畫局部。他覺得,畫素描畫的步驟和他了解每名戰友的過程很相似:“第一次見面時只有一個粗略的了解,時間久了,才能慢慢真正了解一個人,發現他身上的細節和特質。”

  于瑋國習慣性地把這些細節和特質,放在步驟最後著重刻畫。

  于瑋國為退伍老兵畫的素描畫。受訪者供圖

  老兵劉曉峰性格樂觀開朗,有文藝天賦,常常出現在部隊文藝晚會的舞臺上。

  一次於瑋國半夜查鋪查哨,發現連部的燈還亮著。推門一看,劉曉峰正在背記第二天晚會小品的臺詞。看到于瑋國進來,他笑著説:“指導員,我再熟悉熟悉臺詞。”第二天歡送退伍老兵晚會上,劉曉峰的小品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贏得陣陣掌聲。

  最後送給劉曉峰的素描畫上,于瑋國將繪畫背景選在文藝晚會的舞臺上。燈光聚焦到劉曉峰的臉上,那是一個大大的笑容。劉曉峰接過這幅素描時,瞬間動容:“謝謝指導員還記得這些!”于瑋國的話又讓劉曉峰心頭一熱:“這些難忘的日子大家會一直記得。謝謝你為連隊的付出!”

  老兵馮海軍的繪畫背景,定格在解決裝備故障的現場。那一天,他正專注地維修故障裝備,于瑋國在背後叫住了他。轉頭微笑的瞬間,馮海軍與身後的裝備同框,一同出現在素描畫上。

  11月23日後半夜,于瑋國終於畫完了第57幅素描畫。素描畫的右上角,他寫下幾行工整的黑色小楷字:“青春汗水灑軍營,退伍創業賽精英。祝退伍老兵一帆風順,前程似錦。”

  “只要留意,就會發現身邊的這些戰友是多麼可愛和可敬”

  每一幅素描畫背後,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于瑋國就像一個穿針引線的人,用一幅幅素描畫將這些閃光的片段串聯起來,共同拼成一幅關於青春、成長和夢想接力的軍旅群像。

  朱慶法是于瑋國最開始畫像時接觸的一位老兵。

  這位來自山東淄博的老兵,長得又高又壯,待人熱情豪爽。于瑋國考學提幹回來,下連當排長時,朱班長已經入伍16年。在戰友們眼裏,朱班長素質過硬,是一位成熟、全能的老大哥。

  一次武裝5公里越野考核,朱班長跑到隊伍最後,給大家加油鼓勁。跑到3公里時,于瑋國掉到了隊尾。

  “排長,把槍給我,我幫你背。”朱班長跑到于瑋國身邊説。氣喘吁吁的于瑋國抬頭看向朱班長,發現此時朱班長身上已經背了3支槍,1支是他的,還有2支是另外兩名戰友的。一路上,朱班長給大家加油鼓勁,最終帶著大家跑到了終點。

  後來,朱班長關鍵時刻伸出援手的樣子被定格在素描畫上,也定格在於瑋國的心裏。

  “只要留意,就會發現身邊的這些戰友是多麼可愛和可敬。”于瑋國對記者説。在給老兵張保光畫的素描畫裏,于瑋國想要刻畫的是他身上那股執著認真的勁。

  在部隊時,張保光自學了多媒體製作軟體和視頻攝像。服役最後一年,張保光有幸參加了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閱兵保障任務。

  一次拍攝任務,一大早,張保光叫醒還在睡夢中的于瑋國,拉著他早早準備好設備器材。沒顧上吃早飯,他們扛起攝像機就奔赴訓練場地,開始了一天的拍攝。“班長,服役最後一年了,你咋還這麼拼?”于瑋國問。“參加閱兵保障任務是一件光榮的事,穿一天軍裝就要站好一班崗,不能出半點差錯。”張保光回答。

  還有一名叫作劉佳寧的老兵。為他畫素描時,于瑋國腦海裏浮現起過往的經歷。

  那年,于瑋國新兵入伍後不久,劉佳寧成了他剛下連時的班長。

  一次理論考試,于瑋國因為發燒,考試沒考好,陷入自責。熄燈後,劉班長和他在俱樂部談心,耐心地幫他規劃往後的軍旅路該怎麼走。

  那些關懷,至今讓于瑋國感到溫暖。這份溫暖,照亮了他軍旅之初一段迷茫的路。

  樂於助人、高度負責、珍視榮譽、不計回報……于瑋國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著一件件平凡的小事,拾取著老兵們身上的閃光點。同時,這種特殊的記錄也開始受到更多戰士的關注。“幹就要幹到最好,別鬆勁。指導員的眼睛亮著呢!”一些老兵常對新兵説。

  而對於瑋國來説,他捕捉精彩瞬間的對象也不再只是一些老兵,一些新兵的表現也同樣讓他感到欣喜——

  一次連隊組織手榴彈實投,第一次參加實投的溫鵬舉特別緊張,握著手榴彈的手一直髮抖。不過,即使害怕和緊張,他最後還是沒有退縮,咬著牙順利完成了實投。

  一次跨區域遠程機動,連隊輪式運輸車司機陳亮出發前認真做好車輛準備工作,把每個細節都做到位。在他的精心保養下,連續一千多公里的長途機動中,運輸車沒出現一次故障,最終安全順利到達目的地。

  “畫素描畫讓我更加關注和了解大家。”于瑋國説,“也讓我學會了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戰士,不斷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

  “看到那一筆筆畫在紙上的真實線條,大家就會想到曾經一起奮鬥的日子”

  老兵李強奎拿起素描畫,仔細地端詳畫中的自己。短短幾分鐘的時間裏,他的腦海裏已經像放電影一樣,把這些年的軍旅時光過了一遍。

  在他腦海裏,這部軍旅題材的青春“電影”有趣又鮮活。

  “把屬於每名戰士的獨特記憶和重要瞬間‘還原’出來,才能把他們迅速帶入那段奮鬥的青春。”于瑋國告訴記者,“不過,讓我沒想到的是,老兵的評價這麼高。不少老兵都説,看到畫,就想起了連隊和戰友,也時刻提醒著他們,舞臺雖不同,本色永不改。”

  李強奎是一名坦克兵,平常喜歡鍛鍊,曾多次參加旅裏組織的軍體運動會,體能考核達到特3級,是戰友們眼中的全能班長。

  一次,實兵對抗演訓期間,宿營地的夜晚靜悄悄,李強奎和戰友們負責警戒,嚴防藍軍偷襲。“2號崗有情況。”于瑋國聽到李強奎從對講機裏傳來的聲音,立刻帶人衝過去。結果用手電一照,發現一條蛇爬到了帳篷附近。還好沒有人被蛇咬傷,戰友們趕緊把蛇趕跑,提醒夜晚的崗哨提高警惕。相機鏡頭無法補錄當時的經歷,但是素描畫可以。于瑋國通過回憶,用素描畫將這一幕定格在畫紙上。

  “這些畫就像一條連接情感的紐帶,看到那一筆筆畫在紙上的真實線條,大家就會想到曾經一起奮鬥的日子。”電話中,李強奎這樣告訴記者。

  李強奎去年轉業後,安置回到雲南老家,在一家事業單位工作。一天夜裏,于瑋國接到他的電話。“想兄弟們了。”電話那頭,李強奎再次提到了素描畫,“從某種程度上來説,這是一種創新,是以繪畫的方式對戰士進行教育引導。別停下對戰友的關注,也別停下這種做法。”

  還有更多的戰友會及時給於瑋國講述素描畫享受的“待遇”:這些素描畫大都會用精美的相框裝裱起來,挂在家裏顯眼的地方。戰友們還會將懸挂的素描畫拍下來,用微信發給於瑋國,並寫下留言。這些留言大都意思相近:那時候真好啊,好懷念那時候。

  于瑋國在每次送離老兵後,都會有一段日子緩不過勁來。他習慣地喊起戰友的名字,半天沒人回應,這才想起來戰友已經退伍離開了。對於瑋國畫素描畫,有的連隊幹部也很感慨:“挺佩服於指導員的,把個人的愛好融入了工作中。我雖然不會畫畫,但這顆愛兵的心和這種潤物無聲的方式,值得帶兵人學習。”

  11月30日下午,摘掉帽徽和領花肩章,退伍老兵即將走出軍營。不久後,經過新兵連3個月磨礪的新兵們即將下連。

  老兵退伍這天,于瑋國在微信朋友圈發了幾幅退伍老兵的素描畫圖片,並寫下這樣的文字:“致敬忠誠、致敬老兵,無悔軍旅、無悔奮鬥。”

  于瑋國為退伍老兵畫的素描畫。受訪者供圖

  讓奮鬥的樣子“具象化”

  ■解放軍報記者  程 雪

  輕輕勾勒輪廓,鋪色,區分大致的明暗關係、空間關係,畫出人物五官……畫紙上,人物的面孔和細節逐漸清晰,人物開始“具象化”。

  具象化,是今年網絡上的一個流行熱詞,指的是將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情感轉化為具體的形象、符號或事物,使其變得更加具體形象和可感知。

  通過一張張素描畫,戰友之間的感情、青春和成長變得“具象化”。

  這是于瑋國為戰友們畫像——

  老兵申寧飛,退伍前常年工作在連隊的後勤崗位。在戰友眼裏,申寧飛廚藝高超,相同的食材總能做出來不一樣的花樣與味道,讓大家吃得飽吃得好。“只有我的工作做到位了,大家工作才更有勁。”他説。

  老兵黃龍,來自湖北襄陽,業餘時間,他主動報名參加理髮培訓班。學成歸隊後,週末他常常犧牲個人休息時間,為班排戰友理髮。

  老兵呂炳然,入伍時年紀小,性格開朗,在連隊時總是跟在於瑋國身後,纏著于瑋國帶自己練體能和射擊,2年後離開部隊,他愛笑的樣子留在了于瑋國的記憶深處。

  第一次千里機動至某訓練基地開展訓練,老兵陳亮站在野外駐訓場上望向遠方,天邊的晚霞紅得耀眼。“江山如此多嬌。”他的心頭突然涌起這句詩。去年9月,歡送退伍老兵茶話會上,陳亮哭著説,他捨不得連隊,捨不得肩頭有責任的那種感覺。相信多年以後,每當看到這些素描畫,老兵們還會想起這些經歷,想起在軍營為夢想和榮譽拼盡全力的自己。

  “青春與成長的樣子在畫筆下慢慢變得‘具象化’,每條畫線的紋路都飽含著繪畫者真摯的感情。”這是一名畫家對於瑋國所畫素描畫的評價。

  如果將一幅幅素描畫創作的時間點連接起來,也構成了于瑋國成長的時間線。他見證了一名名戰友從入伍到退役的過程,戰友們也見證著他從一名年輕稚嫩的排長一步步成長為今天的指導員。

  這是于瑋國為時代畫像——

  2013年,我國兵役制度經歷了一次調整。從那年起,全國徵兵時間由冬季調整到夏秋季。如今這批12月退役的士兵,將成為最後幾批冬季退役的士兵。

  從年齡上來看,今年冬季退役的士兵,兵齡大多都在12年以上,而這些老兵們,往往都有許多難忘感人的故事。

  前不久,網絡上一則邊防老兵最後一次走巡邏路的視頻熱播。視頻裏,西藏軍區某邊防團老兵潘仁財,在退役前的最後一次巡邏途中泣不成聲。“16年青春都付出在這個地方,我感覺非常值得,它見證了我的所有。”視頻裏,他轉頭囑咐年輕戰友,“把這條路走下去。”

  某種程度上,將每名軍人的個體形象匯聚起來,就構成了一幅體現中國軍人精神的長卷。在這幅長卷上,我們能看到中國軍人共同的樣子:有最樸素的忠誠,有最堅定的信仰,有最赤誠的熱愛。

  從這個意義上來説,于瑋國筆下的素描畫,是戰友的畫像,也是時代的畫像。

編輯:劉京京 責任編輯:劉亮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頂部
最新推薦
正在閱讀:軍營觀察丨57幅素描背後的士兵故事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手機看
掃一掃 手機繼續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