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國內國際經濟軍事歷史娛樂視頻圖片評論

【專家談】G20:全球治理進入中國節奏拭目以待

國內 來源:中青在線 2016年09月03日 22:35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專家談】G20:全球治理進入中國節奏拭目以待

  發佈時間:2016-09-03 14:33 來源:中青在線 作者:張 銳

   作者:張 銳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經濟學教授

   帶著驚喜,帶著希冀,更帶著厚望,G20杭州峰會以鮮活靚麗的姿態與全新豐富的內容吸引著全球無數火熱的關注目光。在中國又一次搭建起來的寬闊平臺上,世界主要經濟體和重要國際組織的領導人將展開一場熱烈而精彩的巔峰對話,以求解與探索全球治理的新路。同時,作為中國今年含金量最高的主場外交,杭州峰會無疑將清晰地傳遞出中國聲音,並展現中國對於推動全球經濟再平衡的卓越貢獻。

   全球治理失衡

   雖然金融危機已經過去八年,但危機的陰影依然盤旋在世界經濟的上空,而且伴隨著英國脫歐、美國大選新變局以及地緣政治等因素的襲擾,全球經濟復蘇的腳步顯得異常地緩慢而沉重。因此,在世界銀行將全球經濟的增幅從年初預測的2.9%下調至2.4%的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將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率雙雙下調0.1個百分點。

   出於抗拒國內通縮與刺激經濟的需要,歐洲與日本等發達經濟體不約而同地實施了負利率政策,貨幣競爭性貶值的態勢被加速強化。儘管無底線的擴張性貨幣政策階段性地緩解了通縮壓力並驅動了經濟的弱復蘇,但也同時加速了債務規模的擴張,而且這種建立在更高杠桿率基礎上的經濟弱復蘇本就十分脆弱,同時也必然埋下了新一輪債務危機的種子。因此,如何避免競爭性貶值,加強貨幣政策的協調性,就成為G20繞不開的重點議題。

   與貨幣競爭性貶值相並行,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急劇抬頭。世界貿易組織預測,今年全球貿易增速將與去年持平,維持在2.8%,而這將是全球貿易增速連續第五年低於3%。同時世貿組織發佈的G20政策定期監測報告也顯示,截至今年5月,7個月內,G20經濟體出臺了145項保護主義措施,為2009年以來最高。G20貿易總額約佔全球貿易額八成,貿易保護主義無節制的氾濫必然深度戳傷世界經濟肌體,而在“烏拉圭回合”談判幾近停滯和世貿組織協調功能日漸式微的狀態下,急需通過G20的強化作用,將世界貿易撥回正道。

   與金融危機新興市場體獨善其身完全不同,由於受到大宗商品價格急速跳水的打擊以及經濟轉型的拖曳,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出現了大幅下滑甚至是嚴重的經濟危機,國際資本也加速撤離。但問題是,由於工業化和基礎設施改良的需要,許多發展中國家還保持著非常強烈的資本渴求,資本逃離無疑令這些國家雪上加霜。因此,如何通過國家財政政策的有機匹配來優化全球經濟資源的空間對接與配置效率,G20必須就此有所作為。

   新力量的崛起

   從亞洲金融風暴和全球金融危機中穿越而過的G20,本身就歷史性地肩負著反危機和為危機後全球經濟保駕護航的特殊使命,而直面目前全球經濟治理的挑戰,G20自然就贏得了一次非常寶貴的能量展示機會。但究竟以何種通道顯威發力,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杭州峰會確立了“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主題。

   “創新”是時代的活力主題,同時也是破解世界經濟難題的的根本。目前,以大數據、雲計算、智慧製造為代表的第三次産業革命蔚然興起,科技創新成為新一輪經濟增長的動力來源。但是,創新不僅是包含了以科學研發、産業突破為代表的“硬創新”,還意味著思維觀念、發展方式與合作模式所代表的“軟創新”。正是如此,我們需要改變那種單純依靠貨幣政策的偏執思維,建立起綜合性的宏觀政策新框架;我們需要擺脫那種以鄰為壑的本位思維,架構起合作共贏的貿易體系;我們需要摒棄竭澤而漁的短線思維,營造長效的的增長活力。

   “包容”是時代的主基調,同時也是推動各國經濟聯動增長的核心引擎。必須明確,世界經濟並非由富國打造,而且一個強國的經濟繁榮並不能帶動全球經濟的同步復興,只有國家之間的平等相濟才能實現互利共贏。數據顯示,以當前的匯率換算,發展中國家在全球GDP中的份額已從20年前的15%上升到目前的35%;同時,發展中國家的全球貿易份額由18%上升到了31%。世界經濟依賴於發展中國家的力量支撐越來越顯著。正是如此,杭州峰會創造了G20歷史上發展中國家參與度最高的紀錄。乍得是非洲聯盟的輪值主席國,塞內加爾是非洲發展新夥伴計劃主席國,老撾是東南亞國家聯盟輪值主席國,泰國則是七十七國集國輪值主席國。而埃及與哈薩克斯坦是發展中國家的代表。中方邀請這些嘉賓國出席峰會,讓廣大發展中國家直接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高端對話,讓G20更接地氣,更具包容性,全球各國經濟的增長也更具聯動性。

   無論是創新還是包容,不管是活力構造還是彼此聯動,都需要具體的政策策應與實際行動才能落地見效。為此,杭州峰會將推動制定全球投資指導規則,形成全球首個規範全球多邊投資行為的框架;與此同時,峰會首次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引入討論議程,一個由多邊開發銀行聯合支持並且互聯互通的全球基礎設施投資格局隨後加速成型;另外,綠色金融也將首次出現在G20峰會議程上,並最終有望通過首份G20綠色金融報告,進而推送出撬動世界經濟增長的又一個全新力量與機制。

   中國的角色

   強調整體而非個體利益,謀求改革創新而非抱殘守缺,致力於不斷開放而非夜郎自大,中國在世界大家庭中構造出的形象越來越清晰與明朗。因此,當G20選中中國作為東道主,本身就是國際社會對中國投下的一張分量不輕的贊成與信任票,同時也應該是中國回歸世界舞台中心的一個良好開端。

   不錯,中國經濟增速已從先前的10%以上變為如今的6.7%,但即便有所下降,也並不妨礙中國經濟在全球的分量與影響力。與30年前相比,按市場匯率計算,中國佔全球GDP的份額由當時的2%上升到目前的15%;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則由4%上升到了17%,同時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份額由1%上升到了11%。顯然,離開了中國經濟的增長,世界經濟與貿易將會遭遇塌陷式衝擊,由此也就不難推及,在G20這一大家庭中,中國維穩定準的作用就不可小覷。

   必須明確,除了積累了30多年改革開放的鮮活經驗外,中國政府在經濟模式打造、政策創新運籌等方面都彰顯出了非同凡響的智慧與本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眾創業與萬眾創新、一帶一路戰略,倡導設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等。所有這些,組成了一個飽滿而鮮活的中國模式或中國方案,並完全可以通過G20向世界輸出,形成與地球村共享的國際方案。以此而論,中國完全具備了推動制定全球政策規則的能力。

   還需強調,由G7發展而來的G20不只是數字符號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內部力量的顯著調配。數據顯示,號稱“富人俱樂部”的G7在全球經濟中的佔比只有46.4%,但G20則佔據了全球GDP的90%。不過,在G20的發展中國成員中,中國的經濟體量佔了前者總額的42%,這也意味著,只有中國才能與發達經濟的成員國形成相對均衡的話語權,也只有中國才能成為發展中國家的代言人與利益維護者,在此基礎上形成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與貿易規則與秩序。

   特別要指出的是,自首屆華盛頓峰會開始,已經舉辦了10屆的G20峰會通過了眾多的宣言、計劃、倡議等等,但多數沒有太多實質性內容或者未能有效地落實執行,G20峰會往往在熱熱鬧鬧之後迅速歸於平靜,全球治理依然淺嘗輒止。但是,杭州峰會因為有了“一帶一路”的中國戰略,和亞投行、絲路基金、金磚國家銀行等平臺作支撐,最終的成效將會大不相同,全球治理進入中國節奏可拭目以待。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央視新聞下載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