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美國政府追求能源獨立 奧巴馬承諾減少石油進口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03日 18: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週刊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5月21日,新墨西哥州的馬拉哈馬市,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一處油田發表能源政策講話。

  原題 美國距離能源獨立有多遠

  能源獨立對於奧巴馬之前的每一位美國總統而言,都是癡心妄想,唯獨奧巴馬幸運地擁有了可以付諸實施的機遇。美國這個現今能源消耗第一大國正在向能源産銷第一大國轉變,而北美更有望成為中東之後的新能源中心

  本刊記者/徐方清

  4月至6月是美國大學生的畢業季。由於美國經濟仍未走出低迷,“一畢業就失業”,是很多大學畢業生不得不面對的殘酷現實。“石油工程”專業的畢業生是近幾年來為數不多的例外,他們早早就被各家能源公司一搶而光。

  美國勞工統計局近期發佈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與“一才難求”相對應的是,這些畢業生今年的平均起薪超過12萬美元,讓醫學和法律這兩大傳統熱門專業的畢業生也難以企及。

  “石油工程”專業人才走俏的背後,是美國這個現今能源消耗第一大國向能源産銷第一大國的轉變,以及北美有望成為中東之後的新能源中心。

  最新一期的美國《外交》雜誌援引美國花旗銀行能源分析師的預測説,到2020年,美國有望超越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天然氣生産國;而隨著美國、加拿大、阿根廷和墨西哥等國家石油開採量的激增,北美地區將會成為“新中東”。

  有望成為最大産油國

  5年前,沒有誰意識到,美國能源的自給率會在短期內有大幅度提高。金融危機陰影籠罩下,美國能源公司的普遍想法是,“能不下降就不錯了”。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能源、環境與資源研究員格萊達拉恩向《中國新聞週刊》證實了上述看法,各能源研究機構當時普遍的預測是,包括美國在內的西半球,油氣産量將會迎來一個逐年下降的趨勢。

  這家位於倫敦的研究所成立於1920年,長期關注全球能源格局的演變,致力於推動全球能源和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實際情形卻和當時的種種預測大相徑庭。就在2011年,美國能源自給率超過81%,創下了自1992年以來的新高。

  來自今年年初美國能源部的數據還顯示,2011年,美國國內原油産量同比上升3.6%,達到570萬桶/天;今年,産量預計將增加60萬桶/天,達到630萬桶/天。

  如果這一預計成為現實,將創下自199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美國花旗銀行6月中旬發佈的一份報告對美國能源的未來更感到樂觀。這份報告稱,到2020年,美國有望超越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成為最大的石油天然氣生産國。目前,世界上頭兩號産油國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原油産量都在1000萬桶/天上下。

  該報告還指出,波斯灣六大産油國在美國石油進口量的比例已降至22%,而鄰國對美國的供應量則超過進口量的一半,且比例持續上升。

  從2006年開始至今,美國每天從歐佩克組織成員國進口的石油桶數已經減少了180萬桶,而從巴西、加拿大和哥倫比亞這三個北美國家的進口量由當年的每天70萬桶猛增到現在的每天340萬桶。

  美國《外交》雜誌援引分析人士的話説,美國已經剪斷了中東石油的“臍帶”。

  奧巴馬的機會

  “這幾年美國油氣産量的激增和開採技術的革新,看似有些偶然,實則是一種必然。” 格萊達-拉恩向《中國新聞週刊》分析説。

  拉恩所指的必然,即美國數十年如一日堅持的追求能源獨立的思想和政策導向。

  1973年10月,阿拉伯産油國宣佈對美國實施石油禁運,以報復美國在中東戰爭中幫助以色列的舉動。接下來的1974年第一季度,美國經濟遭遇了3.5%的負增長。這樣慘痛的現實教訓讓此後的歷任美國政府都懸劍在頂,唯恐噩夢重來。

  2005年和2007年,美國先後通過了《能源政策法》和《能源獨立與安全法案》,目的是制定長期的能源政策,增加自身的油氣産量,提升新能源的佔比,減少對石油進口的依賴。

  現任總統奧巴馬上臺後,除了繼續強調要保障美國能源供應安全外,更明確了到2025年要減少至少1/3的石油進口的目標,並稱美國長期的能源戰略仍將依賴於開發和使用替代能源。

  2011年3月,奧巴馬就美國能源政策發表演講時説,美國歷史上的總統和政治家都曾允諾能源獨立,但這些允諾最終都未能實現,“這種狀況必須改變”。

  奧巴馬的底氣就來自於美國及其周邊在油氣開採上的形勢變化。

  最新一期的《外交》雜誌以“能源如何重塑世界”為主題發起了一項問卷調查,57位能源專家回答了問卷。問卷得出的一個初步結論是:自1973年提出“能源獨立”的思想以來,這個想法對於奧巴馬之前的每一位美國總統而言,都是癡心妄想,唯獨奧巴馬幸運地擁有了可以付諸實施的機遇。

  世界能源的地緣版圖也可能將迎來一次變革。來自美國能源信息署的報告顯示,整個美洲最近都陸續發現新的油氣田: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地區蘊藏著大量頁巖天然氣資源,哥倫比亞及巴西海底也發現大批新油田。

  北美洲如果有機會成為新的中東——這個如果變成現實只是時間上的問題,因為美國的頁巖油儲量則是世界第一——那將會産生巨大的地緣政治影響。《外交》雜誌問卷就此得出的三個最重要的影響是:美國對中東的依賴和影響會下降、美國在防範地球變暖上的興趣會下降、歐洲對俄羅斯的天然氣依賴程度會下降。

  約七成專家都持這樣的看法:“伊朗的石油禁運不會再對歐洲經濟産生多大的殺傷力,伊朗和俄羅斯實施能源外交的空間會減小。”

  美國能源信息署石油工程師加裏朗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沒有就美國“能源獨立”將帶來的地緣政治影響予以正面回應,只是稱“技術帶來的轉變,速度之快超出預期,影響一時難以判斷”。

  能源開採的最大障礙

  2011年,美國的兩大石油天然氣公司相繼擴大了名下的頁巖油氣田資産:5月,雪佛龍公司在賓夕法尼亞州南部的馬塞勒斯頁巖區購買了22萬英畝(約合890平方公里)土地;6月,埃克森美孚公司則在馬塞勒斯頁巖區附近新購入了超過30萬英畝的土地。

  頁巖油氣田被稱為非傳統油氣田,這種曾長期被拋之一邊的能源“棄兒”如今變身油氣寶庫,要歸功於技術的革新與進步。

  “在過去幾年,美國及周邊國家的油氣産量確實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究其原因,與其説是新發現了油氣田,不如説是開採技術的進步。”美國能源信息署石油工程師加裏-朗對《中國新聞週刊》説。

  技術之外,高油價也是各能源公司加大油氣勘探與開採力度的推手。

  格萊達-拉恩告訴《中國新聞週刊》,由於近些年主要産油區中東戰亂不斷,而新興市場的崛起又推高了全球對能源需求的預期,給消費者形成了市場供應將越來越難滿足需求的印象,這就導致消費者産生需要競購油氣能源的心理,進一步推高了價格,造成市場價格遠高於鑽探成本的現象。

  “美國尋求能源獨立是出於能源安全的考慮,但完全的能源獨立並不是美國想要的結果。和沙特相比,美國在能源開採上劣勢盡顯。”格萊達-拉恩説。

  雖然美國擁有的技術上可開採的油氣儲存量相當可觀,但沙特生産一桶油的成本是5美元,而美國開採一桶緻密油的成本是50美元。高昂的成本是美國進行大規模自主開發的最大障礙。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的規劃,2020年美國的石油産量將達到每天670萬桶的“峰值”,然後開始下降。

  開發頁巖油氣不僅要耗費大量的水資源,還要大量使用化學藥品,會造成地層破壞、飲用水污染等一系列的環境問題。美國國內反對頁巖氣運動時常發生,很多環保組織向奧巴馬寫信表示抗議。

  “大規模開發頁巖油氣田還有一個隱患,可能會影響到一些地方發展新能源的積極性。風能、太陽能目前的開發成本要比開採油氣田高得多。但從長遠角度看,美國未來在新能源市場的競爭力可能會受到削弱。美國要想真正實現能源獨立,最好的辦法不是增加能源的開採量,而是降低能源需求量。”格萊達-拉恩對《中國新聞週刊》説。

熱詞:

  • 石油進口
  • 能源公司
  • 能源外交
  • 美國能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