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基辛格:干涉敘利亞有顛覆全球秩序之虞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5日 08: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6月2日文章】題:干涉敘利亞的行動有顛覆全球秩序的危險(作者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

  人們普遍談論“阿拉伯之春”帶來了民主前景。同樣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呼籲通過外部干涉來實現政權更迭,顛覆盛行的國際秩序思想--最近是對敘利亞。

  新學説取代舊原則

  1648年簽署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結束了30年戰爭,提出了世界秩序的現代概念。這場發生在17世紀的戰爭殺害了中歐三分之一的人口。

  為避免重復這種屠殺,《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將國際政治和國內政治區分開來。建立在民族和文化基礎上的國家被認定在其境內擁有統治權;而國際政治被界定為跨越既定邊界的相互交流。對制定者來説,這些國家利益和勢力均衡的新概念意味著對武力作用的限制,而不是擴大。

  威斯特伐利亞體系通過歐洲外交而傳播至全世界。儘管受到兩次世界大戰和國際共産主義的壓力,單一民族主權國家還是微弱地倖存了下來,成為國際秩序的基本單位。

  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絕不會完全適用於中東。該地區穆斯林國家中只有3個具備歷史基礎:土耳其、埃及和伊朗。而其他國家的邊界則反映了一戰勝利國對已不復存在的奧斯曼帝國的瓜分。這些邊界自此多次成為挑戰,通常是軍事上的。

  “阿拉伯之春”産生的外交用人道主義干涉的普遍學説取代了威斯特伐利亞原則。在這種背景下,國際社會透過民主或派系擔憂的棱鏡來看待內戰。外部勢力要求現政府與反對派展開談判,以實現權力交接。但對雙方來説,由於一般都是遺留下來的老問題,這些呼籲通常都成了耳旁風。當兩派勢力相當時,一些同意外部干涉--包括武力干涉--的意見就會打破僵局。

  這種人道主義干涉的形式與傳統外交政策的區別在於,它對於國家利益或勢力均衡的呼籲予以回避,認為這些呼籲缺乏道德因素而予以抵制。它的合理性不是通過消滅戰略威脅,而是通過消除違反統治普遍原則的條件實現的。

  引發對美國戰略質疑

  如果採納為外交政策的一條原則,這種形式的干涉就會引發對美國戰略的更廣泛疑問。美國認為自己有義務支持所有反對非民主政府的民眾起義嗎?包括那些此前被認為對於維持國際體系具有重要性的政府。例如,沙特阿拉伯是直到發生公眾示威才成為盟友的嗎?我們準備給予其他國家以信奉同一宗教或同一種族的名義來干涉其他地方的權利嗎?

熱詞:

  • 敘利亞
  • 基辛格
  • 人道主義干涉
  • 威斯特伐利亞和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