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海外也炒學區房 英國學校按照家庭收入挑選學生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21日 15: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北京市幼升小工作即將全面展開,手握“學區房”的家長如同吃了“定心丸”。

  在英美等國,“學區房”的概念同樣存在,而且在房産市場上,仲介必定把房屋地處好學區的特點列在最明顯的位置。“學區房”的價格都高出周邊不少。英國一項調查顯示,學校分數每提高10分,周圍房價就會增加5860英鎊。

  英國學區房價格一枝獨秀

  好學區房價不降反升

  英國學校按居住地區分片招收學生,是從上個世紀60至70年代開始的。本來是為了方便學生就近入學,但是因為地區發展不平衡和歷史原因等,學校之間的差距很大,相應地也出現了擇校問題,而且持續了多年。在英國公立學校中的一些好學校,一個位置一般有11個孩子報名競爭。

  為了能讓自己的孩子上好學校,英國中産階級家長熱衷於到好學區買房,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使得地區房價暴漲,而且那裏的學校很快被富人的孩子報滿,而貧困家庭的子女,則只能去偏遠的比較差的學校就讀。

  根據英國著名的哈利法克斯金融服務公司的調查,該國私立學校的費用在最近五年內,上漲了41%,即使是中産階級的家庭也望而卻步,導致公立學校的競爭更加激烈。調查發現,雖然英國經歷了前幾年的金融危機,房價有所下降,但是位於好學區的房價不僅沒有下降,反而急劇上漲。

  哈利法克斯金融服務公司主任利亞姆百利説,購買這些地區房産的人,具有相當敏銳的眼光,不僅為子女提供了就學的便利,也是投資房地産的精明方式。這些富裕家庭的孩子擁有了其他人沒有的優勢,搶先註冊了學生名額。

  分數提高10分 房價高出5860英鎊

  英國大型房屋按揭貸款機構Nationwide的一項調查系統比較了英國各地公立小學的平均考分和周邊房價。該調查發現,學校的標準成績考試(sats)分數每提高10分,周圍住房的售價就會增高3.3%,也就是5860英鎊。

  英國教育部近年來實行了多項改革抑制“學區房”現象。2010年提出了一項名為“公平能力分組”的招生政策。這個方式被稱為是“11歲政策”,即11歲的小學畢業生申請初中時,通過智商測試被分成7個或9個能力組。初中在招生時,會給每個能力組分配相同的名額,不問居住地。

  去年5月,英國教育部又規定,學校將按照家庭收入來挑選學生,優先照顧年收入1.6萬英鎊以下的較貧困家庭的子女。凡是接收了低收入家庭學生的學校,將得到每一位430英鎊的額外補貼。

  這樣做的目的,是給予貧困家庭子女進入好學校的機會。不過這個規定在英國引起了爭議。

  案例

  老房子身價高得離譜

  英國東德文郡的克利頓小學,是該國一所教育質量排行最高的學校之一,那裏的房地産業全年興旺。克利頓是一個不算大的小城,工作機會不是很多,而且那裏的房子多數是木結構的老房子,但是在克利頓小學五十公里半徑內的房屋,總價硬是比附近地區高出5萬英鎊。一個普通的家庭住宅,在那裏要高達35萬英鎊。在英國首都倫敦,一個好學區單元房的平均價格已經超過了40萬英鎊。

  英國北部約克郡的官員表示,好學區附近的房屋,即使在全國房價下滑的幾年裏,也一直穩升不變。很多家長寧願多付15%的價格,也要搶下“學區房”。 溫玉順 J176

  美國 好學區房價高20萬

  學區房價“水漲船高”

  美國的居民區都有相對應的學區劃分,學齡兒童一般按照所住地區,到相應的學區上學,以就近為主。這些學區的劃分,可以在網上查到。只要輸入自家的地址,學區網站就會顯示對應的中小學校名和地址。不過在家長有特別要求的時候,也可以在本學區內跨校報名,前提是該校還有空余名額。

  每年,各學區都要對所屬學校的情況,向居民公佈一份報告,包括學校環境、學生出勤率、學生的地區(州際)會考成績排名等。報告本意是向家長彙報一年來的工作,但是通常被家長用做評價學校好壞以及是否送孩子上學的標準。這個標準也被用在了房地産的價格戰中。

  美國布魯金斯學院發表的最新報告説,公立學校成績較高的地區房價平均要比差地區的房價高出20.5萬美元。

  高質量教育居民買單

  美國學區的最大特點是,每一地的學區經費,主要來自這一地區的居民所繳納的地産稅和部分商業稅。也就是説,每一個地産主人,都有負責教育經費的責任,而不能只享受好學區的便利。美國地産稅各州各城市不盡相同,全國平均為房價的1.4%左右。這部分稅收的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會用在學校教育和公共設施方面。只要擁有房地産,無論一個家庭有沒有學齡孩子,這筆稅都必須繳,終生不能免除。

  所以高質量的教育實際上是由學區居民自己買單的,而且不是買房時一次“付清”,是要長期繳納的一份支出。擁有一所好學校,是本地居民的驕傲,也是他們房屋保值的重要保障。房價高,徵收的地産稅相對高,學校就有能力招聘好的老師和增加設施,提高質量,又會促進本區的房屋保值程度,形成良性循環。所以每一區的居民,並不是單純給自己的房子叫高價,而是很積極地參與學區的活動。

  高房價帶來良性循環

  與英國不完全相同的是,美國尚未出臺明確遏制高價“學區房”的政策和規定,還是嚴格按照居住地分片就學,所以很明顯地造成地域性房地産價格不平衡,甚至超過房屋本身所值。

  比如密歇根大學所在的安娜堡市,曾被《福布斯》評為“買房價格超過實際物值”的城市之一。全市48所小學、32所中學和18所高中,加上私立學校,大多數綜合評比都位居全美前10名,吸引了相當多的中産階級以上的家庭。分析人士認為,這並非是件壞事。房價高,地産稅也高,所以該市管理費用也充裕,使得安娜堡環境整潔,治安良好,學術氣氛濃,也很適合居住。

  案例

  入學違規遭受重罰

  美國康涅狄格州的一對夫婦,為了把三個學習優異的孩子送進高水平的學校,偽造了16項住址文件,用的是學校附近一個沒有出租的空公寓地址,而沒有用他們在貧困區的真正地址。被發現後,他們遭到起訴,面臨每個入學孩子被罰款一萬美元的處罰。

  希爾女士因為不滿自己所住的學區風氣很差,利用自己母親的地址,把4個孩子送到紐約條件更好的格林斯中心區學校入學,她的行動引起了學校的懷疑,調查人員跟蹤幾個孩子,發現只有孩子的外祖母住在這個區,而孩子每天回到位於紐約羅切斯特的母親家裏住,早上再按時到格林斯校區指定的地點乘校車上學。

  這位母親為孩子的前途考慮雖然合情合理,但是這樣做實際上是在沒有繳稅的情況下,佔用了別人學區的資源。希爾被控輕盜竊罪和偽造證件罪。

  加拿大 “高中房”最搶手

  小學初中擇校不突出

  在加拿大大部分省份,小學和初中雖然分開,但學區是一致的,小學為1-6年級,初中為7-9年級。小學、初中的公立學校是絕不能跨區就讀的,而只能在本學區報名就讀。一個學區裏會有不止一所學校,原則上家長應為自己孩子選擇距離自己住處最近的一所,學校方面也會按照學生居住地的遠近,決定錄取次序。

  高中的學區則常常和小學、初中學區劃界範圍不同,在大多數省份,高中為10-12年級。加拿大的“高考”與中國不同,高中三年的考試成績都會被納入評估範疇,稍有鬆懈便可能與名牌大學無緣,因此在小學、初中提倡“快樂學習”的學生,到了高中階段都會繃緊神經。

  相對於高中,小學、初中的“學區房”不算搶手,擇校現象也不甚突出,這是因為小學、初中學習壓力小、競爭不激烈。

  高中關鍵 “學區房”搶手

  高中在加拿大教育體系中最關鍵,高中好不好,往往關乎孩子一輩子,因此好高中周圍的住宅奇貨可居,擇校現象最嚴重的多倫多、溫哥華等城市,好的公立高中周邊住宅,比一般高中周邊的同類住宅貴一倍甚至幾倍,是司空見慣的事。為抑制炒“學區房”的現象,許多加拿大城市都採取了對“學區房”徵收更高地稅的措施,但這非但不能遏止“學區房”價格的旺勢,反倒起了火上澆油的作用。

  當然,好學校未必就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有些好高中坐落在人煙稀少的遠郊,一些望子成龍的父母為了子女的前途,也會咬牙把家搬到這樣的學區。筆者在非洲時的一位老相識舉家移民加拿大後,就為了一兒一女的前途,把家搬到了一處交通不便的半山腰因為那個學區的公立高中在當地名列前茅。

  案例

  華裔家長租學區房擠進名校

  如果實在買不起“學區房”也不要緊,加拿大沒有“戶口”,想要證明自己屬於某個學區,只要拿出諸如銀行賬單、煤氣賬單、電費單之類由權威部門開具,附有學區內住址的法定單據即可,因此在孩子入學前到學區租個房子“掛號”也同樣可行。在大溫哥華,許多華裔家長就用這一招替孩子“加塞”進好學校。為此,不惜從大獨立屋搬進小公寓甚至地下室暫住,由此造成的後果,則是好學校所在學區的租房價格也被哄抬上去了。

熱詞:

  • 學生
  • 擇校現象
  • 周邊房價
  • Nationwide
  • 房價格
  • 學校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