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勃列日涅夫讓蘇聯盛極而衰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9日 16: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2月19日是蘇聯前領導人勃列日涅夫誕辰100週年的日子。在蘇聯歷屆領袖中,勃列日涅夫至少有兩點令其他人望塵莫及:關於他的笑話最多,他的聲譽最好。關於後一點,最近幾天在俄羅斯體現得尤為明顯:俄羅斯權威民意調查機構——列瓦達中心的民調顯示,39%的民眾對這位曾經執掌蘇聯大權18年的蘇共總書記表示欣賞、有好感或尊重,與此相比,對斯大林有同感的大約佔36%,戈爾巴喬夫則有20%;對勃氏感到憤恨的只有12%,而斯大林和戈爾巴喬夫兩位前領導人則高達38%和43%。全俄輿情研究中心的調查則表明,勃氏是僅次於普京的聲望最高的領導人。61%的受訪者認為勃列日涅夫時期是國家發展最好的時期,一半的人認為勃氏在俄發展史上扮演了正面角色。而在很多歷史學家眼中,這位執掌蘇聯大權長達18年之久、堅持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的蘇共總書記是蘇聯最終走向瓦解的罪魁禍首。那麼,歷史上的勃列日涅夫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因為平庸躲過無數政治鬥爭,因為無能成為最高領袖

    在勃列日涅夫登上政治舞臺之初,壓根沒有人會把這位性格溫和、“身材魁梧的美男子”(斯大林語)同蘇聯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的職位聯絡起來。出生於1906年的勃列日涅夫,在青年時代並沒有顯示出什麼過人之處,但其升遷之路卻異常順利。1939年,年僅33歲的勃氏就擔任了州黨委書記,並在衛國戰爭中先後擔任了第18集團軍和烏克蘭第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被授予少將軍銜。然而在整個戰爭期間,勃列日涅夫並未真正上過前線。

    戰爭結束後,勃氏連升三級,從1952年起擔任蘇共中央書記,並深得斯大林賞識。在當時的蘇共中央委員會中,勃列日涅夫是被公認為能力較弱的人,對誰都構不成威脅。他本人也曾多次“謙虛”地表示過:自己沒有領袖的才能,更沒有那樣的野心。因此,在險象環生的權力場中,勃氏反倒躲過了無數災禍。

    1964年10月,蘇共中央書記蘇斯洛夫和克格勃負責人謝列平密謀把赫魯曉夫趕下臺。當時,有人要勃氏給正在度假的赫魯曉夫打電話,他竟“害怕得差一點昏厥過去,後來被別人強拉硬扯到電話機前”。當聽説赫魯曉夫知道了政變的消息時,勃氏一下子撲到朋友的懷裏,驚恐不安地説:“全完了,赫魯曉夫會把我們統統槍斃的。”

    赫魯曉夫下臺後,蘇斯洛夫和謝列平為爭奪大位陷入僵持,為避免兩敗俱傷,只好推舉勃氏為蘇聯最高領導人。這不是因為勃氏有什麼特殊才能,而是因為他平庸、性格溫和、沒有野心……是“大家都能接受的人物”。當時,在許多人眼中,勃氏不過是個過渡性人物。每當政治局開會討論重大問題時,勃氏的許多提議經常被否決,本人也多次受到其他成員的批評。為了自己的“威信”,勃列日涅夫甚至不惜向同僚們乞求説:“領導人需要威信,你們幫幫忙吧!”他還曾要求同事:當自己在群眾大會上講話講到某一處時,請&&站起來鼓掌,以帶動群眾喝彩。然而就是這個看似平庸的勃列日涅夫,在幾年內不動聲色地剪除了謝列平等人的黨羽,牢牢坐穩了蘇共中央總書記的大位。

一個好獵手、一個飛車族、一個電影迷

    勃列日涅夫結束了赫魯曉夫時代各種莽撞、輕率的改革嘗試所帶來的混亂局面。從某種意義上來説,這一時代是蘇聯充滿動蕩的歷史上一個少有的、非常“穩定”、祥和的時代,沒有發生過任何值得一提的社會動亂。然而,就是這個表面繁榮的時代,隱含了種種危機,積累了無數矛盾。

    勃列日涅夫選拔官員的標準很簡單,只要是曾在他的母校讀過書,或來自他工作過的地方的人,都有可能獲得提拔。在給大量親信委以重任的同時,勃列日涅夫也在逐漸排擠他不信任的人。以至於蘇聯著名外交家葛羅米柯曾發過這樣的感慨:“我們的政治局就像百慕大三角一樣,有的人突然從這裡出現,有的人突然在這裡消失。”勃列日涅夫還有強烈的“舐犢之情”,對自己的子女異常“寬厚”,竟用公款為子女營造豪華別墅。他的女婿丘爾巴諾夫也青雲直上,在短短十年內,由一名低級軍官晉陞為上將。

    而勃氏本人的個人生活也頗受非議,據他的翻譯蘇霍德列夫回憶,勃氏有兩件事幹得極好:打獵和開車。他曾親眼看見勃氏在打獵時一槍命中野豬心臟。1973年,勃氏訪問美國時,尼克松送了一輛“林肯”牌轎車給他。勃列日涅夫馬上拉著尼克松坐到車上,在狹窄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嚇得尼克松和坐在后座上的翻譯出了一身冷汗。而在勃氏執政後期,他則總泡在家裏看電視、看電影,然後再招來他喜歡的演員,給他們頒發各種各樣的獎章和勳章。

    勃列日涅夫當政時期的蘇聯,國民經濟增長率長期保持兩位數,經濟規模也保持世界第二,但其主要的消費品卻長期短缺;蘇聯擁有當時世界最多的耕地,但糧食卻連年歉收,不得不花大筆外匯進口糧食;蘇聯的宇宙飛船可以到達月球和火星,汽車卻故障頻出且耗油驚人;許多蘇聯百姓家裏的家用電器陳舊不堪,電視機爆炸事件經常發生,很多人經常開玩笑説,蘇聯生産的電視機應當送給敵人。

    也正是在這一時期,西方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卻開始深入蘇聯普通公民特別是年輕一代的心靈深處。迪斯科、爵士樂等西方文化成為年輕人的時尚,一度根絕的吸毒現象開始風靡一時,社會治安狀況大大惡化。據統計,在勃列日涅夫時代的蘇聯,大約形成了2400個黑手黨組織,並且這些黑手黨大都有官僚背景。上世紀80年代初,莫斯科已和紐約一樣,成為世界上最不安全的大城市之一。

熱詞:

  • 勃列日涅夫
  • 蘇聯
  • 解體
  •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