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探討中歐相處之道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1日 05: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首屆“中歐論壇”11月29日在布魯塞爾閉幕。論壇主持人、歐盟著名智庫“歐洲之友”執行主任梅裏特總結稱“討論氣氛熱烈、非常深入”。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宋哲大使認為,“這是一次坦誠心靈的碰撞,一次睿智思想的盛宴,一次有益觀點的薈萃”。

  歐中合作是戰略必需

  與會官員專家均認為,中歐堅定的戰略共識使雙方對未來關係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首席外交顧問左爾坦馬丁內斯在致辭時説,歐中戰略關係需要強調三個關鍵詞:平等、務實、面向未來。中國將在21世紀發揮重要作用,歐中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對歐方而言不是戰略選擇而是戰略必需。中國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孟祥青教授説,中歐政治平等能夠反映戰略互信,而戰略互信是深化合作的長遠基礎。

  中歐經貿合作在歐債危機的背景下逆勢而行,今年雙邊貿易額有望突破5000億美元,將再創新高。與會代表認為,中歐巨大的貿易規模、廣闊的市場容量、互補的産業結構,均有助於雙方不斷挖掘合作潛能,催生新的合作增長點,深化利益融合,實現共同繁榮。

  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兼競爭事務委員阿爾穆尼亞指出,歐債危機期間,西方的企業合併規模不斷擴大,歐盟也應向中國企業放開準入條件,歡迎中國國有和私營企業在歐洲投資兼併,而不是進行貿易保護。歐委會前副主席布裏坦認為,中國為歐盟提供了巨大的投資機會,歐方不應因意識形態等原因阻礙中國企業對歐投資,中歐需要進一步開放經濟,促進相互投資。一個強大的歐洲對中國有利,而實現歐洲的復興應借助中國的力量和資源。

  中國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認為,歐盟應該從根本入手,使歐洲經濟恢復“造血”功能,提高歐盟國家自身的債務償還能力。因此,中方要求歐盟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減少對華反傾銷反補貼訴訟,將歐洲市場向中國企業完全開放,增加中資企業在歐的投資數量,從而增加歐洲的就業機會,促進歐洲經濟增長,恢復自身“造血”功能。

  不斷消除認知差距

  從歷史到現實,從理念到實踐,中歐都有很多不同。經過長期的探索和磨合,雙方都認識到,和而不同是君子相處之道,求同存異是國家交往準則。

  英國國際問題專家馬丁雅克認為,過去幾個世紀,是西方統治世界的時代,這使得西方人認為所有人都應該像他們一樣生活,不習慣學習和尊重其他國家、其他文化。歐洲應當虛心地看待和學習其他文明了。中國不是歐洲,以前和西方不同,今後還會與西方不同,因此加強相互了解很重要。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亞洲部主任布朗指出,今天的中國社會存在多元的聲音,公眾的意見越來越重要了。中歐應在多層次、多領域開展人文交流,不斷消除雙方的認知差距。

  中國社科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所長郝時遠指出,把文化差異放大為文化衝突,把意識形態差異納入到你死我活的對立,是違背文化多樣性觀念的。在歐洲的文化當中,本身已經包含了對政治文化多樣性的尊重。用這種眼光來觀察世界、觀察中國,理所當然應該對中國的社會制度、政治價值和核心理念予以尊重。中國人權研究會副會長陳士球指出,中歐在歷史、文化、宗教等方面有很大不同,使得中歐在人權觀上也存在差異,中國更加重視生存權和發展權。對此布裏坦表示,歐中不應把人權作為彼此施壓的工具。

  (本報布魯塞爾11月30日電)

熱詞:

  • 中歐
  • 完全市場經濟地位
  • 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
  • 相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