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默多克帝國危機背後的政治角力 自由與底線的較量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9日 14: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6月30日,英國倫敦的示威者扮成默多克操縱英國首相卡梅倫和文化大臣亨特模樣的木偶,抗議政府支持新聞集團收購BSkyB股權案。            CFP供圖

  7月9日,《世界新聞報》停刊號印刷完畢,最後一期的封面上寫的是:“謝謝你,再見。”     CFP供圖

  ■南方日報記者 胡念飛 實習生 李金泳 高金花

  儘管改變了公關策略,但默多克的處境還是越來越尷尬。

  這位世界新聞界的大佬擁有著無與倫比的媒體權力,但這一次他的傳媒帝國卻已經開始局部坍塌。

  7月10日,新聞集團旗下的具有168年曆史的《世界新聞報》因身陷“竊聽門”被迫關閉。醜聞不斷被放大的背後,西方奉行的新聞專業主義遭遇挑戰。

  “英國國內的竊聽醜聞實際上是長期和廣泛存在的,而這一次集中爆發主要反映出其政府內部機制和管理出現了疲態。”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支庭榮分析。

  默多克新聞集團陷入竊聽風暴,已然是西方世界傳統媒體在專業主義話語實踐上遭遇的最嚴重信任危機。

  竊聽風雲的故事才剛剛開始,要求拆散新聞集團,以免媒體權力集中而受濫用的呼聲正日趨高漲。

  權力VS媒體

  “一件小事能夠吵得這麼大,體現出英國政府長期存在的管理問題。政府跟媒體之間的勾結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而是制度默許的,本質上是各方勾結和利用媒體政治鬥爭的結果。”

  英國工黨領袖埃德米利班德作為反對黨領袖,在16日接受《觀察家報》專訪時認為,默多克對英國政治和公共生活影響力過大,呼籲修訂媒體所有權法規,拆分新聞集團。

  默多克旗下報刊在英國報刊市場所佔份額為20%。米利班德認為,權利高度集中在一人手中,勢必導致他在組織內部濫用權力。

  不少專家認為,米利班德的態度再次清楚地顯示了“竊聽門”事件背後的政治權力與媒體權力的糾結。傳媒大亨默多克此次所面臨的危機不可避免地與政治扯上了關係。

  長期從事傳媒經濟與管理研究的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支庭榮總結該事件呈現出的是一個“多面體”——— 除了從新聞專業主義的角度考量,竊聽醜聞的持續發酵實際上更多地暴露出英、美等國家的政治危機,而默多克在政治的角力還沒有結束時,關閉《世界新聞報》並非理智之舉,這種認錯姿態反倒讓人抓住了把柄,窮追猛打。”

  支庭榮分析,英國國內的竊聽醜聞實際上是長期和廣泛存在的,而這一次的集中爆發主要反映出其政府內部機制和管理出現了一種疲態。“一件小事能夠吵得這麼大,體現出英國政府長期存在的管理問題。政府跟媒體之間的勾結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而是制度所默許的,本質上是各方勾結和利用媒體的政治鬥爭結果。”

  “媒體所採用的很多非法手段都是由私家偵探、警察部門、執法部門來完成的,媒體只是收買他們,把這種行為商業化。當把收買針對公職人員或者準公職人員的時候,就會出現危機,公職人員願意接受收買,也反映出政府執政、治理的嚴重問題。”支庭榮説。

  據其分析,默多克一向堅持保守的政治立場。不論是過去的撒切爾還是現在的首相卡梅倫都與默多克保持著較好的關係。保守黨執政之後,受到在野黨等其他政治力量的攻擊,此時相互之間就會把一些潛規則的事情掀到桌面上。

  事實上,默多克的權利確實巨大,幾乎影響了英國的每一次選舉。

  根據英國媒體報道,兩個主要黨派都討好默多克,希望能爭得他的支持——— 只要他施以援手,他們在民調中的排名就會大幅度上升。而作為回報,默多克取得越來越多的新聞蛋糕的控制權,與此同時,他還組織政府採取可能妨礙他業務的監管措施。

  默多克本來已經擁有天空廣播公司39%的股份,卻一直著手準備著擁有全部股份,把它變成英國版的福克斯新聞。

  “正是默多克意在收購英國天空廣播公司的舉動成為竊聽醜聞被放大化的關鍵。因為具有跨國背景的新聞集團的壟斷勢力在英國太過強大,《太陽報》、《泰晤士報》都在旗下。”支庭榮認為,收購英國的天空廣播公司是重大的政治事件,英國民間反對的輿論是為了避免本國話語權的一元化。

  暨南大學新聞學教授麥尚文博士認為,“默多克的“竊聽門”事件之所以在西方世界引發如此大的震撼,與西方社會對多元化信息體系的期待有直接關係,而新聞集團有可能使他們處在只有一種聲音主導的失衡社會之中。”

  2010年英國大選之後,卡梅倫就任之後,默多克有出入唐寧街10號的特別通行證,他可以隨時進去,只要打個電話,只要願意接見他就可以,而他手下的一個總編輯卡爾森竟然能擔任首相的新聞發言人如此重要的職位,由此可以看出,這裡面媒體與政府的利益糾葛實在是紛繁複雜。

  於是有專家指出,《世界新聞報》與政府間實際上有利益交換的問題,這種利益的交換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的媒體業界裏都是同樣存在的,而且也並無兩樣。

  昨日,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周慶安在接受網絡媒體採訪時預測,這次轟動全球的媒體事件之後,未來政治權力涉足媒體可能會更頻繁,美國已經在用默多克此事來特別“關照”福克斯電視網。

  自由VS底線

  “民眾擔心這種竊聽的手段用於自己身上,其實這種憂慮被放大了。真正面臨危機的是政府機關的某一些人,他們憂慮自己不規範的操作可能受到小報的威脅。”

  《世界新聞報》的謝幕僅僅是竊聽醜聞發酵的開始,如今美國聯邦調查局已開始就其美國僱員可能竊聽了“911”事件受害者電話一事展開調查。19日,默多克還要面對英國議會下院文化、傳媒與體育委員會的問詢。

  新聞自由與新聞倫理底線的問題成為公眾最為關注的首要問題。公眾擔心的是哪一天竊聽這種手段被用到自己身上。

  有網友認為,竊聽醜聞實際上是西方新聞界過度市場化的競爭惡果。“現在默多克的事被抖落出來,變成了千夫所指。當初,又有多少人讀這默多克報紙的獨家報道大呼‘爽’的。拋開我們內心最陰暗的那一面捫心自問,我們到底有沒有資格指責默多克?”

  網友“朝夕顏zz”發帖,“一方面大眾的口味越來越重,要求爆炸性的新聞,而一方面新聞人如默多克之流又被指責。”

  網友的討論正反映了媒體的當下困境,一方面是市場競爭和需求,充斥著諸多的潛規則,另一方面是一些需要遵守的道德底線。

  “不擇手段製造新聞”、“在失去社會良心的恥辱中死去”、“這是西方新聞界的道德滑坡的制高點”,種種謾罵聲充斥網絡,不少網友與社會民眾都圍觀湊熱鬧,更有甚者擊掌稱快,認為《世界新聞報》的關門是西方新聞界社會責任回歸的一個拐點。

  然而,不少媒體人卻對此持冷靜客觀的態度,“沒有一家報紙的關門值得慶祝。”清華大學博士陳致中指出,《世界新聞報》關門的原因其中一個是“源於它把竊聽的對象延伸到一般民眾身上,如受害者家屬、退伍軍人眷屬等,這就觸犯了新聞倫理的底線,對普通民眾也進行這樣的監控,就很明顯超出了第四權的界限。”所以,道德滑不滑坡不在於“竊聽”這種行為,而在於“竊聽”的對象。

  暨南大學東南亞所博士生導師莊禮偉教授指出,“如果因為格調低下就關閉一家媒體,英國人是辦不到的。況且,《世界新聞報》也並不是格調低下,如果説它竊聽就是道德滑坡和格調低下,那整個英媒都是這種性質了。”

  《世界新聞報》堪稱是英美報業小報化趨勢的代表與模範,一些學者認為小報化的出現使嚴肅媒體向小報的新聞價值觀靠攏,促成了新聞界道德的滑坡,並對西方的民主制度造成了極大的危機。

  支庭榮分析,目的的正當性與採訪手段所受壓力是呈反比的。默多克所面臨的此次危機就是目的和手段之間的失衡,“當目的很正當的時候,手段受到的壓力比較小。但當目的不是那麼正當的時候,就容易被人抓住把柄。”

  竊聽醜聞不斷被放大是因為這次行為偏離了民眾的利益,這種非常規手段的使用沒有能夠與採訪的目的達到有效的平衡。

  美國新聞史上著名的“水門事件”對真相的揭露,記者就採用了非常規的採訪手段。但是“水門事件”目的的正當性卻壓倒了一切,人們在關注重大政治醜聞的同時,就忽略了正當目的背後出格的採訪手段。

  而《世界新聞報》竊聽的目的就不太正當,比如揭露王室的花邊新聞、刪除被害者語音留言,這與公眾利益相距較遠,甚至是相背離的。這樣一來,滿足部分受眾慾望的傳統手段就容易被質疑。

  按照專業主義的操作手法,一些揭醜的新聞或者對公眾利益有促進的新聞,都必須採用一些非常規的手段,才能揭露真相。但是這種手段誇大化以後,就突破了一些底線,一些社會公認的標準,産生一種權利的侵害。《世界新聞報》記者的竊聽行為正是一種被誇大化了採訪手段,因此飽受詬病。

  “眼下英美等國的民眾擔心這種竊聽的手段用於自己身上,其實這種憂慮是被放大了。”支庭榮解釋,普通的公眾,媒體一般不會感興趣。真正面臨危機的是政府機關的某一些人,他們憂慮自己不規範的操作可能受到小報的威脅,企圖利用老百姓對王室傳統的尊敬,利用受害者的擔憂情緒,將其發展成為一個政治事件。

  自律VS管理

  對於新聞從業人員來説,專業自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手腳,但同時也是一定程度上給予自由,讓其免受干擾,並能夠長期地持之以恒地追求改進,在輿論監督上、批評報道上做出突破。

  成千上萬的抗議者利用Facebook和Twitter呼籲民眾抵制默多克。有網友宣稱,新聞集團宣傳了世界的假象,誇大了新聞故事,將新聞變為默多克牟取商業利益的工具。

  “默多克新聞集體陷入竊聽風暴,是西方世界傳統媒體在專業主義話語實踐上遭遇的最嚴重信任危機。”麥尚文博士認為,當前,新聞業被多種力量重構,非新聞機構的、個人媒體的、民間組織等都掌握著定義新聞的話語權,一旦傳統媒體的專業規範的堅守出現漏缺,其他力量就會群起圍攻,傳統媒體便處於被邊緣化的困局中,這將進一步加劇危機程度。從這個角度看,竊聽門事件有可能把報業置於另一種生存壓力模式之中。

  支庭榮教授建議,媒體應加強自身專業主義自律,非常規採訪手段的使用應該有著正當的目的,而且不應違背程序上的正義,在合法的範圍之內取得突破。“優先尊重公民的肖像權、隱私權,尊重司法的判斷,尊重政府的方針政策。”

  “在做批評性報道,必須採取一些非常規的手段時,這個手段也必須是可控制的,並且是限制在一定範圍之內,是平衡的,是經得起檢查、推敲的。”支庭榮説。

  對於新聞從業人員來説,專業自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他們的手腳,但同時也是一定程度上給以自由,讓其免受干擾,並能夠長期地持之以恒地追求改進,在輿論監督上、批評報道上做出一些突破。

  從普通民眾手中購買信息是商業行為,但是從有政府背景的手裏收買就成為一種賄賂。採訪中,商業行為可以採用,賄賂卻是違法的。如果想挖掘類似的、與政治相關的內容的時候,至少應該排除掉商業手段。

  “其實現在媒體界通行的報料費、必要的採訪費用等從某種意義上來説都是一種商業購買行為。”支庭榮説,可一旦購買行為涉及到了公職人員時,媒體就應該慎重,這是一個禁區。

  雖然在美國、英國,一再強調新聞自由,但新聞自由並非至高無上,它依然服從於國家利益以及政府政黨的利益。支庭榮教授認為,“當新聞遭遇與司法、政治、軍事較量的時候,這個自由度是有很大限制的,大打折扣。”

  麥尚文博士則認為,“竊聽門”事件對未來中國傳媒業的變革有三點啟示意義:一是社會需要充足的多元的信息補給,才不至於失衡,甚至斷裂;二是媒體與政府關係要保持適度,媒體如何處理好與政府的關係,是影響社會信息結構的重要因素。三是,新聞業的變革應當引入更多的社會化力量,大學、企業媒體、民間組織力量等有必要獲得應有的重視。

  ■最新進展

  倫敦警察局長辭職

  據新華社電 倫敦警察局局長保羅斯蒂芬森17日宣佈辭職,因為外界指責他與因竊聽醜聞而關張的《世界新聞報》關係曖昧。

  斯蒂芬森發表聲明説,他當天已向英國王室、內政大臣特雷莎梅以及倫敦市長鮑裏斯約翰遜通報了辭職決定,作出這一決定是因為外界猜測並指責倫敦警察局高層與《世界新聞報》及其所有者、新聞集團的英國子公司國際新聞公司交往甚密。

  英國媒體披露,2009年10月,倫敦警察局雇用《世界新聞報》前副主編沃利斯為公關顧問,但沃利斯卻因與竊聽事件有牽連前不久被捕。為此,警方受到外界的批評。還有媒體爆料,斯蒂芬森去年做腿部手術之後曾在沃利斯擔任公關顧問的一家療養院休養。

  據媒體透露,《世界新聞報》竊聽行為的受害者可能多達4000人。

  英國首相卡梅倫在獲悉斯蒂芬森辭職的消息後指出,斯蒂芬森長期在警察系統供職,並成績顯著。但他同時強調,現在最重要的是倫敦警察局竭盡所能確保對竊聽事件和所謂警方腐敗的調查迅速推進。

  布魯克斯獲保釋

  據中新社電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新聞國際前首席執行官布魯克斯昨日淩晨獲得保釋。

  倫敦警方昨日稱,《世界新聞報》前總編、新聞國際前首席執行官麗貝卡布魯克斯于當天早些時候獲得保釋。麗貝卡布魯克斯17日被英國警方逮捕,成為《世界新聞報》竊聽醜聞東窗事發後被拘捕的第10人。

  43歲的布魯克斯在執掌《世界新聞報》期間,該報聘用私家偵探竊聽名人、罪案受害人以及恐怖襲擊受害人等的電話。該報還被指涉嫌賄賂警察。

  布魯克斯一直堅稱她對竊聽事件毫不知情。她在上週五辭去新聞國際首席執行官職務。據悉,布魯克斯與許多英國政界要人關係非常密切,包括首相卡梅倫。

  新聞國際和前《世界新聞報》屬於默多克的新聞集團。據稱布魯克斯與默多克私交甚篤,默多克將她視若親女。

  據悉,默多克和他的兒子詹姆斯以及布魯克斯19日預計將就電話竊聽指控接受英國議會問詢。

  ■經濟分析

  新聞集團市值腰斬

  據新華社電 美國彭博新聞社17日報道,如果沒有“老闆”魯珀特默多克,總部位於美國紐約的新聞集團至少比現在值錢50%。

  自新聞集團旗下《世界新聞報》曝出非法竊聽遇害女孩手機語音信箱醜聞後,新聞集團股票市值下跌13%。

  女孩名為米莉道勒,2002年遭綁架,時年8歲,失蹤半年後確認遇害。新聞集團被控指使僱員侵入道勒的手機語音信箱並刪除部分信息,使道勒一家誤以為女兒還活著。

  英國巴克萊銀行和美國加貝利公司估算,如果把新聞集團旗下各分支機構的資産累加,新聞集團市值620億美元至790億美元,意味著新聞集團現在的股票價格低於實際價值將近50%。

  美國達文波特公司分析師邁克爾莫裏斯説:“這有點類似于默多克折價(效應),即投資者擔心他將作出與股東利益不符的決定。”

  英國德利普雷幫公司首席執行官特裏史密斯説“默多克應該走人,因為這符合每個人的最佳利益。竊聽醜聞是他商業判斷的顯現。”

  2011年6月,新聞集團同意以3500萬美元價格出售MySpace網站,售價僅為6年前買入價5.8億美元的九牛一毛。

  默多克購買女兒旗下電視製作公司的行為,促使股東今年3月起訴新聞集團董事會,指控默多克偏袒裙帶關係。

  亞克特曼資産管理公司的丹亞克特曼説:“如果默多克下臺,(他旗下機構的)股價或許會上漲,因為存在默多克折價效應。”

  一名與默多克家族和新聞集團董事會關係密切的人士上周説,如果默多克家族在新聞集團的地位削弱,新聞集團首席運營官蔡斯凱里將受命為臨時首席執行官。

責任編輯:李漢森

熱詞:

  • 默多克
  • 危機
  • 竊聽
  • 世界新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