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全球滯脹憂慮隱現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0日 06: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最近一個季度,全球經濟增長下滑的幅度和通脹上揚的速度均超過市場預期。全球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連續3個月大幅回落,澳大利亞、日本和葡萄牙等國陷入經濟衰退,美國、歐元區的消費者物價指數漲幅紛紛突破政策底線,新興市場國家也相繼在高通脹中放慢增長的腳步。年初對全球經濟向好的樂觀情緒已然消退,有關滯脹的擔憂開始增加。

  滯脹是指經濟增長停滯和高通脹並存的局面。一般而言,經濟運行週期最多出現的組合是繁榮與通脹,或者衰退與通縮。因為從基本的經濟規律看,在供給曲線既定的情況下,需求上升後,要麼産出上升,要麼物價上升。需求下降後,要麼産出下降,要麼物價下降。“漲縮”或“滯脹”的出現都只是極少數的情況。

  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前,全球經濟出現高增長與低通脹共存的現象,一度讓理論界困惑不已,當時合理的解釋是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加入經濟全球化,增加了生産能力的同時,壓低了生産成本,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同時右移,形成新的均衡。滯脹則是在極端情況下發生供給衝擊,導致供給曲線左移和需求曲線右移同時出現。這種供給衝擊一般都是天災人禍的結果,例如,大面積的自然災害、戰爭、社會動亂等,導致生産秩序癱瘓紊亂,産出異常下降。上世紀70年代,由於中東石油生産國與西方對抗,兩次石油禁運導致油價飆升,人禍對供給的衝擊引發了西方國家嚴重的滯脹。而現在,隨著食品和燃料價格的加劇上漲,滯脹隱憂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從種種跡象看,全球經濟正一步一步生成滯脹條件。一方面,在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下,主要發達國家的私人部門經歷了一場普遍的“去杠桿化”進程,需求不振。而政府通過增加刺激措施,利用“加杠桿”抵消私人部門“去杠桿化”的結果,使國家公共債務嚴重承壓,未來相當時期內,需求量和市場信心仍將難以振作。另一方面,天災人禍導致的全球性供給衝擊風險正在累積:一是全球氣候變化、地震海嘯災害頻繁,對糧食産量及價格造成極大影響。二是中東北非地區地緣政治形勢緊張,導致油價大幅飆升,推高通脹預期。三是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一些國家超乎尋常的“零利率”與“量化寬鬆”政策,造成全球流動性氾濫,都將是全球通脹不可忽視的“人禍”。

  滯脹是最令經濟決策者頭痛的局面。一旦採取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必會加劇通脹。但如果採取緊縮性政策,經濟可能愈發受挫,增長更趨停滯,失業率也會攀升。如今,世界各國仍在與國際金融危機的後遺症做鬥爭,政策工具已捉襟見肘。對於滯脹風險,絕不可掉以輕心。

責任編輯:劉潔

熱詞:

  • 滯脹
  • 供給衝擊
  • 杠桿化
  • 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