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體育圖文 >

倫敦奧運盛行派對文化 英國自我陶醉巴西著眼未來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14日 05: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眨眼,倫敦奧運會就結束了。回頭細想,這奧運究竟為何物?身邊好多人都笑曰:別費腦子啦,奧運會本來就是一“大Party”。説的也是,在推崇與盛行“Party”文化的倫敦,這個特點表現得尤甚。

  在奧運這個“大Party”上,人人都是參與者,你既是演員同時也是觀眾。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尤其是年輕人,通過奧運平臺,相互交流、增進理解、加強友誼,自然有利於世界的和諧與和平。

  對選手而言,追求更快、更高、更強乃題中應有之義,但畢竟獎牌數量有限,必須有參與就是勝利的心態。看到很多名落孫山的選手依然向觀眾微笑著揮手致意,我就有莫名的感動。我想,這不僅僅是禮貌與風度的問題,更是他們理解了並演繹著奧運的內涵和精髓:參與。

  觀眾也一樣。有票的在現場觀賽,打扮得花裏胡哨,在為選手們加油助威的同時,也展示自己的風采。沒票的人們在街頭、在酒吧觀看直播,歡呼聲不絕於耳,場面亦熱鬧非凡。

  能夠感受到“大Party”的樂趣,你才沒有白來倫敦。

  王霞光

  英國 自我陶醉

  倫敦時間8月12日下午,英國首相卡梅倫在唐寧街10號首相府舉行新聞發佈會。卡梅倫説,今天是英國第三次舉辦的奧運會閉幕的日子,英國上升至獎牌榜第三位,可以説英國成功舉辦了倫敦奧運會。

  卡梅倫説,英國在本屆奧運會上取得了100多年來的最好成績,相比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時英國在獎牌榜上排名第三十六位,這是巨大的成就。卡梅倫感謝為倫敦奧運會做出貢獻的所有人士,特別是眾多的志願者。卡梅倫表示,他將確保今後數年內政府繼續對體育事業的政策和資金支持。

  雖然忙活了半天的英國人並沒有等來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一句“史上最好”的稱讚,但是英國媒體仍然高調“自我欣賞”了一番。《每日電訊報》稱,“兩周精彩的表現超出了我們最高的期望”,是英國舉辦的三屆奧運會中最成功的一屆。《衛報》稱,倫敦奧運會太精彩了,比人們想象的要好上許多倍,簡直令人不敢相信,應該給每個人都鞠一個躬。《泰晤士報》發表題為《一次偉大的展示》的長篇評論,稱本屆奧運會是一次對創造力、競技精神和體育精神的偉大展示。

  (本報記者 李文雲 白 陽)

  德國 裁判混亂

  德國《焦點》雜誌網站8月12日發表題為《倫敦破奧運紀錄——裁判混亂史無前例》的文章,細數了此次倫敦奧運會中德國運動員所遭遇的裁判不公、不準和混亂事件。文章稱,判罰錯誤、規則討論和大量的抗議使2012年奧運會成為了裁判混亂的代名詞。德國運動員受此影響尤其嚴重。對於德國鉛球運動員貝蒂海德勒因為電腦程序錯誤而被算錯成績一事,國際奧委會新聞發言人馬克亞當斯説,“這可能是以前從未出現過的錯誤。”德國奧運代表團團長米歇爾費斯佩爾直罵這是“醜聞”。其他涉及德國運動員遭受明顯判罰不當的運動項目包括拳擊、擊劍、曲棍球、體操等。

  《焦點》的另一篇文章稱,德國在本屆奧運會中共獲44枚獎牌,排名第六。這與德國媒體爆出的德國內部制定的在本屆奧運會奪得86枚獎牌的目標相去甚遠。

  (本報記者 黃髮紅)

  加拿大 座位空空

  倫敦奧運會在盛大而華麗的狂歡中落下帷幕,很多加拿大人認為賽事進行順利得超出預期。不過,當地輿論也指出,本屆奧運會似乎沒給英國帶來多少經濟實惠。

  加全國大報《環球郵報》13日在頭版發表長篇述評,文章開頭寫道:一個缺少金錢並已不那麼自信的國家舉辦了一場世界上最昂貴和最困難的體育賽事。它在民眾狂歡的盛大場面中結束,並在全英國激發起一股欣喜之情。沒人預料到東道國能獲得如此之多的獎牌。但文章筆鋒一轉又寫道:這場開銷高達145億美元的奧運盛會不大會給英國帶來多少經濟好處,它的收入僅限于門票和電視轉播權,這些只會讓第三季度的GDP略有上升罷了。對其他工業來説,奧運會沒有帶來持久和重要的影響。文章説,約10萬觀眾反而將30萬遊客嚇跑,許多奧運場館中座席空空如也,盛夏中的倫敦冷清了很多。

  (本報記者 李學江)

  西班牙 性別平等

  倫敦奧運會閉幕了,在總結本屆奧運會時,有一個數字值得關注,那就是參加倫敦奧運會的1.05萬名選手中,有45%為女性選手,這在歷屆奧運會上是最高的,204個國家和地區的奧運代表團中都有女性的身影,其中包括首次派女選手參賽的沙特、卡塔爾和文萊。

  智利前總統、現任聯合國婦女署執行主任米歇爾巴切萊特在西班牙《國家報》上撰文指出,正像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指出的,這對於促進性別平等是一個巨大的推動。但如今男女不平等的現象仍然存在,而且需要採取緊急措施以結束對女性的歧視。文章説,英國進行的一項研究指出,在體育界,只有0.5%的商業贊助是專門投向女運動員的,對女子運動的轉播和報道只佔到了媒體報道的5%,43%的青少年認為自己缺乏足夠的女性偶像。對女運動員的歧視還體現在其他許多方面。文章稱,在本屆奧運會上,一些國家的男女運動員乘坐飛機艙位的標準成為一個被關注的焦點。有媒體報道稱,日本政府讓日本男足運動員乘坐頭等艙來參加奧運會,而女足運動員則只能乘坐經濟艙。同樣,澳大利亞男籃運動員和男足運動員是乘坐頭等艙來歐洲的,而女運動員們則乘坐經濟艙,儘管澳大利亞女足和女籃姑娘們獲得的獎牌數要比男運動員多。

  (本報記者 丁大偉)

  墨西哥 美好記憶

  墨西哥《宇宙報》刊文盛讚倫敦奧運會閉幕式“精彩絕倫”,稱倫敦奧運會舉行了17天后終於在一場精彩絕倫的搖滾與流行音樂盛宴中謝幕了。作為本次奧運會的東道主,倫敦的表現超乎人們預期,賽前關於安保問題的擔憂被證明是多慮的,而對於奧運會期間將産生交通混亂的預言也並未成真。賽前許多人擔憂倫敦的陰雨天氣恐將影響比賽,不料比賽期間“天公作美”。

  墨媒還高度肯定倫敦奧運會給世人留下的美好記憶,認為倫敦奧運會雖落下帷幕,但留下了許多經典的感人瞬間。例如美國泳壇名將菲爾普斯再度摘得4金2銀成為奧運史上獎牌總數最多的運動員,多米尼加35歲老將桑切斯時隔八年在男子400米欄上再度摘得金牌時從身上取出了過世奶奶的相片端詳,中國泳壇年輕小將葉詩文在400米混合泳最後50米衝刺速度超過了美國泳壇名將羅切特和菲爾普斯令人震撼,南非“刀鋒戰士”成第一位奧運雙腿截肢運動員演繹的感人瞬間……人們也不會忘記這些運動員們的親人為此作出的犧牲。

  (本報記者 鄒志鵬 姜 波)

  巴西 著眼未來

  巴西今年派出258名運動員參加倫敦奧運會32個項目的比賽,獲得17枚獎牌,其中3枚金牌、5枚銀牌、9枚銅牌,獎牌總數比北京奧運會多了2枚,超過了賽前預期15枚獎牌的目標。巴西在奧運會獎牌排行榜中的地位也向前跨了一步,從北京奧運會的第二十三位提高到第二十二位。然而,巴西人最期待的男女足球奪冠希望並沒有實現,成為參加倫敦奧運會的最大遺憾。

  下一屆奧運會將在巴西裏約熱內盧舉行,天時、地利、人和的氛圍為巴西運動員奪取更多獎牌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巴西奧委會技術部官員內伊維爾松日前在倫敦表示,巴西奧委會為2016年裏約熱內盧奧運會制定的目標是:巴西運動員奪牌總數要超過30枚,也就是説,爭取在北京奧運會和倫敦奧運會獎牌總數的基礎上翻一番。

  體育比賽是競技性運動,除了環境氛圍外,更多的還是靠實力。維爾松表示,巴西奧委會將加大體育投資,重點扶持一些有潛力獲獎的體育項目。他説,4年後的裏約奧運會,巴西人要奪取的30枚獎牌中,一半來自巴西傳統的體育項目,特別是一些集體項目,如排球、足球、籃球、柔道、帆船和田徑。另一半獎牌要通過增加在其它有潛力奪牌的體育項目上的投資獲得。

  (本報記者 吳志華)

  美國 商業主義

  《紐約時報》將倫敦奧運會閉幕式形容為“混合了喜劇、雜技、時尚和幾代音樂回憶的重口味大雜燴”。評論説,英格蘭正在竭盡所能地利用全球聚焦的最後一分鐘宣傳英國文化,而實際上是選手所提供的輝煌成績才成就了本次奧運會的一座座豐碑。

  《紐約時報》説,菲爾普斯榮獲了“史上最偉大奧運選手”的花環,但光芒似乎卻不及牙買加短跑飛人博爾特,他也許應該被指定為“地球上最快的人”。他們都加入了奧林匹克聖殿——和阿裏與貝利一樣,成為人類歷史上的一段傳奇和一種精神激勵。然而,本屆倫敦奧運會的女選手們更成就了歷史里程碑,她們反映了更大的時代主題。隨著沙特、卡塔爾和文萊都派出了女運動員參賽,本屆奧運會成為第一次每個參賽國都至少派出一名女子運動員參賽的奧林匹克,而且女運動員正以優秀的成績刷新一項項世界紀錄。作為獎牌榜榜首的國家,美國的女子運動員首次超越男運動員,為國家帶回65%的金牌。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蘭克説,本屆奧運會有太多可以挑剔的理由:近乎失控的商業主義,幾乎瘋狂的“沙文主義”,但是不能否認,“奧運會提醒我們,任何宏偉的成就起航于堅定的夢想和源於內心深處的信仰”。

  (本報記者 丁小希)

  俄羅斯 銅牌最多

  本屆奧運會俄羅斯代表團共獲得24枚金牌,82枚獎牌,金牌數和獎牌數均超過了北京奧運會的23枚和72枚。不過金牌榜排名比北京奧運會時下降一位,排在了英國之後,這是俄羅斯單獨組團參加奧運會以來的最差戰績。

  俄官方和媒體對此次俄羅斯隊的表現總體給出了積極評價。俄體育部長穆特科和俄奧委會主席茹科夫都盛讚了本次奧運會俄羅斯運動員的表現,認為這體現了俄羅斯體育的不斷進步。俄總統新聞發言人佩斯科夫則認為俄羅斯在金牌榜上佔據第四名是“可以預期的結果”。《生意人報》則將俄羅斯隊比作本次奧運會百米飛人大戰中的博爾特:前半程乏力,後半程發力。網上則有人打趣道:雖然我們的金牌數才排第四,但是銅牌是最多的。

  此次俄羅斯奧運代表團不乏亮點:柔道和男排均拿到了在蘇聯解體後的首枚金牌,男籃也拿到了20年以來第一枚獎牌,田徑等項目的成績也好于北京奧運。不過,這樣的成績顯然無法掩蓋俄羅斯體育中出現的問題。昔日強項游泳、射擊、擊劍、舉重等一金未得,穆特科也表示今後俄羅斯將在這些大項上加強培訓力度。

  (本報記者 謝亞宏)

  澳大利亞 泳池失手

  在倫敦奧運會上,澳大利亞表現不佳,僅在金牌榜上名列第十,比北京奧運會下滑了4位。《悉尼先驅晨報》8月11日報道稱,澳大利亞在本屆奧運會上取得的成績是近20年來最差的。

  游泳是澳大利亞的傳統優勢項目,但在倫敦奧運會上卻僅收穫了女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1枚金牌,而在北京奧運會和雅典奧運會上游泳項目的金牌數則分別為6枚和7枚。這是自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以來,澳大利亞在游泳項目上收穫最少的一次。

  澳大利亞資深體育人士科林卡特表示,從長遠著眼,政府應對基層體育增加投入。他認為,僅以獲得金牌的數量來衡量是否成功十分不明智,這將使激動人心的體育競技變得索然無味。

  (本報記者 王佳可 韓 超)

  日本 “紐帶”力量

  共同社認為,日本隊此次在倫敦展露笑顏,突出了彰顯日本國民特色的兩個關鍵詞“女性”與“紐帶”。女子團體項目在比賽中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每個人心中的“紐帶”信念也給運動員們增添了力量。

  共同社讚賞倫敦奧運會首次實現了所有項目均有女運動員參加,新時代奧運會的帷幕就此拉開。《朝日新聞》肯定了倫敦第三次作為東道主承辦的本屆奧運會非常成功,同時對日本代表團的“紐帶”精神給予讚揚,希望將團隊的力量帶到裏約熱內盧,再度實現日本體育強國的美好夢想。《讀賣新聞》則將視角投向了未來,期待著巴西能夠向世人展示一屆充滿激情的全新奧運會。

  (本報記者 劉軍國)

  意大利 闖入八強

  倫敦奧運會落下大幕。意大利奧委會主席佩特魯奇在總結意大利代表團的成果時表示,意大利隊獲得了28枚獎牌出色地完成了25枚的預定計劃,並且在獎牌榜上闖入世界八強。

  本屆奧運會上,意大利隊可謂善始善終。開賽第一天與大賽最後一天,意大利隊都收穫了5枚獎牌。意大利安莎社的報道肯定了意大利隊在一些傳統優勢項目上的較好發揮,如已經38歲的擊劍“女皇”韋扎利寶刀不老,不僅在個人賽中奪得銅牌,還與兩名隊友包攬了女子花劍前三名,之後又與隊友一起奪得女子花劍團體冠軍。但是,曾經戰績不錯的項目這次令人失望,除了一枚女子10公里馬拉松游泳銅牌外,游泳、跳水項目幾乎全軍覆沒。自行車項目甚至交上1988年漢城奧運會以來最差成績單,沒有一枚獎牌。

  (本報記者  史克棟)

熱詞:

  • 男籃運動員
  • 日本男足
  • 奧運代表團
  • 自由泳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