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專題匯總目錄 >

2012河北網上行圖文資料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0日 16: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滄州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介紹

    近年來,滄州市委、市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建設以實力、活力、競爭力為主要標誌的沿海強市目標,大力實施“從大運河走向渤海灣”發展戰略,重點推進渤海新區龍頭帶動、城市化建設突破提升、縣域經濟騰飛升位,加快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産業化,關注民生、改善民計,開創了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新局面。

    綜合實力不斷增強。2011年全市地區生産總值完成2600億元,增長12.3%,連續四年增速居河北省第一位。一、二、三次産業分別完成增加值295.8億元、1358.7億元和945.5億元,增長5.3%、13.4%和12.8%。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598億元,增長26.2%。全部財政收入完成328.5億元,同比增長21.1%,連續三年位居全省前三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7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514元,分別增長14%和17.8%。

    沿海經濟快速發展。渤海新區發展實現新突破,沿海“一區一縣”完成地區生産總值439.4億元,增長18.3%,高於全市平均增速6個百分點;完成固定資産投資420.5億元,增長32.1%;完成全部財政收入73.6億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20億元,分別增長35.1%和35.7%。港口建設取得新進展,沿海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黃驊港總吞吐量達到1.16億噸,首次跨入億噸大港行列。綜合大港建設取得重大突破,爭取交通運輸部港口建設補助資金12.15億元,20萬噸級航道北防波堤、糧油碼頭等項目順利推進,設計能力40萬標箱的集裝箱碼頭建成開航,港口對産業的拉動和服務功能進一步增強。沿海高速公路滄州至天津段建成通車,實現了黃驊港、天津港、唐山港、秦皇島港的快速連接,有力地推動了我市沿海地區的開放、開發。中疏港路西延、205和307國道改造順利通車,進一步完善了渤海新區的路網體系。産業聚集步伐進一步加快,旭陽化工40萬噸己內酰胺、北汽40萬輛整車等一批重大産業支撐項目開工建設,達力普特型鑄鍛、倫特150萬噸瀝青等項目竣工投産。河北農大渤海校區建成招生,北京中醫藥大學落戶渤海新區,黃驊新城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

    産業升級步伐明顯加快。全市已經形成石油化工、管道裝備製造、五金機電、紡織服裝、食品加工等五大特色支柱産業。石油綜合加工能力達到1500多萬噸,管道裝備製造能力達到2000多萬噸,為亞洲最大的TDI生産基地、中國最大的PVC生産基地和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管道裝備製造基地。目前,正在向“三個三”( 3000萬噸油、3000萬噸裝備新材料、3000萬噸管)、“十個一”( 100萬噸乙烯、100萬噸芳烴、100萬噸C4深加工、1000萬噸合成氨、100萬噸PVC、100萬噸甲醇、100萬噸二甲醚、100萬噸燒鹼、18萬噸TDI、12萬噸己內酰胺)的目標加速邁進。相繼涌現出肅寧——中國裘皮之都、孟村——中國彎頭管件之都、河間——中國電線電纜之鄉、鹽山——中國管道裝備製造基地等在全國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特色産業集群。

    當前,隨著環渤海經濟圈的加速崛起,河北沿海突破戰略的實施,特別是《河北沿海地區發展規劃》上升到國家層面,滄州的戰略地位快速提升,發展優勢日益凸顯。一是區位優勢。滄州毗鄰京津,地處環渤海中心地帶,是河北省“兩環”(環京津、環渤海)開放一線地區,也是京津通往東部沿海地區的交通要衝,是京津一小時經濟圈的重要成員。二是交通優勢。滄州是中國北方交通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境內共有6條重要鐵路、11條高速公路,境內高速公路密度位居河北省首位,構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三是港口優勢。滄州擁有130公里的海岸線,地處滄州渤海新區的黃驊港,是渤海灣相鄰港口中至內陸腹地運距最短的港口。作為河北省東出西聯的“橋頭堡”,其腹地可延伸覆蓋到冀中南、晉中南、魯北、豫北、陜西、內蒙古等部分地區,面積達80萬平方公里。四是資源和環境容量優勢。滄州境內有華北、大港兩大油田,已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5億噸,天然氣650億立方米;長蘆黃驊鹽場是我國四大鹽田之一,原鹽生産能力200萬噸;滄州有1700多平方公里的非農用地、307平方公里灘塗、1051平方公里淺海,這在我國東部沿海區域中,是少有的一塊面積最大、人口最少、可用做工業建設的“處女地”。五是産業優勢。全市已形成石油化工、管道裝備製造、五金機電、紡織服裝、食品加工五大支柱産業。目前,石油綜合加工能力達到1500多萬噸,管道裝備製造能力達到2000多萬噸,成為亞洲最大的TDI生産基地、中國最大的PVC生産基地和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管道裝備製造基地。六是政策優勢。河北省委、省政府對滄州的發展寄予厚望,在河北省第八次黨代會上明確提出“舉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新區和渤海新區兩大增長極”,特別是隨著《河北沿海地區發展規劃》的具體實施,將在體制機制創新及基礎設施投入和稅收等方面給予滄州更多政策支持,為滄州經濟的加速發展提供有利保障。

    接下來,滄州市將繼續堅持“穩中求快、穩中求好”的工作總基調,大力實施“從大運河走向渤海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沿海發展規劃,強力推進沿海經濟、中心城區經濟、縣域經濟快速發展,全面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實現全市經濟社會更好更快更大發展。


    吳橋雜技介紹

    從中國的首都北京南行360公里,我們來到被稱為“中國雜技第一鄉”的吳橋縣,在這裡我們可以欣賞到中國古老的民間藝術表演吳橋雜技。

    吳橋雜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遠古先民的勞動和戰爭,吳橋境內考古發現的,距今已經1500年的壁畫中就有了倒立、馬術這樣的雜技場面,為吳橋雜技的存在和興盛提供了最真實也是最形象的佐證。經過多年的傳承和積累吳橋雜技有上千個表演節目,人們把它分為七大門類,其中包括肢體技巧、耍弄技巧、喬裝倣生、馴獸、魔術、滑稽和硬氣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表演風格和地域文化色彩。

    肢體技巧表演是吳橋雜技的主要構成。雜技藝人在不斷的探索中創作編排了很多表現人類各種技能技巧、發掘人體潛能、展示生理極限的節目。這是力與美相結合,是對人類自身的不懈挑戰。

    耍弄技巧以風趣、活潑、靈巧為主要特點。生活中的鍋、碗、勺 、叉甚至生産工具都是雜技表演用的道具,形成了吳橋雜技道具生活化、 表演民族化的藝術風格。演員精彩的表演總能贏得觀眾的驚嘆聲和歡呼聲。

    古典魔術是吳橋雜技中魔術表演的主體,它既獨立於歐美各國魔術表演之外又和中國國內其他地區的魔術表演不同,它的一個特點是演員用語言和觀眾相互交流,另外一個特點是演員可以在觀眾面前近距離的表演。

    在長期的傳承過程中,吳橋雜技藝人有了自己的行業信仰、行業規誡以及行業隱語。中國神話傳説中的神仙呂洞賓成為吳橋雜技的行業神,吳橋雜技藝人在每年九月雜技廟會期間,都要舉行祭拜呂洞賓的儀式,這種儀式在吳橋已經延續了500多年。直到今天吳橋的每一個鄉鎮都有雜技藝人的群體,有的村莊家家戶戶都有雜技藝人,在吳橋雜技成為人們生活的組成部分,人們把雜技融入生活又把生活融入雜技表演之中。

    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眾多雜技藝人走出國門到世界各地演出,涌現出許多世界聞名的雜技團體,比如孫福有創建的“中華國術馬戲團”全盛時期就擁有六個國家的演員120人、大象14頭、獅子4隻、老虎6隻、馬30匹。現在仍然有400多名吳橋雜技藝人僑居海外二十多個國家,他們對世界雜技的發展産生著影響,如今俄羅斯、馬來西亞、印度等國家的許多雜技節目都帶有吳橋雜技的表演特徵。

    上世紀50年代吳橋向國內各省市雜技團輸送了2600多名雜技人才,這時期的中國國家雜技團裏就有一半吳橋籍演員,當時流傳著“沒有吳橋人 不成雜技班”的歌謠。現在,吳橋擁有國有雜技團體3個、民營雜技團體60多個,雜技藝人1萬多人,有10多個團體常年在國外從事雜技演出和文化交流活動。吳橋雜技學校、吳橋縣雜技團、吳橋新藝馬戲團的節目多次參加世界級雜技賽事,摘取了法國的“明日”與“未來”、摩納哥的蒙特卡洛、意大利的金色馬戲節大賽桂冠。

    1987年由國家文化部、河北省人民政府興辦的兩年一屆的“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了十三屆,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已成為世界三大賽場之一,東方雜技大賽場。雜技節的成功舉辦,促進了中國雜技同世界雜技的文化交流,同時對吳橋雜技的傳承發展起到了推動作。

    1993年,吳橋修建了以展示雜技舊有存在狀態的雜技主題公園“吳橋雜技大世界”,許多瀕臨失傳的雜技絕招絕活和雜技伴生文化在這裡得以保留和展出,已經接待了數以百萬計的遊客,被人們譽為雜技的“迪斯尼樂園”。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雜技在吳橋納入文化保護和藝術研究的軌道,近年來,吳橋縣人民政府投鉅資先後出版了《吳橋雜技》、《吳橋雜技文化研究》、《吳橋雜技老照片》系列叢書。2004年起設立吳橋雜技傳承人政府特殊津貼,對雜技發展和雜技文化保護中的優秀傳承人給予獎勵,為保護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鼓勵雜技創新和文化傳播保護人類文化多樣性做出不懈的努力。

    在保護中進行傳承,在傳承中不斷創新,如今,古老的雜技文化更加煥發出産業的光芒,全縣以縣雜技團為主的雜技對外演出業市場火爆,以吳橋雜技藝術學校為主的雜技教育業蒸蒸日上,雜技道具、餐飲娛樂等相關衍生行業方興未艾,雜技影視動漫業日益興起,對縣域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

    目前,借國家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有利時機,吳橋縣正積極整合雜技文化資源,投資10億元,開發建設佔地2000畝的“雜技文化産業園區(基地)”,該項目2011年榮獲河北省文化發展“五個一”工程獎,以此為契機,吳橋雜技必將走向更加輝煌的明天!

熱詞:

  • 河北
  • 網上行
  • 資料
  • 圖片
  • 內容
  • 發展
  • 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