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新24孝標準下多“不孝子” 父母最願子女常回家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15日 09: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8月15日電 新版“24孝”行動標準的發佈在網絡上引發廣泛討論,很多網友表示支持,稱做子女的就應該為父母做到這些。同時也引發很多質疑聲音,稱 “不切實際”,按此標準,不能盡孝的人太多了。受訪的父母們則表示,並不要求子女們都做到這些,只要能“常回家看看”,就心滿意足了。

  新標準下多“不孝子” 心有餘而力不足

  新版“24孝”行動標準,不僅包括“教父母學會上網”、“為父母購買合適的保險”等與現代生活緊密結合的行動準則,還包括“支持單身父母再婚”、“仔細聆聽父母的往事”等觀念突破和對老年人的心理關懷。

  很多網友感慨,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來衡量的話,自己就是“不孝子”。“不是不想盡孝,而是在工作和生活的雙重下力下,心有餘而力不足。”

  29歲的蘇珊曾在外地打拼多年,為了能多陪陪父母,才選擇回到家鄉。“看完這24條,我真心覺得自己是個不孝順的孩子!”

  橋梁工程師王磊常年不在父母身邊,無奈地感慨這些標準“很多不靠譜”、“根本無法執行”,“最多只能給父母打打電話,買點東西,寄點錢。”

  “父母對我沒啥要求,只要我開心工作,幸福生活,身體健康就好。”王磊説,“但父母越開明,我就越感到內疚。”有很多年輕人都像王磊一樣,一年難得回家一次,除了打電話和寄錢以外,為父母做的事情少之又少。

  網友“piaoy”稱,“這24孝大多數只要有孝心的人都能做到,而沒孝心的連三孝都做不到。”

  蘇珊坦言,其實這些新標準並不難,“只是之前沒想到這麼深”,她表示以後會參照做,更加孝敬自己的父母。網友“我是小石頭”表示,“説做不到的都是找藉口,父母也沒有要求我們全部做到,我自己要爭取多為父母做這些事,自己的子女也在看,將來有一天我們自己也是要老的。”

  父母:樂見“新24孝” 最願子女常回家

  63歲的鐘翠英看到新版“24孝”非常開心,“這個標準定得太好了,老人就是需要這些關懷,但是孩子們卻不懂,希望他們看了以後能夠學一學。”她説,最希望孩子能帶自己一起旅行,“因為他們每次旅行都是把我們扔在家裏。”

  很多老年人網友紛紛表示支持這一新標準,網友“漂亮的麥子”説,“我的孩子是80後的,是應該讓她們知道什麼是‘孝'了,對於孩子、孩子的孩子我們只有付出。”同時也有網友指出,“孝”重在內心的尊重、關愛和日常溝通,而不應該限定這些條條框框。

  “我可以説能夠做到百分之九十。”53歲的老陳是街坊鄰居公認的“孝子”,工作再忙都會抽空陪父母,給他們做飯、陪他們聊天。新“24孝”在他看來再平常不過。而作為父母,老陳則感慨孤獨,希望自己的子女多回家看看,哪怕是説説話。

  今年6月,首次提交全國人大常委審議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修訂草案中新增一條“常回家看看”,曾引起巨大的關注和爭議。新版“24孝”的第一條就是“經常帶著愛人、子女回家”。

  “能做到當然最好,做不到的話也不會強求,只要能經常來看看我,就很滿足了。”鐘翠英的想法,也許代表了大多數的父母。

  網友“娟子”説,兒子和自己不在一座城市,這24條裏有很多做不到,但是經常往家裏打電話,有假期就盡可能回家。“孩子們也不容易,在外打拼很艱難,能做到這些我們就已經很欣慰了。”

熱詞:

  • 父母的愛
  • 不孝子
  • 常回家看看
  • 孝子
  • 心靈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