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黃酒“致癌”虛驚一場 專家稱EC含量屬安全範圍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21日 07: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數據來源: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2009年發佈的《本地發酵食物含氨基甲酸乙酯的情況》

  近日,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對36款東方風味的酒類飲品樣本進行了測試,其中包括16款紹興酒(包括花雕、女兒紅、加飯酒、黃酒)、8款糯米酒及12款梅酒産品。結果顯示,紹興酒樣本的氨基甲酸乙酯(EC)含量為每千克0.08毫克至0.26毫克;糯米酒樣本為檢不出至每千克0.07 毫克;梅酒樣本為每千克0.01毫克至0.15毫克(1毫克=1000微克)。

  2007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對EC評估,將其由第2B組(“或可能令人類患癌的物質”)改為第2A 組(“可能令人類患癌的物質”)。所以,有人據此認為含EC的黃酒“致癌”。

  EC究竟是什麼物質?黃酒中存在EC正常嗎?飲黃酒會致癌嗎?記者對此進行了多方採訪。

  疑問一:黃酒中的EC含量過高嗎?

  【回應】 黃酒EC含量低於相關酒類標準,應可認為屬安全範圍

  在“黃酒致癌”風波發生後,國家黃酒産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對酒類中EC含量作了説明。據其介紹,EC為自然發酵産生,廣泛存在於酒類及其它發酵食品如腐乳、麵包、醬油之中。酒類中的EC含量只要控制在一定範圍,並不會對人體産生傷害。

  “對黃酒中含有EC成分不必過於驚慌。”江南大學黃酒研究資深專家、釀酒科學與技術中心趙光鰲教授介紹,酒類中EC含量有高有低,但普遍存在。國際上對食品及酒類的EC含量控制規定各不相同,目前各國都沒有針對黃酒EC的限量標準,如果以水果白蘭地為例,加拿大要求EC小于400微克/升,法國、德國和瑞士的上限規定分別是1000微克/升、800微克/升和1000微克/升。參考現有的標準,媒體報道的黃酒中的EC含量遠低於水果白蘭地酒的限量標準,消費者可放心飲用。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介紹,加拿大是首個就多種酒精飲品訂定EC最高限量的國家,由每升30 微克(葡萄酒)至每升400 微克(水果白蘭地)不等。美國就當地生産的食品採取自願訂定EC安全含量標準的做法,並已告知所有出口葡萄酒到美國的國家必須制訂計劃以符合有關標準。歐盟目前沒有食品所含EC最高限量的協調標準,但有些成員國已訂出酒精飲品的EC最高限量。近年,韓國也制定了葡萄酒的EC最高限量,為每升30 微克。

  疑問二: EC有害健康嗎?

  【回應】 EC在發酵類食物中普遍存在,正常飲食攝入不會有害健康

  趙光鰲介紹,國際上從1943年即開始關注EC。2007年,在里昂舉行的世界衛生組織專家會議上,通過對EC純品的風險評估,將EC歸為2A類物質(即“可能令人類患癌的物質”)。

  關於食物中的EC含量,目前香港沒有特定的規管限量,為保障公眾健康,香港政府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對食物的風險進行了評估。2009年9月,該中心發出風險評估研究報告書《本地發酵食物含氨基甲酸乙酯的情況》表明,該中心曾抽取發酵食物樣本,分析276個食物和飲品樣本(包括70個酒精飲品)的EC含量。結果顯示,276個樣本中,有202個樣本檢出EC,最高含量每千克650微克。發酵大豆食品(南乳、腐乳)及酒精飲品(黃酒、日本清酒和梅酒)的含量相對較高, 而其它發酵食物,例如發酵穀物類食品、腌制蔬菜、發酵乳類製品、發酵魚類製品(鹹魚)及發酵的茶等則只含低量或檢測不到。有幾種食品檢測不到EC,分別是饅頭、臭豆腐、乳品基發酵飲品、鹹魚和壽眉茶。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客座副教授梁嘉聲認為,以黃酒中EC的含量,即使喝到酒精中毒,EC都未必達到對健康造成傷害的程度。香港消委會的報告,只是告訴大家這個過量攝入有風險,並非説完全不能飲用。他提醒,最重要的是均衡飲食。

  國家黃酒産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表示,衛生部正在組織開展酒類中EC含量的風險評估,以便確定有關限量標準。

  疑問三:能否減少EC含量?

  【回應】 酒類的貯存及運送方式會影響EC含量,飲酒過量可能構成健康風險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根據EC的含量平均值,估計香港一般市民從膳食攝入氨基甲酸乙酯的情況,顯示一般市民從膳食攝入的氨基甲酸乙酯量對健康的影響不大。不過,對於長期飲用大量酒精飲品的消費者,則不能排除因攝入較高量氨基甲酸乙酯而可能對健康構成風險。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還對業界發出有關貯存及運送期間減少酒精飲品內EC含量的建議:使用合適的容器和不透光箱子,避免産品暴露在強光下;使用適當的隔熱貨櫃、配合付運時間和適當的貯存設施,避免産品暴露在高溫下(儘量維持溫度于20攝氏度或以下,切勿超過38攝氏度);以先入先出的原則處理存貨。

  香港消委會在報告中重點提到,更該警惕的是乙醇。酒精飲品中的乙醇,已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確認為“令人類患癌的物質”。多種惡性腫瘤都與此有關。

熱詞:

  • 黃酒
  • 致癌
  • 虛驚一場
  • 安全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