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本科生稱畢業論文答辯走過場 最重要是感謝老師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08日 17: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科生論文答辯生動地給我們的學生展示:學術論文就是貓捉老鼠的遊戲,你逗我玩,我逗你玩。”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戴建業的一篇博客文章,從我們眾多的教育問題中又拎出了一個:“走過場”的本科畢業論文答辯。

  而當我們對此深入探討之後發現,重要的問題並非大學是否應當本科畢業論文答辯,而是我們的大學需要一把什麼樣的尺子來評估自己的學生。

  正方

  “別説是答辯,畢業論文本身就是走過場”

  執教27年的戴建業教授直言,本科生畢業論文答辯在所有“走過場”教育中,最令他感到難堪。

  每年5月的“答辯季”,本、碩、博三個層次的畢業答辯都要完成,老師根本無法指導那麼多的學生;而忙著四處求職的畢業生們也根本無心完成自己的論文。於是,答辯成了“學生和老師心照不宣地共同作假”。基於此,戴教授建議,這種“你逗我玩,我逗你玩”的畢業論文答辯不如取消,他的主張得到了許多支持。

  “前輩們説,最重要的是開始就要感謝指導老師”

  許躍(化名,正在準備本科論文答辯的應屆國際金融專業畢業生):

  “我們答辯是後天,師兄師姐都説沒事兒,我們係歷史上答辯不過的“奇葩”好幾年才能出一個,而且必然是論文本身就特別爛的那種,一般都沒事兒,關鍵是態度要好,大部分老師都不會在這時候為難學生。當然準備還是要準備一下的,態度要好嘛!我在網上搜了一下答辯開場的模板,綜合著寫了一段,看到前輩們説最重要的是開始就要感謝指導老師,哈哈!我印象裏一直都覺得答辯是走過場的事,其實別説是答辯,論文本身就是走過場。這個時候工作也簽了,研究生的錄取名單也早出了,論文只要能過,好不好有什麼用呢?”

  “11個人中有9個是通讀一下論文就完了”

  李維(兩年前畢業于北京某高校日語專業):

  “我們的答辯就走個過場,我們日語一個下午要“面”11個人。只有第一個、第二個人答辯的時候,老師認真地問了幾個問題,後面所有人通讀一下自己的論文,就完了。我們那期“答辯”沒有不過的,因為已經有三個人不給發畢業證了,系裏肯定就不想再為難其他人了。(既然都沒問問題,老師也找不到不過的理由,是吧?)就是因為老師沒想讓人不過,所以才沒問問題哦!我覺得這麼答辯也沒啥不好,在答辯前虛張聲勢讓大家緊張備戰,答辯之後一身輕鬆。其實我寫論文還挺費勁的,因為有審核之類的程序,開題報告就花了十天,論文本體加上查資料和導師修改差不多一個半月。估計屬於本科論文里長的了,因為我們都要用日語寫。論文寫了也沒什麼用,因為畢業以後我又不做和日語有關的工作。對學習的話可能稍微有點兒幫助,語法和詞彙量有些提高,可那時候已經要畢業了。”

  反方

  “論文和答辯是考試之外

  衡量學生素質的重要標準”

  “我當時很認真,論文和答辯都是優秀,我覺得這個問題的重點在於你自己的態度。本科的畢業論文和答辯是對自己學術素養一個很好的鍛鍊。”這是採訪中唯一一例對本科論文答辯持肯定態度的回答,受訪者是一所“211”高校法學院2002級的畢業生。

  而其餘二十多名接受採訪的各級各專業新老畢業生,都對答辯甚至畢業論文本身持否定態度:“論文答辯的意義就是讓自己知道學得多爛”、“修夠學分就是考核完畢”、“當年在圖書館一個下午‘粘貼'完論文,我自己都感覺看不下去。老師還居然讓我過了,真心對不起自己。”

  在這個問題上,“少數”是否應當服從“多數”呢?

  “不同高校有不同的培養目標和方案,不能一刀切”

  馬相武(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本科生的畢業論文答辯,全國並沒有統一的規定,要求全部答辯的學校不是很多,很多學校是論文成績優良的才需要答辯。我認為是否答辯取決於高校的性質、“進門”、“出門”的標準以及生源的質量;應該是分類型、分層次的,不同高校有不同要求,比如研究型高校和職教類高校,肯定有不同的培養目標和方案,不能“一刀切”。

  本科生的畢業論文和研究生論文很不一樣,老師的要求比較簡單,只要這個論文像一個本科畢業論文就行了,就是説達到相應的規範和標準就行,不一定要全部經過答辯。

  但是,本科論文裏也有比較優秀和非常優秀的。那麼,我們就應當下工夫將這些優秀的論文發掘、選拔出來,通過培養和指導讓論文和學生都進一步提升,這些就可以通過“答辯”環節來落實。我認為這種“一對一”、“面對面”的指導,對培養高素質的本科畢業生、提升高校的教學質量來説是很重要的。

  “優秀的論文應該有答辯,研究型高校更要高度重視”

  馬相武:我傾向於優秀的論文應該有答辯。有的學生因為嫌麻煩或者害怕面對老師,甚至主動要求別給他的論文打“優”,反正都是一樣畢業。那問題就在於,對於優秀的本科畢業論文,怎樣能給他一個激勵?比如一些研究型高校,在“推免”(推薦免試研究生)的時候,是不是能讓論文和答辯成績的權重多一點?

  我們現在的考核,主要是考試成績,優點是實現了社會公平,但弊端就是讓我們選拔出的人才一般化、規範化、平庸化,有創見、有個性、有思想的高素質人才不能完全靠考試來解決,論文和答辯恰是衡量學生素質的一個重要標準。

  所以,我覺得本科答辯是否取消應當根據大學自身的情況,該取消的取消,該堅持的堅持,該加強的還要加強。對於相當數量的大學,尤其是研究型高校來説,要給予更高的重視度。

  嘗試

  “我們學院已經多年不寫畢業論文了,但畢業設計的答辯很隆重”

  在博客文章引發大量討論之後,戴建業教授又撰寫了一篇“聲明”,進一步闡述自己的觀點。戴教授表示,自己並不反對本科生畢業論文的寫作,而且主張平時教學中更應加強論文寫作的學術訓練;但是鋻於很多大學本科生數量非常龐大,很難保證本科生論文答辯不流於形式,而流於形式的教學對學生和學校肯定都造成極大傷害,因此他堅持認為答辯應當取消。

  最後,他寫道:“我贊同少數大學正在進行的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和答辯的改革”

  “有個小組在答辯現場,被觀摩單位現場訂貨要人,集體去了一家公司”

  孫海峰(深圳大學傳播係副主任):

  深大傳播學院已經很多年不寫畢業論文了。我們是做小組畢業設計,要求6人左右一組,做一個真實的項目或調研報告。有研究報告、媒介策劃或公關策劃、媒體作品(包括影視、網絡和手機作品)三種形式。最後的答辯很隆重,在幾百人的報告廳進行,每個小組半小時左右,每年都精心準備,很有觀賞性。一些單位就在這時候來觀摩,現場訂貨要人,去年有一個小組集體去了騰訊。

  我個人比較看重選題的意義。我們的畢業設計長達半年多,很多都是從畢業實習階段就開始了,和實習相結合。有些是在畢業實習的單位或項目支持下完成的,有一部分還會拿到可觀的經費資助。我前年帶過一個本科畢業小組,畢業設計期間做的中國電信一個10萬元的項目,他們在這基礎上成立了一個小公司,現在運作得很好。本科畢業,知識視野應該是具備的。但要做研究的話,不是人人都需要達到那個水準。想做學術的就寫研究報告,比如今年有一個寫代際文化反哺的小組,還有一個寫基督教網站的,就很驚艷。這種模式需要長時間的協作,要真下工夫,無法敷衍。

  “當下社會現實很鮮活,有太多應當實地調研和創造性解決的問題”

  孫海峰:目前國內的本科階段,還談不上達到學術研究的高度。更應強調的是基本訓練。現在碩士階段寫篇有價值的文章都難,何況本科?

  當下中國的社會現實很鮮活,有太多應當實地調研和創造性解決的問題,寫小論文是逃避現實的遊戲。我們的調查報告都要求幾萬字,有紮實的田野數據和研究方法,而不是重復驗證一些流行在教科書上的理論;更多的小組則選擇做策劃和作品,那些更富有創造的快感。除了考查,還有訓練的目的。很多學生在做畢業設計之前,對專業領域的問題和方法還沒有感覺,這樣相當於迫使他們通過項目實戰訓練專業寫作。

  本科階段具備基本的專業背景、學會一些專業的工作方法就可以了,本科畢業論文已經成了形式主義的闌尾,現在成闌尾炎了。 “走過場”的論文和答辯毫無意義,不過也是當今諸多領域形式主義的體現之一罷了。

熱詞:

  • 答辯
  • 本科生
  • 研究型高校
  • 本科畢業論文
  • 畢業論文答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