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網傳幹部子女上北大比例攀升 研究者稱斷章取義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8日 15: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行人從北京大學東南門前走過。(3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張宇攝

  新華社北京3月27日專電(“中國網事”記者李江濤 王思海 淩軍輝)最近有報道稱“幹部子女上北大比例持續攀升”,引起社會關注。真實情況到底如何?這項社會學研究的一位主要研究者告訴“中國網事”記者,這是斷章取義。

  疑問一:幹部子女上北大比例究竟有多少?

  一家網站近日發出報道稱:一項社會學實證研究發現,上世紀90年代後,北京大學學生中,幹部子女佔比呈上升趨勢,到1997年,這一比例達到39.76%,首次超過專業技術人員子女,更遠超工人和農民階層。北大學生中,來自幹部家庭的比重超過其他階層。

  記者聯絡北大黨委宣傳部、招生辦、教務部等多個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於學生中乾部子女的比例問題,學校未做過專門的統計。

  同時,北大黨委宣傳部負責人認為,“幹部”的定義很寬泛,從報道中看來,研究者僅從學生填寫學籍表的內容來劃分幹部、工人、農民等家庭成分,得出的結論並不十分準確。

  南京大學歷史系講師梁晨是報道中提到的主要研究者之一,他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我對研究引起眾多人的關注和爭議感到很意外,我們不是做社會問題調查,而是一個歷史資料分析。”

  他表示,他們的研究論文對“幹部”等身份劃分非常寬泛,並不是嚴格的社會學意義上的定義,只是根據學生學籍表填的內容劃分。多數媒體沒有看過他們的論文原本,只是對論文進行片段式的解讀,有斷章取義之嫌。

  疑問二:研究者如何獲得大量的數據?

  記者從北大多個部門了解到,學校對於學生檔案一直進行嚴格的管理,查看學生檔案必須提出申請並經過教務部門的批准,一般人無法查看學生檔案。

  此外,報道中提到“研究基於對1952年至2002年北京大學近50年間的學生檔案”。而據記者了解,每年北大錄取的新生達數千人。北大黨委宣傳部負責人表示,採集、分析、研究50年裏所有學生的數據,研究者是如何獲得如此眾多數據的?

  對此,梁晨説,幾年前,北大對已有的學生學籍資料進行電子化保存,他們受北大邀請參與這項工作時,順便對學生入學填的學籍表進行了一些社會學分析,並得出了相應的結論。

  對於“幹部”的概念,大部分網友的理解是“官員”“領導”,網友的質疑也是由此産生。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幹部指國家機關、軍隊、人民團體中的公職人員,其中士兵、勤雜人員除外。梁晨表示,自己也不了解“幹部”的定義和範疇,只是檔案上怎麼填就怎麼統計。

  疑問三:為何干部子女容易上北大?

  (調查)對於“幹部子女上北大比例持續攀升”的報道,網民“山東小漢”説:“憑什麼幹部子女更容易進北大?上北大何時變成拼爹比權了?”“小貓飛飛”表示,能考上北大的學生絕對是高中生中的“天之驕子”,在許多中西部的普通地級市,一年也就只能出一兩個這樣的“驕子”,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幹部子女讀書這麼厲害?

  網民“聶徵”説:“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使得農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上,甚至幹部們都不再需要通過錢權搞什麼暗箱操作,各種優質社會資源的傾斜已經提供了足夠多的機會把他們的孩子培養成精英。”

  北大教育學院丁小浩教授多年來一直從事中國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均等化程度的研究。她認為,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高等教育入學機會的均等化程度發生了變化。對國內現有相關實證研究進行的分析表明, 如果考慮高等院校內部分層的因素, 則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有更傾向於經濟背景好和社會地位高的群體的趨勢。

  丁小浩説,質量差異是衡量中國高等教育系統的機會均等性更深層的指標。而要實現嚴格意義上的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均等,無論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仍是一種近乎烏托邦式的理想,但對機會均等的不懈追求永遠是各國政策制定者們所不應該輕視的。如果機會均等的理念受到不應有的踐踏, 家庭社會經濟背景成為一個人能否進入高等教育的決定因素, 由此産生的不良社會影響將是深刻和長遠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首都高等教育發展研究基地首席專家鄭曉齊認為,初、中等教育的公平是在社會財富分配不均等的情況下保障社會公平最有效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同時也是保障高等教育機會公平最重要的方法。他建議全國各地各級的重點初、高中學校應多開設類似北京一些中學已存在的“宏志班”,專門招收來自城鄉困難群體的優秀學生,將優質教育資源向弱勢群體傾斜。

熱詞:

  • 幹部
  • 北大學生
  • 研究者
  • 子女
  • 學生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