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有驚無險民生當先 透視2011物價“調控圖”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8日 15: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11年,物價成為最受關注的民生熱點和經濟指標。短短一年間,多種商品價格上演了起起落落的“過山車”行情。從漲破歷史高點後應聲回落的豬肉價格,再到農産品價格的“過山車”怪圈,折射著當前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

  一年間,國內物價有驚無險,顯示了調控的“路線圖”:既要控制物價波動,又要保障經濟平穩發展,同時千方百計為老百姓的“錢袋子”增收……速度、結構、物價三者關係如何統籌,成為明年宏觀調控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

  2011年:物價“有驚無險”

  2011年物價如同“過山車”一般,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從年初4.9%的月度同比漲幅一路上漲,進入5月之後,CPI漲幅迭創新高,直到7月份同比漲幅達到了6.5%,創下37個月的新高。最新發佈的11月份我國CPI同比漲幅回落至4.2%,降幅超過大多數學者預期,全年來看,物價已經成功“穩住”。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表示,此輪物價上漲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為應對金融危機而大量投放的貨幣,從去年開始持續推升物價上漲;二是美國實行的量化寬鬆政策,引發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輸入型通脹壓力不容忽視;三是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導致的剛性成本難以壓縮。

  走出“倒V形”曲線的CPI漲跌背後,既有市場無形的手作用,更是調控“有形的手”影響。“難馴”的物價,曾一度衝擊人們的CPI承受力。但在適度、有力的調控下,物價走勢逐步趨於平穩,尤其下半年以來愈發平緩的態勢,讓不少産品價格都經歷了“有驚無險”的一年。

  與百姓身上衣密切關聯的棉花價格,今年走勢就出乎大多人意料:今年2月中旬價格飆至每噸超3萬元,讓不少人驚呼“棉裏藏針”,但隨後棉價突然暴跌,棉農苦不堪言;9月,國家臨時收儲政策“出馬”,讓棉花價格逐漸穩定,保住了市場平穩,也保障了棉農利益。

  再如從去年起狂漲的白糖,今年經過國家多次臨時拋儲,緩解了市場需求,使得今年白糖價格平穩度過了新糖源未上市的時期,“糖高宗”漸漸遠去。

  但不可否認的是,農産品時而賣難價跌、時而供少價漲的“大小年”現象也並沒有得到真正解決,“豬週期”也依然困擾著養殖戶,駕馭市場規律的能力以及保障農戶利益的手段如今看來仍略顯不足。

  專家指出,受諸多不確定因素影響,明年的通脹形勢不能太樂觀,“保民生”,依然是明年穩定物價工作的最大挑戰。

  物價套住“韁繩”,“軟著陸”目標可期

  7月份之後,居民消費價格開始逐步回歸常態。作為此輪CPI快速上漲的主要“推手”,以生豬、蔬菜為代表的食品類價格近來走勢出現明顯變化。尤其11月份全國豬肉價格環比下降5.3%,整個食品類價格環比下降0.8%,是近年來所罕有的。

  數字背後反映的是今年中國的調控之力。從不少人擔憂物價會如野馬“脫韁”,到物價在宏觀調控之拳出擊下開始走穩,為物價套上“韁繩”,絕非一時一日之功。

  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表示:“物價總水平在國內調控和外部需求走軟的綜合作用下見頂回落,説明調控基本達到了預期效果。”

  專家指出,中央採用行政性命令和貨幣政策等多方面手段,從壓需求、增供給和減中間環節等多個角度,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有機交錯,達到適度的調控效果。

  ——壓需求,收緊貨幣流動性,調高存款準備金率、加息、對公開市場操作等一系列措施出臺。事實上,豬肉價格飛漲,背景是貨幣超發造成的流動性過剩。而對於流動性的管理從去年開始就一直沒有放鬆過。央行連續十二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五次加息,劍指通脹。

  ——增供給,尤其是糧食和農産品上表現突出,糧食八年豐收是很重要的因素,同時政府加大了對農業的投入,補貼農民,對農副産品流通環節進行清理,在米袋子、菜籃子工程上加大投入。

  ——減環節,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指出,為了解決一些大中城市農産品流通環節和成本增加、“賣難買貴”等問題,將以加強産銷銜接為重點,加快建設高效、暢通、安全、有序的鮮活農産品流通體系,同時降低流通成本。

  “物價進入回落通道,顯示中國經濟正在‘軟著陸’。”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今年中國宏觀調控起到了關鍵性作用。物價壓力的減輕對於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保證,也讓老百姓的生産生活成本得到了控制,這是實現‘軟著陸’目標的根本前提。”

  物價仍是“籠中虎”,關鍵之策“保民生”

  正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指出的,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和問題仍很突出,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物價上漲壓力並存。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指出,初步判斷2012全年CPI同比漲幅將在3%-3.5%的區間,通貨膨脹不會成為宏觀經濟中的主要問題。但中長期看,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依然存在,如人口結構轉換導致的勞動力成本的提升、資源品價格改革帶來的資源品價格的上漲以及城市化進程使得土地面積的減少等因素,都將推動物價水平的上漲。

  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防止價格走勢出現反彈是2012年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調控仍然面臨挑戰——百姓對於“數字”和“實際感受”之間的矛盾就是挑戰之一。

  莊健表示,老百姓的感受更側重於食品價格,而日用品、電子産品價格穩中趨降的趨勢卻很難感受到。因此國家對受物價影響比較大的群體應該有補貼的政策;同時保證老百姓收入的增長,加大在社會保障上的投資力度,“如果收入增速能超過GDP和CPI,百姓就會沒有後顧之憂。”

  而在控物價過快上漲的同時,保證老百姓收入增長則成了另一大挑戰。

  “別看今年豬肉價格已經過了歷史最高點,事實上由於成本的上升,養殖戶比較效益其實並不高。”上海養殖大戶畢波説,2008年一頭豬賺500元是很正常的事,可現在賺300元就已經很不錯了;調控可注重緩解成本壓力,提高比較效益。

  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經濟學博士王丹表示:“中國經濟猶如在高速公路上疾馳的汽車,現在正在轉彎,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松油門、轉方向,甚至需要點剎車。”而中國在短期內很難扭轉對投資和出口依賴性比較強的問題,因此例如中小企業發展、服務業增長等經濟中的短板都需要加強,結構調整繼續推進。

 

熱詞:

  • 物價上漲
  • 流動性過剩
  • 物價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