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科學決策,國民經濟繼續朝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
本報記者
即將過去的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也是不平靜的一年。
站在入世10年之際的中國,以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體量,繼續為世界經濟的復蘇提供最強的牽引。困難總是不期而至。國際金融市場的異常動蕩、債務危機的持續發作、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讓回暖向好的中國經濟面臨新的挑戰。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和國內經濟運行的新情況新變化,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科學決策,國民經濟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呈現出增長較快、物價趨穩、效益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實現了“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良好開局。
快慢之間穩增長
經濟、出口增速放慢,物價卻上漲過快。面對“兩難”,宏觀調控在保增長與防通脹之間找到了平衡點
受外需不振的影響,今年下半年來,我國出口受到不小衝擊,增速和規模都出現較大幅度回落。另外,GDP增速從一季度的9.7%,到二季度的9.5%,再到三季度的9.1%,也呈放緩態勢。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物價快速上漲。6月份CPI同比上漲6.4%,7月CPI同比上漲6.5%,創3年來新高。
面對複雜的經濟形勢,黨中央、國務院在堅定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同時,增強了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前瞻性,及時適度地預調微調。為抑制通脹,央行今年來3次加息,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流動性過剩問題得到緩解。除此之外,我國還在多個領域深化改革,比如對收費公路進行清理、整頓,降低不合理的物流成本。
面對“兩難”,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科學決策,宏觀調控在保增長與防通脹之間尋求到了平衡點。
在有力的調控下,物價上漲勢頭得到有效遏制。8月CPI同比漲幅今年來首次出現下降。此後,CPI漲幅一路下行,11月更是回落到4.2%,創下14個月新低,通脹壓力得到緩解,給轉變發展方式減輕了包袱。
冷熱之間調結構
房地産市場遇冷,部分中小企業經營出現困難,相形之下,戰略性新興産業方興未艾。一冷一熱,折射出我國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加速
今年以來我國消費名義增速保持平穩,但汽車、建材、服裝等消費降溫,實際增長與去年同期比有所放緩。
在今年嚴厲的樓市調控政策下,瘋狂上漲的房價開始回歸合理區間。今年1月國務院出臺的“國八條”首次提出各城市要合理確定新建住房的價格控制目標,並再次提高信貸門檻,加大對投資、投機性購房的抑制。受此影響,今年主要城市樓市成交量逐月回落,部分一線城市堅挺的房價開始鬆動。
樓市降溫的同時,部分中小企業受外貿走低的影響資金鏈斷裂。加之勞動力成本、原材料成本、能源成本等持續上升,部分企業出現經營困難。
對此,今年相關部門加大了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央行、銀監會提出,對中小企業信貸採取差異化監管策略,提高對中小企業不良貸款的容忍度。一系列稅費減免和金融扶持政策,大大減輕了中小企業負擔,“倒閉潮”的傳言在政策引導下化為無形。
中小企業要尋找新的發展空間,經濟結構要加快調整,都需要新的抓手。因此,戰略性新興産業在今年變得“熱氣騰騰”。誠然,因為投資過熱、企業急於跑馬圈地不顧市場需求,部分戰略性新興産業出現供過於求、過度開發等問題,但相信在國家的調控下,企業在經歷洗牌之後能夠真正看清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發展方向。
加減之間保民生
努力增加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同時通過改革所得稅降低稅收負擔。加減之間,體現的是對民生的重視
開局之年,結構性減稅引人關注。
9月1日起,新修訂的個稅法實施,起徵點從2000元提高到3500元;11月1日起,上調增值稅和營業稅起徵點,同時對金融機構與小型、微型企業簽訂的借款合同免徵印花稅;11月17日《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方案》發佈,將在上海市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展開試點。“結構性減稅收益最大的是中低收入群體和中小企業。政府給企業讓利,間接上可以提高職工收入。”專家分析認為。
減負的同時,在保障民生上的“加法”也可圈可點。11月29日,中央決定將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2010年不變價)作為新的國家扶貧標準。這一標準比2009年提高了92%,更多低收入人口被納入扶貧範圍,更好地分享發展成果。
為了減輕物價上漲對困難家庭的衝擊,我國絕大多數省份今年啟動了物價與社會救助聯動的機制,提高了對優撫對象、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供養對象等人群的補助標準。
在醫療保障方面,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補助標準均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比去年的120元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今年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力爭達到70%左右,比去年提高10個百分點。
越是在困難情況下,改革的作用越發凸顯。加減之間,居民稅收負擔減輕,保障增多,生活成本得到控制。這將有助於提升居民的消費信心,有利於促進擴大內需和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