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低齡留學趨普遍 學業負擔與經濟負擔2選1的難題?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30日 09: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出國要趁早?

  11月20日,專門針對11—16歲學生設計的“初中版託福”(TOEFL Junior)在廣州開考。據報道,此前TOEFL Junior在北京、上海考點的首次公開考試,各吸引了200名左右的學生參加;而武漢、深圳、杭州等地也有相當數量的家長開始諮詢考試相關事宜,即便這個“初中版託福”目前還沒有得到國外中學的承認。

  常言道:出名要趁早。現如今,出國也要趁早嗎?

  一份來自美國政府部門的統計報告顯示,2005—2006學年,在美國讀中學的中國學生只有65人,而2010—2011學年,美國中學裏的中國學生已達6725人,增幅超百倍。

  日前中國招商銀行和貝恩資訊公司聯合進行一項調查表明:富豪海外投資的目的,子女教育因素佔50%。而這些富豪所考慮的子女教育階段逐漸擴展,已由前些年的接受本科或以上教育,延伸至高中,甚至初中及以下教育。

  在北京一所公立小學工作的孟老師告訴記者,班上的“小海歸”越來越多了。

  對低齡留學,該如何看待?

  學業負擔與經濟負擔,二選一的難題?

  “除了玩,就是玩。”女兒在加拿大學習一年,蔣女士的印象很深刻。沒有課本,每天就是帶著飯盒去上學。

  第一天上學回來,孩子説,“不想去了。”“這是必然的,語言不通,她什麼也聽不懂,也就沒興致了。”蔣女士説。

  第二天,學校為女兒安排了一位陪同老師,讓孩子了解學校。

  一個多月後,女兒告訴她,“我喜歡星期一,不喜歡星期五。”蔣女士解釋説:“她的意思是,週一可以到學校,可以和老師小朋友們在一起。”

  從早上9點到下午3點,是孩子在當地學校學習的時間。“教室裏沒有一排一排的桌子,20多個小朋友,可以坐在地上,圍成一圈,聽老師講,比在國內的幼兒園還自由。”此外還經常會有外出的機會,到公園、各個場館,學校也會請人到校教舞蹈、溜冰之類。

  每天回到家裏,孩子都會帶來一本學校的繪本書,老師會根據他們的閱讀水平安排不同的書籍。女兒很快喜歡上了“寫書”——自己先畫畫,然後在下面寫上幾句話,編成故事。“老師也沒有具體的作業,但她卻特別主動,晚上10點了也不覺得累。”

  “學校的操場特別大,放學後可以在操場上玩。但在北京,放學後很難找到這樣大的操場了。”

  一年之後,她帶女兒回國了。“作業難,寫不下去、寫不完……”女兒哭了。能有什麼辦法?只能去適應,於是奔波在各種培訓班之間,穿越在題海之間……“晚上7、8點鐘就感覺她累得不行了。但是孩子以後要想上好中學,就只有這樣。”蔣女士説。

  “媽媽,我的壓力好大/一分一秒一嘀嗒/外面的鳥兒早已飛回家/無論是寒冬還是酷暑/我都在家/我在家/不是擺弄芭比娃娃/也不是上遊戲網站4388/而是拿起筆在奧數題上寫寫畫畫/我真討厭黑板上5678/什麼時候我能給自己放一個假/一株草和一朵花/我都希望去探索它……”

  這是在網絡上流傳開來的一位小朋友辛酸的“詩作”。“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一個個接踵而至的門檻成為他們沉重的負擔。有學者指出,中國教育,特別是中小學教育,其實只是一個維度,那就是知識教育。“中國的基礎教育,孩子們被分數這個緊箍勒得喘不過氣來。”多年之前家長的苦惱,至今依舊。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人選擇了花費巨大的低齡留學。

  中西融合,能實現嗎?

  “出國留學低齡化,恰恰是全球化的一種體現。”信孚教育集團董事長信力建表示,國外的教育環境,能夠給中國學生張揚個性、學貫中西提供一個平臺。而低齡留學,的確給中國的教育模式敲響了警鐘。

  當上海浦東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程紅兵走進美國托馬斯傑弗遜科技高中時,他感慨良多:當我們優秀學生拼命做題解題的時候,美國的學生在動手做實驗;當我們的精英高中學生仍然在為分數、為高考拼搏的時候,美國學生在做科學研究課題,他們在研究癌症,他們在製造火箭,他們在開發新的能源。

  當然,在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一種無可挑剔的教育制度。曾在英國居住的榮女士直言,國內教育注重從小打下紮實的基礎,而國外則相反。比如國外的數學教學,質量和水平實在是不敢恭維。另外,國外對學生的書寫要求也不如國內的規範。同時還有不少家長,即使希望孩子出國留學,也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先在中國接受基礎教育,完成語言學習。

  “我國基礎教育在知識教育層面,確實‘領先’全球。但是,與美、加等國的基礎教育相比,我國教育存在三方面差距:一是沒有選擇空間,二是課堂教學實行灌輸式教育,三是教學理念和內容陳舊。”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指出,“日益升溫的留學熱以及富裕家庭為子女教育而進行海外投資。與之相伴的將是一系列複雜問題:資金的外流、人才的外流以及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衝擊。”

  無疑,如何把中國教育的優良傳統與西方教育的先進經驗有機融合,實現優勢互補,應該成為教育改革創新,致力探索的大課題。(靳曉燕)

熱詞:

  • 學業負擔
  • 老師
  • 基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