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1+1]誰來“管”這些孩子?(2010.06.01)

發佈時間:2010年06月01日 22: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進入[新聞1+1]>>

  

    《新聞1+1》2010年6月1日播出——誰來“管”這些孩子?

    主持人(董倩):

    歡迎收看《新聞1+1》。

    今天是六一兒童節,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説,他們都會沉浸在這個節日裏面,盡情享受著和自己父母在一起的快樂時光。但是也有另外一群孩子,他們卻無法得到這一切,今天我們就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這個特殊的群體,困境兒童。

    字幕提示:

    2010年5月30日,廣東佛岡縣石角鎮黃花村。

    記者:

    你叫什麼名字?你今年多大了?你是覺得跟我們不熟悉,所以不願意跟我説話嗎?是不是啊?

    周彩榮:

    不是。

    記者:

    你明天上學嗎?

    周桂騰:

    是。

    記者:

    明天幾點上?

    周桂騰:

    八點。

    記者:

    那你得幾點起?

    解説:

    兩兄妹哥哥周桂騰14歲,妹妹周彩榮12歲,面對記者的提問,兄妹倆大部分時候都是沉默,只用簡單的搖頭和點頭來表達。兩張光禿禿的床,一個水泥灶臺,兩副碗筷,一個破舊的櫥櫃,一輛破舊自行車,幾乎就是兩兄妹全部家當。

    周炳輝(廣東省佛岡縣石角鎮黃花村村委副主任):

    2005年他爸爸媽媽都死掉了,都是他們兩個人自己生活,讀書在學校裏住宿,星期六日回家自己做飯吃,一般都是我們村委會每個月給他們大米,他沒有大米,沒有油,什麼都是給他的。

    解説:

    父母親相繼去世,兄妹倆成為孤兒,堂姐是他們的臨時監護人,但是由於堂姐嫁到了外村,事實上已無法照料兩兄妹,目前兄妹倆的學費被全部免除,當地政府每個月會給他們補助每人160元,由村委會交給堂姐保管。

    張麗玲(廣東省婦女聯合會副巡視員):

    縣裏面雖然沒有孤兒院,但是本來民政部門徵求了他的意見,希望他到敬老院,敬老院裏面給他騰一個空間,兩個孩子不願意的情況下,當地政府就覺得很難再來安置他,特別是異地安置,就可能更困難。

    劉亞軍(北京長歌律師事務所律師):

    在監護人不能夠履行監護職責的時候,法律規定由他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妹和其他關係密切的親友、朋友以及經父母所在單位,或者街道居委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有監護能力的這些監護人中間來指定一個監護人。

    解説:

    像周桂騰兄妹倆的這種狀況是個極端,在廣東他們被稱作困境兒童。

    張麗玲:

    只要是家庭處於,那種由於父母離異,或者是由於家庭經濟困難,或者是由於父母對孩子施行一種暴力的教育方法等等,由於父母的流動,或者家庭的流動等等,所帶來的對孩子,在心理、生理、精神上産生的困境,這就叫困境兒童。

    解説:

    根據廣東省婦聯的一份調查,在廣東全省有孤兒4.9萬人,單親家庭兒童達到了26.7萬人,貧困兒童有126萬,父母在押服刑的兒童有1.4萬,留守兒童95萬,流動兒童216萬,他們都被廣東婦聯稱作困境兒童。

    從2007年開始,廣東省婦聯就發起了愛心父母牽手困境兒童志願行動,徵集符合條件的愛心父母,通過婦聯的困境兒童數據庫選擇需要幫助的孩子,愛心父母們可以助學、助養、助教,而所有的形式都必須要做到經常跟孩子們見面,面對面地溝通。

    莫一雲(廣東省婦聯兒童部原部長):

    孩子的成長除了養大,關鍵還是心智要健康,思想上要健康,心態要快樂,他才能夠感覺到生活是幸福的,希望是很大的,他就不會悲觀,不會自卑。

    解説:

    截止目前,廣東已經有15萬名愛心父母與困境兒童結對,共幫扶困境兒童25萬,幫扶款也超過了一億元,周桂騰兄妹倆也得到了資助,有了自己的愛心父母。然而兄妹倆的成長或許還要面對更多的困難。

    主持人:

    王教授,剛才那對小兄妹,現在是由他們村委會定期給他們衣和食,從長遠來看,這是不是一個應對之策?

    王錫鋅(特約評論員):

    我們講兒童的監護問題,當然首先要區別於兒童的,僅僅是維持他們生存的這樣一些基本生活質量的問題,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村委會來提供這樣一些基本的生存資料,儘管是必要的,但從長遠來看,對這些兒童的身心健康和他們的心理上人格發育來説,肯定不是一個長遠之策。

    主持人:

    但是你看這個實際情況到底怎麼處理,因為剛才短片裏面提及了,村子裏面沒有撫養像這種父母雙亡孩子的機構,如果給他送到養老院,孩子本身也不願意,到底應該怎麼辦?

    王錫鋅:

    對把孩子送到養老院,敬老院裏面,本來都是老人,因為孩子在那裏,不僅僅是要一個安身之所,他要有這種情感上的交流。所以我覺得在這裡,其實我們發現一個,的確我們片子裏講的困境,這個困境不僅僅是從結果意義上來説,你看是兒童面臨的困境,但實際上可能是我們監護制度所面臨的某種困境。為什麼呢?我們今天講,從兒童的監護來説,監護本身是為了保障未成年這些兒童身心健康發育、生長而設計的一種保護制度,監護的根本性意義實際上是照看、保護,是以兒童為中心來設立的。這種照看、保護不僅僅是養活他們,更重要的是讓他們能夠身心健康的長大,所以必須要落實到情感的投入,村委會在這個意義上,其實他可能是按照民法通則16條裏面所講的,最後如果你實在找不到人,來看護保護他們,村委會來承擔這樣的責任,但村委會的責任,在這裡可能僅僅是一種來養他們,而不是真正的能保障他們健康長大。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邊看邊聊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