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新生代民工頻繁換工作 相比父輩追求更體面工作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1日 08: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錢江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穩定的工作

  已拴不住新民工的心

  微數據:新生代外來務工人員初次外出年齡越來越小,80後平均為18歲,90後平均只有16.2歲。雖然新生代務工人員仍然以初中學歷為主,但接受職業培訓的人員比例與老一代務工人員比,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本次調查對象中,佔47.6%的人有過四年以上的外出務工經歷,三年、兩年及一年以下外出務工經歷的分別佔17.0%、20.5%和14.9%。他們大部分換過工。有70%的人有過一次及以上的換工經歷,有48.9%的人有過兩次及以上的換工經歷。新生代外來務工人員的頻繁更換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作不穩定的事實。

  都説新生代農民工和老一代有著許多不同。比如他們似乎更隨性,20歲的華國蘭説,過了年可能就不來這個廠上班了,想去上海,因為沒去過。“不要緊呀,多帶點錢,到時找個旅館住下來找個工作就好了。”面對記者的擔心,她自信地説:“肯定能找到工作的呀!”

  因為沒去過,所以想去。這是代表了許多新生代民工關於未來規劃的共同態度——

  19歲的西安小夥郭藝俊,年紀不大卻走過7個城市,四個省份:“趁年輕到處走走看看,體驗一下”。

  福利待遇,穩固的工作對90後來説,已經不像對他們的父輩那般有吸引力。當然,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理想的工作對他們來説,也是相當稀缺,所以在同等工作環境下,他們更在意經歷和體驗。

  22歲的白城小夥許洪羽就頗有哲理地説:“經歷就是學習。多走多看,就能明白自己怎麼發展更好。”

  然而,對於那些漸漸逼近而立之年的80後來説,對穩定的工作的渴望遠遠高於90後。他們希望能夠舉家生活在一個固定的城市。九堡鎮格畈社區人數越來越多的幼兒園和日益緊俏的小學就是這種渴望的縮影。

  學手藝

  八成新民工心中的勞動訴求

  微數據:為什麼出門打工?新生代有著更實際也更宏遠的目標。想賺更多的錢仍然高居榜首,但“想出來學技術”、“我想通過打工實現創業”這兩個選項緊隨其後,成為新生代務工者的最強音。有超過80%的新生代表示很希望進城打工能學到各種知識技能。

  懷揣創業夢想、缺乏創業手段是這一代人讓人印象最深刻的特點。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新生代農民工仍然以初中為主,擁有相應職業技能的還不是很多。76.1%的受訪者缺乏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打工不能打一輩子吧。”

  “有了手藝,最好是和朋友一起搞個小生意。”

  “等技術學成了,我也可以回老家那邊看看有什麼機會”……

  與父輩相比,新生代有著更清晰的目標,更明確的夢想。這也是新生代民工在出門打工時,為何會將“學技術”、“學創業”放在他們的勞動訴求前三名的原因。這説明,新生代務工人員需求層次由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

  90年生人夏學肖,來自江西上饒。他説自己從小就喜歡研究電子産品。中專畢業到杭州一家電子廠打工,現在已經做到了生産線的大線長。最近,他剛剛報名成人高考,打算利用業餘時間把本科讀出來。他説,出來四年,最大的收穫就是了解了整個廠的生産運作。出於年輕人的謹慎,他並沒有直言今後創業的夢想,但言語間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回鄉創辦電子廠的雄心。

  然而現實和理想也有著不少的距離。由於勞動時間長,培訓機構遠離工作生活區,對培訓信息缺乏了解,負擔不起培訓費等多種原因,真正能實現培訓學習願望的還是少數。

  在採訪中,他們也希望政府能為新生代民工提供更多的公益性職業技能培訓。

  相比父輩

  他們追求更“體面”的工作

  微數據:受訪者中有40%的人從事的是一線生産崗位和簡單的服務工作崗位。他們平均每週工作6.2天,平均每天工作9.3小時,只有16.1%的人擁有雙休日。

  56.8%的企業有明確的加班規定,最長的加班時間甚至超過10個小時。與上一代相比,他們仍然是肯吃苦、肯奮鬥的一代。

  雖然新生代維權意識有所提高,但由於各方面的原因,他們對有關自身權益的法律法規缺乏一定的認識,大多以不熟悉為主。其中就業促進法、最低工資規定、工資支付條例、婦女權益保障法和工傷保險條例,不熟悉的人都佔到了40%以上。

  我們常常聽到有一種説法,新生代農民工不如上一代會吃苦。果真是這樣嗎?

  28歲的湖北天門人齊磊看上去比實際年紀蒼老很多。他做過建築小工,進過服裝廠,當過泥工,賣過水産,始終在生活溫飽的邊緣,可是他還是滿懷希望地向記者講述,他要好好琢磨,發明出一種工地上用的鋪設技術。如果真的成功了,那他的生活就有希望了。

  1995年出生的曾倩,滿臉還是孩子氣。高中只上了一個月就出門打工。第一次進工廠,幹流水線的活。半個月的夜班,半個月的白班,每個班都是12小時,一個月休息兩天。“剛開始覺得非常不適應。習慣了就好了。”

  和許多同齡人相比,這些新生代務工人員顯然更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擔。那麼這種不能吃苦的評價又從何而來呢?

  來自省總工會的一份調查資料表明,由於生活條件的改善,部分新生代確實缺乏上輩的吃苦耐勞精神。但更重要的是,新生代務工人員對勞動權益的訴求要高於第一代務工人員。用他們的話來説,那種工資不高、吃住不包、合同不簽、保險不上、發展不大的單位,只有傻瓜才去。

  基本權益的保護仍然是現實中勞動群體面臨的難題,但也有越來越多的新生代們已經不滿足於基本勞動權益的實現,而是追求更體面勞動——工作環境,企業聲望,發展機會。

  項目 新生代民工需求比例 第一代民工需求比例  

  歌曲舞蹈 26.2%   12.2%

  法律法規 49.8%   42.0%

  外語  42.8%   17.9%

  駕駛  58.3%   37.6%

  計算機  61.3%   40.1%

  專業技能 69.1%   60.6%

責任編輯:劉禛

熱詞:

  • 新生代
  • 體面勞動
  • 外出務工
  • 父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