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京華時報:王朝案排除懷疑才能接近正義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3日 08: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作者:傅達林

  有罪證據只有排除所有合理化懷疑,形成一條完整不矛盾的證據鏈,法官發現的法律真實才可能最大程度地接近客觀真實,司法判決才可能最大程度地接近正義。

  王朝入室搶劫案,因證據存在瑕疵,歷經一審、二審、再審、提審、重審,司法判決再度回到原點,依舊維持原判決。為平息輿論非議,該案審判長就公眾關心的問題進行了答疑。

  對於影響性案例進行判後答疑,已成為某種不成文的司法慣例,目的在於向社會展現判決邏輯,避免公眾對司法産生不信任。就本案而言,5年來的司法輪迴夾雜了太多疑問,尤其是偵查中李剛身份的披露,讓案件變得撲朔迷離。如今,一次民眾期待能夠實現正義的司法判決,理當尋求與社會的主動溝通,以消除公眾對司法的疑惑。

  但是,答疑內容能在多大程度上消除質疑,回應社會關切,卻不是單靠法官個人願望就能實現的。撥開因李剛的“名人效應”加諸本案的輿情關注,司法要闡釋清對被告人定罪量刑的合理邏輯,就必須首先確立有罪證據的真實可信。

  王朝搶劫案之所以重審,就是因為證據環節出現紕漏,偵查取證不僅存在諸多違反法定程序之處,證據之間也遠未形成嚴密鏈條。此次重審,8小時的質證沒有出現一條控辯雙方都認可的證據,但判決書卻採信了控方幾乎所有的證據和意見,判決的理由何在,這才是法官答疑的關鍵。遺憾的是,無論是在答疑中還是在判決書中,對引起輿論普遍關注的一些疑問未作出令人滿意的解釋。

  當然,在沒有接觸完整證據材料前,任何人都不能斷定這是一起錯案。但是,刑事司法必須恪守證據的判斷採信之道,尤其在面對一個人的生死自由時,更需謹記:有罪證據只有排除所有合理化懷疑,形成一條完整不矛盾的證據鏈,法官發現的法律真實才可能最大程度地接近客觀真實,司法判決才可能最大程度地接近正義。

責任編輯:溫風浩

熱詞:

  • 王朝案
  • 李剛
  • 公平
  • 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