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北京破獲系列文憑制假案 曝200名企業高管購買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6日 07: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註冊個“教育培訓公司”,聲稱花錢培訓就可獲得世界名校文憑,還製作山寨版教育部學歷認證中心網站自我認證,騙取信任。

  近日,北京警方破獲一系列“山寨洋文憑”案,查實200多名企業高管“上鉤”,被騙金額上千萬元。“洋文憑”造假者自曝行業利益鏈,稱之所以屢禁不止緣于監管不嚴。

  招生辦學保拿學位

  近日,記者走進北京市海淀區公安分局看守所,造假者余某向記者揭開“山寨洋文憑”地下産業鏈。

  因非法經營被逮捕的余某告訴記者,他是在2008年經業內人士介紹,得到“哥倫比亞國際學院”授權,可在國內以這所“世界名校”名義招生辦學。余某租用北大資源大廈的幾間辦公室,掛牌“哥倫比亞國際學院中國管理中心”,並對外招收MBA(工商管理碩士)、DBA(工商管理博士)課程的學員,聘請老師並租用場地給學員授課,組織答辯。

  余某説:“除了在國內學習,還會組織學員去美國一次,費用由學員自己承擔。一般也就4天時間,説去美國學習,實際就是考察,到處看看玩玩。論文答辯一般安排在新加坡,其實也就是走個形式,不可能不通過。”

  只學一年費用高昂

  據了解,速成“洋文憑”費用高昂。“碩士5萬多元,博士9萬多元,這是我們一般的收費標準。”余某説,不管是MBA還是DBA,只需一年時間,學員就能拿到“哥倫比亞國際學院”學位。

  據海淀區檢察院辦案人員介紹,2008年到2010年,余某夥同另外兩家公司負責人,以招收“哥倫比亞國際學院”MBA、DBA課程學員為名,共收取學員費用207萬元。

  記者查詢教育部涉外監管信息網發現,所謂的“哥倫比亞國際學院”並不在教育部公佈的美國大學名單之列,這所學校頒發的文憑沒有得到教育部承認。

  “傍名校”提高可信度

  余某此前在北京中關村從事技術工作,看到不少人開公司倒賣“洋文憑”發財後,他也選擇了這條“生財之道”。“這個地下行業已存在10多年,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産業鏈。”

  辦理過多起“山寨洋文憑”案的海淀區檢察院檢察官饒明黨説,犯罪嫌疑人設立教育諮詢類公司,以公司名義招聘員工,公司之間通常會分段負責招生、培訓、論文答辯、頒發學位、學歷認證各個環節,“一條龍”的運作模式明顯。

  余某與另外兩家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分工負責,收入分成。學員通過答辯後,由他頒發“哥倫比亞國際學院”的學位證書。余某説:“在學員收費中,負責招生的拿40%,交給國外學校20%左右,請老師上課佔20%多,我們公司能拿20%。”

  “招生是利潤最豐厚的環節”,余某説,在北京,許多公司辦公地點選在北大、清華等名牌大學校內或附近,或者租賃教室、聘請校內老師,就是為了騙學員報名。

  除了“傍名校”,還在“洋文憑”校名上花盡心思。有的編造一些“極具吸引力”的國外大學名稱,如美國內申大學、美國理工大學等;也有的用亞伯拉罕林肯大學等與美國一些名校相似的名稱誤導學員。

  做山寨官網迷惑人

  製作“山寨版”教育部

  門網站是迷惑人的另一個慣用手段。“洋文憑”造假公司先在互聯網上模倣高校網站製作一個“山寨”網站,然後到處發佈學校簡章及招生宣傳信息,之後再仿製教育部學歷認證中心網站,進而對自己頒發的學歷證書進行“認證”。

  余某透露,在北京,從事“山寨洋文憑”業務的公司有100多家。在國內,負責産業鏈中培訓內容的公司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幾大城市,而負責招生的公司則遍及全國各地。他估計,這個産業的從業人員至少有幾萬人。

  “我的公司從註冊開始,一直沒有相關部門上門過問業務。”余某説,監管的缺失,導致各種“教育諮詢公司”批量生産“山寨洋文憑”。

  現狀

  持假文憑懲罰不嚴

  海淀區檢察院的辦案人員告訴記者,今年1月至5月,該院受理7起類似案件。涉案的339名受害人中,八成是企業副總經理以上級別的高管人員,甚至還包括杜邦中國集團公司等知名企業的高管。

  “民營企業老闆一般學歷較低,希望能學點東西”,余某説,但他們沒有時間或者不想長期學習,這樣就為宣稱“短期內能迅速獲得學歷”的“山寨洋文憑”詐騙提供了市場。

  有關人士説,國內一些花錢買假文憑者即使被曝光,也經常不受到嚴厲懲罰,“這在社會誠信體系健全的國家是不可想象的”。饒明黨等人表示,目前國內教育培訓市場亟待規範。教育、公安、工商等部門應對各地教育培訓市場專項調查,對違規與境外合作的機構專項整治。姑息造假者,等於喪失政府監管的公信力。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李江濤 涂銘 李京華

責任編輯:魏錚

熱詞:

  • 高管人員
  • 山寨
  • 破獲
  • 北京警方